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十三五”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

2016-03-01汪长明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十三五校企教学质量

杨 军,汪长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高职院校“十三五”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

杨 军,汪长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十三五”期间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将产教融合机制建设落实到教学实施层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匹配程度;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施教师企业实践,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行业企业主导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等战略的实施和“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以建设现代职教体系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期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需要深化。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学校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专业学院,启动建设“四中心、八基地”创新与服务体系和生产性实训中心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以及相应的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和实训实习条件得到长足发展,但对全校职业教育教学形态的根本性变革作用还比较有限。

2.工学结合模式还没有完全渗透进全校各专业教学的全部环节。2010年以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一直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学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价,至今已经6年。评价数据显示,这6年中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重点建设专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从全校来看,人才培养仍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课程设置还不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实训条件不足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并存,普遍存在以实习代替实训的情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形式仍比较单一。

3.知行合一的人才能力体系建设薄弱。职业教育的学生其最核心的能力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对工作岗位的新要求,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技术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和适应不同文化习俗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推销自己的能力,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及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仍处于相对薄弱状态。

4.课程教学的组织与模式还不能适应新常态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课程教学正在从传授式教学方式向探索式教学方式逐步过渡,但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比例或程度还不尽人意,很多课程仍然存在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5.双师型教师技术技能培养培训形式单一,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十二五”期间,我们加大力度实施教师企业行动计划,但教师培养培训主要是靠参加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的假期所谓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师实践能力仍显不足。

6.实训教学环节欠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实训教学设施购置、实训生产性教学设计和实训教学资源建设中没有能更好地引进企业参与,没有更加有效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训教学,虽然实训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使用效率不高,实训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及质量核心指标的确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十三五”期间,职业院校要继续凝练国家示范校、骨干院校的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建立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以推动落实高职创新行动计划为核心,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集团化办学平台,重点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运行制度,将企业文化、技术、人员和管理融入到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2.进一步明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具有行业特点和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特征的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3.建立具有区域和自身特色的专业体系。依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调整优化专业,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需要,建立常态性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建立基于区域产业布局需要的专业群建设机制,适当控制专业数,扩大专业办学规模,做大做强特色品牌专业,建立起更加具有区域特点和自身特色的专业体系。

4.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确定中、高、本衔接的培养专业,系统研究确定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建设向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发展,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

5.深化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建设。推动校企共建共管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着力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规范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建设。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研组织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日常与阶段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及运行流程。

7.改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强化实施教师企业实践行动,完善教师企业实践评价机制,在评价教师课程教学效果中,加大对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应用能力的评测,积极引导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工作。

8.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培养等,逐步建立常态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通过目标考核和绩效分配机制,促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期间发展的主要措施和路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要以高职创新行动计划、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为平台,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标,扎实推进学校质量内涵建设。

1.建立更具职业教育特色的协同育人体系。通过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文化课和专业课、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并行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育引入职业教育课程,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项目研发、成果推广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使专业建设更加凸显职业性、高等性和人文性相互融合的特点,使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更加明晰、更具区域产业针对性。

2.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紧密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和区域支柱产业布局,按照“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的思路,调整、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布局,建立依据产业链的专业群体系,建立中、高、本相衔接的专业体系,努力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

3.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是优化课程体系和创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构建起规范的专业标准体系。优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将专业技术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训实习教学活动中掌握工艺技术、制造方法和生产过程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组织开发一批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建设一批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新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及奖励机制。

4.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和运行机制。全面实施基于学分制和课程绩点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建立教学质量和教学状态评价机制。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模式、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强化实践教学,形成更加完善的学校、二级学院两级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提高年度质量报告质量,定期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建立院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数据平台分析报告和教学质量诊断报告制度,继续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的评价,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构建学生创新创业和素质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机制。继续推进教考分离和抽考制度,尝试建立专业核心课和技术技能企业考核衔接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督查。

5.强化实践教学。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双导师”人才培养建设的新机制,校内实训基地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基地功能综合化、基地使用共享化、基地管理绩效化。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加强实训基地内涵与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专业总课时数一半以上。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建设,建立一批基于企业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优质核心实训课程,建立长效机制引导二级学院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利用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这个平台,建立园校合作的课程教学实践模式,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6.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双向融合的混编课程教师团队,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全面推行教师“双证书”制度,实施教师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工程,落实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制度,建立专任教师企业访学制度,选择合作企业设立“教师工作室”,探索“访问工程师”制度,推进企业技术骨干和校内专任教师交叉任职。实施“企业骨干人才柔性引进计划”,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高技能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教育教学管理,为其设立“大师工作室”,提供实训室场地、设备和专项经费。进一步规范兼职教师聘任、补贴和评价等工作,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实施。

7.着力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围绕乌鲁木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职教集团服务产业园区的有效途径,加强校企合作体制下技术创新与服务的运行机制建设。积极引导各专业在学校“四中心、八基地、十平台”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每个校级重点建设的专业都要承担一项协同创新或协同育人任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解决行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员培训、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规划建设中的问题,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行业企业生产及技术研发的能力。按照“强化服务,突出特色,内联外引,有效集成”的原则,以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引导物流经济研究所、会展策划与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与服务中心、印刷包装设计服务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教学单位以建设自治区级或市级创新与服务基地为目标,规划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与服务平台。

8.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渠道。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渠道,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建设亚欧商贸物流职业教育中心,打造以信息技术和商贸物流为核心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类专业群。在培养学生高技术、高技能的基础上,加强语言、商贸规则、法律法规、国际标准、涉外业务办理等方面的通识能力培养。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扩大留学生规模等方式,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9.深化对口帮扶工作。把帮扶工作和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结合起来,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推广示范到帮扶学校。有针对性帮助帮扶学校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建立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高职衔接系统化人才培养机制和建立共享性课程学习资源体系,不断提高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运行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帮扶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十三五”期间,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将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专注于教师“教”的行为转变为专注学生“学”的行为;从专注于职业知识技能训练转变为专注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与积累;从专注以传播知识为中心转变为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建设;从专注于知识记忆转变为关注分析、归纳及应用;从专注于就业能力培养转变为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从专注于数量扩张转变为关注质量提升;从专注于项目申报转变关注项目执行质量;从专注于提供条件转变为关注结果与影响;从专注于经费投入转变为关注系统效率。通过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建立起更具特色、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运行及管理体系。

[1] 王丽,刘斌,刘樑,王庆.“后示范时期”天津市高职内涵发展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5):13-18.

[2] 张亚军,胡晓旭,闫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45-47.

[3] 吕华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2):98-111.

[4] 徐冬冬.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新模式构建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27-30.

[5] 张泽,彭敏.德、日、美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70-73.

[6] 花鸥曾庆琪,“供给侧结构改革下高职教育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6 (18):17-22.

[7] 杜璋璋,贾翠娟,张田,王丽娟,吴秀玲.“一带一路”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9):129-131.

[8]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EB/OL].教育部网站.

[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

[1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11]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教师[2016]3号)[EB/OL]. http://www.gov.cn.

(责任编辑:高 旻)

Exploration on Route to Teaching Reform in the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Jun,WANG Chang-ming
(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2 China)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e: one, the teaching contents will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 to promote the teaching-producing-integration mechanism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tw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ll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college graduates’ adaptability to the potential working posts in enterprises; thre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ey skill training will be intensifi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ur, student-centered curricula and teaching system will be established; fi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s’ practice into enterprises will be enhanced; six, an enterprise-oriented productive training syste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will be established.

vocational colleges;education and teaching;reform route

G712

A

1674-8689(2016)03-0001-04

2016-08-20

杨 军 (1964-),男,新疆巴里坤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教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知识经济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文化与人力资源开发。汪 长明(1963-),男,湖北麻城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管理。

2015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专项课题“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十三五发展研究与规划编制”(编号:2015ZX00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十三五校企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