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服务语文教学

2016-03-01□林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语文教学

□林 蓉



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服务语文教学

□林蓉

【摘要】语文学科是实践运用性学科,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需要一个运用场,让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与能力。而社区资源正是一片荒芜着的运用场,教师要有开发这个场的意识,让学生书本所学能在生活中有所用,并在用中增强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巩固所学。

【关键词】社区资源;语文教学;运用场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学科,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如何及时转化为能力,需要有运用场,通过实践运用形成技能,提升能力。学生生活的社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成为学语文用语文的训练场,开发这一资源,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场所资源——让学生在活动前后用语文

社区都设有许多活动场所,供社区成员学习娱乐。如社区有图书室,藏书数量多,而且品种繁多;有绿色网吧,供成员查阅各种信息;有健身活动室,备有多种健身器材和乒乓球桌;还有娱乐室,设有棋牌桌,剪纸、绘画桌,书法桌等。这些活动室都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学生用语文的实践学习活动。怎么把活动落实到运用语文中去呢?

1.组织班委提前联系社区领导,参观社区多种活动场所

班委准备好与社区领导恰谈的程序和内容,提交活动申请书,事先写成书面文字,请老师审阅,然后再前往社区与领导沟通,同时参观各种场所资源。要求班委认真观察,回来后进行梳理,给全班同学描述社区里的各种学习娱乐室,激发同学们前往活动的兴趣。此时班委要充分发挥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技能,凭借自己的语文水平出色地发挥,让全班同学对社区活动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

2.争取活动“门票”

听了班委们与社区领导沟通交流的情况,以及社区多种功能室的描述,同学们的情感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前往社区活动的愿望强烈。教师适时提出“门票”要求,即让每位同学写一篇想象作文,可以是去社区活动情景的预设,也可以是依据班委的描述,写出自己想象的细节,还可以提出活动建议,设计活动的程序,把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性作文与文学性作文合二为一地进行运用,选出写得好的同学获得外出活动的“门票”。每位学生都向往走进社区活动,没有学生会放弃这样的机会,所以连学习最懒、最怕写作的同学都会全力以赴,这就是活动中学习的魅力。

3.前往活动

走进社区活动是学生向往已久的,他们一定充满期待,活动过程会让他们非常兴奋。活动结束后,便是对比之前设想与现实差异的时候,老师询问这种差异是学生最好的写作素材指导与写作情感的唤醒。场所的描写,活动过程的叙述,活动中情感的变化,以及活动时发生的好玩细节,正是老师指导学生用上课文表达方法的写作运用场。然后,给学生开一个活动成果交流会,每位同学都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展示。这样一来,学生走进社区的前后都用了平时在课本中学到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让这些知识在社区活动中运

二、设施资源——让学生在学中用语文

社区里还有一些设施也是非常好的用语文的训练场。如社区的宣传栏、社区的植物基地。这些设施更是学生直接运用语文知识的好场所。老师可以联系社区领导,每个月组织学生为社区出一期宣传专栏,专题可以由学生讨论决定,这就是直接考验学生的语文水平了,宣传栏的设计、主题的确定、各板块内容的撰写,都要让学生动一番脑筋,这正是学生运用语文的好时机。因为是社区的,是对外的,学生得认真对待,马虎不得,这种有明确对象和压力的学习与运用语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是很有意义的。

如果是到社区的植物基地去学习,那更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综合学习的好场所。同是看植物,走同样的路线,听一样的讲解,却会有多样的表达,不论是现场的表达还是回家后的整理表达,都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在运用原来的语文基础。可以说是在吸收中运用,在运用中巩固与提高。

三、活动资源——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用语文

社区不定期地会组织一些活动。如果老师与社区领导协调好社区学校的合作关系,结成共同缔造的联盟,社区的部分活动就可交给学校去完成,也可以邀请学校一同参与,共同完成活动任务。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最好的用语文的过程。

比如有一些特色项目,需要讲解员,有的社区工作人员不够,或不擅长这方面的表达工作,社区领导就可把这种讲解任务交给学校,学生就有了应用语文的好机会。当讲解员,是运用语文的最直接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参观者不同,讲解人员要灵活运用所背下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回答参观者的询问,这就是现场口语交际能力的体现。

有时社区还会有宣传活动或是演出活动,学生可参与朗诵诗词,表演课本剧、说相声等,这都是非常好的用语文时机。每次表演完都会有心得,不同的心得表达可让学生意识到表演同样的节目却会有不同的感受,写出的作文也会不同,便有了“一题多解”的认识,而这正是语文阅读中所要的多角度阅读,写作中所要的发散性思维。这样的用语文学习与活动联系起来,不会感觉为练习而练习,而会让学生始终充满激情。

四、专家资源——让学生在用语文中学习其他知识

社区还会给社区成员开设讲座,请专家辅导家长怎样育儿,如何对待孩子的青春期变化,以及一些心理健康辅导。这些讲座也是学生学知识用语文的好时机。也许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每天都在上课,还去社区听讲座,能愿意吗?其实因为社区每次活动都会准备一些小礼物,这些小礼物对孩子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另外,孩子还可以遇上同伴,等于又是一个小聚会,从内心里就开心,所以,对孩子而言是没有负担的,他们很乐意参加这类活动。

同时,这类活动对他们有益处,他们可以从讲座内容中获得不少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在其他同学面前炫耀一下,而这种炫耀同时也是运用语文的一个过程,对孩子表达能力有极好的锻炼。如参加社区的心理知识讲座,讲座中专家让听众玩心理游戏,游戏很吸引人,大家都喜欢。第二天参加听讲座的学生就在班级里玩起了这个游戏,惹得那些没有参加的同学非常羡慕,会的学生把游戏用说明文的形式写出来,然后大家一起读说明文,一边读一边玩,真是其乐融融。有时社区领导还会请作家开讲座,这对于学生来说,更是最直接的语文运用的培训了,但是这种培训与课堂教学完全不同,学生更喜欢作家的讲座,因为气氛宽松,也更有趣味。还能获得许多阅读书目,更有可能得到作家的作品赠送,乐得他们活动完后都忍不住写成作文记录下来。

五、劳动资源——让学生劳动之后用语文

现在的学生对劳动都不积极,打扫班级都是能偷懒就偷懒。可是,如果是参加社区劳动那可不一样,参加社区劳动有吸引力的原因是新鲜感,一是人群的新鲜感,参加劳动的人除社区里的工作人员外,还有家庭成员如父母带孩子一起参加,或是爷爷奶奶带孙子参加,并且劳动的任务新鲜,规模新鲜。社区劳动举办的次数不多,但举办起来常常小有规模,学生感到有兴趣,最主要的新鲜是劳动的任务,如洁净家园劳动,是社区组织成员到某小区做卫生或是到社区的某一公共场所做卫生活动;或是到植物基地除草及做卫生,比如参加基地摘荔枝劳动,学生非常喜爱。劳动之后还念念不忘,并把劳动过程记录下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心里有想说的,感情有要抒发的,自然乐而为之,他们更喜欢分享的那一刻,感觉无比光荣,是自己独有的,他们要让没参加的同学感受到这些,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文章写得特别一些,发挥其最高水平。

六、策划社区活动——一次活动多次用语文

学生活动通常是由老师策划组织参加,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老师就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主动地策划活动过程。策划的过程本身就是用语文的过程,加上活动全部交由学生完成,那么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就可以有多次运用语文的机会,也就扩大了学生的用语文场。

活动前的准备:写策划书、保证书、说明书、商议书、邀请书等,让学生进行非文学性的习作训练。

活动过程中:记录过程内容、记录活动细节、观察记录、过程感想记录、现场启发记录等,学生记录之后,老师进行文学性作文指导训练。

活动完成之后:总结活动得失、撰写感谢信、写策划反思总结经验等,进行非文学性写作训练。

如此一来,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学生可以有多次的用语文机会,可以充分地把课堂所学,在社区这个场地里尽情地运用,把课文所学,语文课所教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验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增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社区资源如此好的语文运用场,老师、学校应当要充分利用起来,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东西在课堂里应用,与课堂里学到的东西到社区去应用,是有着极大差异的,不仅学生心理上有差异,就是运用的效果上也会因为心理上的差异而产生巨大的鸿沟。总之,社区资源是学生极好的语文运用场。

参考文献:

[1]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在如何变革教育[M].华东大学出版社,2007:50-71.

[2]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7:15-21.

[3]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5.

(组稿:黄瑞夷编辑:胡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115-02

作者简介:林蓉,福建省厦门市骨干教师,思明区学科带头人,思明区教坛新秀。现就职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湖明小学。用,进而更巩固,语文基本功更扎实。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语文教学
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大班主题活动实践研究
让社区资源成为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宝库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用红色社区文化引领师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