APP下载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环节问题诊断与对策
——基于旅行社方向实习的思考

2016-03-01刘凤莲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旅行社实习生校企

刘凤莲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环节问题诊断与对策
——基于旅行社方向实习的思考

刘凤莲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专业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培养学生在真实工作岗位条件下的业务技能、职业素养,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依然存在实习效果不佳、学生对实习的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文章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旅行社方向实习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划分三个阶段:实习前的准备阶段;实习中的实施阶段;实习后的总结及评价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实习环节逐一诊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对实习单位选择不当;忽略实习企业与学生自主选择的意愿,硬性分配导致实习供需双方的不适应;实习中企业不育人、只用人,实习生在生产技能环节融入太浅;对实习生的实习评价重视不够,缺乏合理的评价依据;实习生的双导师管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通过认真查找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环节;问题诊断

专业实习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承担着培养学生在真实工作岗位条件下的业务技能、职业素养,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踏入社会进入职场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操作性较强,与市场联系紧密。因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了5-10月的专业实习,即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很多院校根据专业要求和行业特点分别采用“2+1”、“淡旺季学工交替”等实习模式,专业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在结果检测中依然存在实习效果不佳、学生对实习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就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旅行社方向实习为研究对象对实习环节逐一诊断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力求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提供参考。

一、旅游管理专业定岗实习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高职学生专业实习一般分为学生自主安排和学校统一安排、自主与统一安排相结合三种类型。学校为更好的监管和体现实习的真实性,一般采用统一安排实习方式。虽然各个学校实习模式多种多样,但整个实习过程具体工作部署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实习前的准备阶段,实习中的实施阶段,实习后的总结及评价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工作重点和具体事项。

(一)实习前的准备阶段

实习前的准备阶段的工作重点体现在联系并选择实习企业环节中,校方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联系并协商实习细节,包括需要向该企业输送实习生人数、企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与要求,实习工资、食宿安排、工休时间等细节,签订实习合同。然后学校根据此次拟选择的多家实习企业将基本信息发布给学生, 根据学生的选择意向及学院的综合协调将实习生与企业对应起来并予以分配,然后落实实习生的基本信息及保险信息,最后召开实习动员,宣布实习分配,强调实习管理制度,指派指导教师,发放实习管理手册和带队教师手册。

(二)实习中的实施阶段

实习中的实施阶段是实习过程的核心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靠企业、指导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完成,具体事项包括:实习带队老师与企业联系确定进企业时间,落实住宿安排,带学生进入企业,了解实习生的岗位分配及企业实习生管理制度,与企业实习生负责人沟通信息;学生进企业听从企业的实习安排及岗位分配,了解企业实习生管理制度,进入定岗实习状态。实习中的实施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可分为适应期、动荡期、平稳期、松懈期等几个不同时期。实习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沟通与引导,与企业实习负责人共同帮助实习生克服困难、疏导心理,完成实习。

(三)实习后的总结及评价阶段

实习后的总结及评价阶段的工作重点体现在实习总结和实习生成绩评定环节上。具体事项是: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撰写实习报告;教师会对自己负责的实习点进行总结,同时对实习生的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及对实习成绩进行定等;召开实习总结大会,表彰实习优秀学生,通报实习不合格学生,同时总结不足。

在实际实习工作安排过程中以上三个阶段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前面的环节落实不当就会导致后面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方向实习环节问题诊断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方向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多,对实习环节逐个进行诊断,主要问题如下:

(一)对实习单位选择不当

1.实习企业提供的岗位与专业方向不对口。有些学校既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又开设了景区专业、酒店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方向明确定位是旅行社和导游,但在实际落实实习单位时却由于单个旅行社能够提供实习岗位较少、对实习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企业用人前要求挑选学生等原因而致使学校不愿将旅行社纳入实习单位行列,反而认为酒店和景区对实习生需求量较大,又因初级岗位技术含量低对实习生综合素质要求不高,这样实习生比较集中便于管理,因此学院更愿意将景区和酒店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单位,这种选择势必导致学生实习与专业不对口。实习企业岗位与专业培养不匹配,学生无法实现“学习—实践—体验—提升”螺旋上升的认知过程,学生更不能通过实习了解今后的就业环境和行业特点,不能全面掌握实际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实操技能,更无法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以更好形成职业人的基本品格。尤其是已经考上导游证的学生没有进入旅行社实习,也就没有机会跟团和了解旅行社的业务运作,毕业后若直接带团因不熟悉工作环境而缺乏自信,不敢独立面对游客,无法适应岗位。

2.对实习企业接触不多,了解不深,实习细节难以落实。目前中国旅行社行业普遍存在小散弱差,部分企业旅行社经营压力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信誉,事先谈好的实习条件无法落实,经营管理简单粗暴,只将实习生看做是廉价劳动力,任意差遣,过度使用,学生超负荷工作,当发现业务量不足,需要不了这么多劳动力时又不能与校方很好地沟通妥善解决,而是将责任推向学生,使用任意借口开除学生。学生承受身体及心理双重压力,实习体验极为糟糕,导致对专业学习、行业就业、职场环境产生抵触情绪,对今后的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二)忽略实习企业与学生自主选择的意愿,硬性分配导致实习供需双方的不适应

旅行社部分内部岗位(如计调、销售、前台或门市接待、导游),由于相对独立,业务繁杂而琐碎,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企业希望挑选合适的能够胜任的实习生进来。同时,学生也希望面对若干实习单位,能够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工资、企业地址及提供的实习条件结合自身意愿自主选择实习企业及岗位。但校方认为旅行社吸纳的实习生数量较少,双向选择程序过于麻烦,就省略了很多细节,将部分意愿在旅行社行业实习的学生随意分配,实习单位直到学生进入企业才知道学生的基本状况,有些学生无法胜任旅行社的工作,很难独立承担业务,使双方都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三)实习中企业不育人、只用人,实习生在生产技能环节融入太浅

企业从自身角度考虑将实习生一直放在初级岗位上,学生缺乏在核心技能岗位锻炼的机会,且整个实习过程都在一个岗位上,很少能够轮岗训练。这与实习生希望能全面了解旅游企业,提高多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接触初级管理岗位的期望存在巨大落差,从而导致实习生参与教学实习积极性不高,对实习认可度不高。

(四)对实习学生的实习评价重视不够,缺乏合理的评价依据

学校和企业对顶岗实习后的考核与评价环节不够重视,影响了对学生实习结果的客观评价。目前,国内学校对考核与评价环节的操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考核与评价由学校或企业单独进行;一种是考核与评价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只是学校和企业在最终考核与评价结果中所占比例不同。另外,考核与评价的最终形式各个学校也各异,有的学校是以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学生实习成绩予以鉴定,有的学校是以实际分值对学生实习成绩予以评定。在考核与评价时,不论是哪种情况,由于缺少具体的评分依据和评分标准,企业和学校给出的都是印象分,这样的考核与评价对学生的实习鉴定主观色彩太浓,缺乏科学性,不能真实反映学生顶岗实习结果。

(五)实习生双导师管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实习生的双导师管理是指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实习生在实习期对学生的管理重心已由学校转移到了企业,企业为了让实习生尽快熟悉业务往往会指派一名老员工来负责实习生,带实习生的老员工就是学生的企业教师,而校方也会指派专业教师赴实习点管理实习生。虽然长期以来高职学生专业实习基本上都是沿用双师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对带实习生的老员工并未进行制度化管理,管理标准、要求、方式完全按老员工个人的要求,根据工作需要、个人素质随意决定。校方专业指导教师也缺乏相应制度保障,很多专业教师在学校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暑假中的实习指导多为义务性质的工作,缺乏相应的工作量计算,全凭着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三、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育人的办学理念,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必须走与企业联合的发展道路。我国职教学者马树超认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由教育和经济双重属性决定的,因此具有跨界性。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模式己经在主观上被职业教育者们广泛认可与接受,并予积极践行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合作的深度、广度,以及合作的普遍性、长久性、稳固性等方面还很不理想。大多数校企合作仍然处于浅层次起步阶段,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主动性不强,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涉入不深。有研究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政策缺失与滞后,以及运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依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应该通过制度保障、体制变革让越来越多的合作企业开始从合作理念上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 将合作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引入到“育人+用人”的角色当中,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出发来看待和接纳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实习中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和完成“专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实习过程,并试图关注学生未来在旅游行业的成长。

(二)审慎选择合作企业,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与企业合作的前提是选对合作企业,审慎选择合作企业的第一个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必须是专业对口。每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会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今后就业的方向是什么,比如说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是景区,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是酒店,而旅游管理专业方向明确是旅行社和导游,那么它的实习企业必须是旅行社。学生顶岗实习是强化学习过程实践性的中心环节,有助于学生的职业体验、实践经验积累和能力培养。如果安排的实习专业不对口,就会导致与前期的专业学习不连续,与后续的求职就业不对接。虽然目前中国的旅行社经营存在很多问题,但每个地区都会有规模比较大、经营相对规范、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旅行社,他们就是学院合作的对象,不能因为单个旅行社接纳的实习生数量少,对实习生要求高,实习点分散就给学生安排专业不对口的实习点。况且相比景区和酒店这种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旅行社为智力密集型行业,行业特点是员工少而素质要求高,恰恰是这个高要求更需要学生在实习阶段锻炼、学习、提升。除实习专业对口外,只“使用”而不考虑实习生的事务管理和教育,那么这种“合作”也不被学院认可。因此,学院在开发和寻求一个新的校企合作伙伴时都会对该企业是否有能力实行校企合作中对学生的双方共管及合作意愿进行考量。合作关系一旦确立就会视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基地,学院常年保持与企业高管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同时要意识到旅行社行业是个高风险行业,旅行社会根据业务量来预测接纳实习生数量,在合作中学院也要不断对合作企业进行总结和评估,对已经无法承担实习任务的合作旅行社解除合作关系,及时寻求和开发新的合作企业,对实习基地进行动态管理。

(三)给旅行社面试实习生机会,在面试与应聘中实现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意愿

旅行社在安排实习生时基本上都会有一个要求就是要选学生,学院通常比较反感和排斥这一做法,其实给旅行社面试实习生机会,在面试与应聘中实现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意愿,一定是利大于弊。因为旅行社工作不像酒店景区那么单一,旅行社业务琐碎而又繁杂,对员工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胜任。学院在实习准备阶段将可选择的实习旅行社信息发布给学生,学生自愿选择后再由企业面试录用,这样虽然程序上繁琐了些,但对实习效果却有很多帮助。一来旅行社会首选考上导游证的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切身体会到考导游员证的重要性及就业中的竞争力,会促进他们考证的决心,这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鼓励;二来一些确实不适合在旅行社工作的学生在面试中被淘汰,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避免在实习过程中难以适应、最后被淘汰的结果;第三应聘过程对学生也是一种真实体验,可为今后的求职面试积累经验;最后,企业和实习生在相互认可状态下进入实习工作,相互的包容性会相对好些。

(四)实习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措施和相应的制度保障上

学校要把重视实习工作落到具体的工作措施和制度保障上来,要把一年的实习与在校期间的教学工作同等对待。在物力上加大投入比例,逐步建立起一支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实习生,随时掌握实习动态,在实习生犯错误时能够及时指出;在实习生遭遇挫折时,能够耐心开导,以达到与专业教学管理的无缝对接。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求专业教师以职业发展导师的角色参与到旅游企业中,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和完成训练。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辛苦付出给予合理的工作待遇,并形成制度予以保障。对企业中的实习指导教师也一样,既然形成长期的合作育人关系,那么指导实习生必然会成为企业的常规工作,对指导标准、要求、方式及效果予以考核及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五)建立合理有效的实习教学评价体系

全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实践教学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实习指导教师,可以明确规范对实践教学目标、过程、效果的指导要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其次,对实习学生,应该注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全面跟踪,注重实习单位平时的意见和反馈;再次,根据实习单位的鉴定表、学生的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平时的反馈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只有这样,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提高实习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实习的预期目的。

总之,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应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求。

[1] 张剑德.影响高职护理临床实习效能的因素分析[J].职业教育,2015(11):139.

[2] 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以J职业学院为例[J].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3] 龙其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全方位评价体系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5(2):64-67.

[4] 李俊飞,缪秋菊,邵琳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简述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29):163-164.

[5] 高丽红.校企合作构建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4(26):166.

(责任编辑:张 静)

Diagnoses of Problem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easures

LIU Feng-lian
(Tourism College, 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2 China)

The paper tak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case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practice in the enterprise’s post. The author divides the students’ practice into three stages, namely, pre-practice stage, mid-practice stage, post-practice stage, and makes a diagnosis of the problems in every sta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by finding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practice procedure;problem diagnosis

G712

A

1674-8689(2016)03-0019-04

2016-06-30

刘凤莲(1979-),女,新疆石河子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文地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方向)。

国家旅游局2016年度双师型教师项目“基于校企合作育人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效能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9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旅行社实习生校企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旅行社的选择
校企合作五反思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