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一写赢在起跑线上
——二年级随文写话的实践

2016-03-01王菊芳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动文本课文

王菊芳

根据学生四会字的掌握情况,真正适合学生写话起步的最好阶段是二年级这一年,认真走好二年级这一年段的写话起步,做好习作训练前的热身运动,才有可能让学生赢在习作写话的起跑线上。那么,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有序、有效地开展二年级写话训练呢?为了给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坚实的基础,最可行的、也符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将写话训练日常性地融入阅读教学中,让教材文本成为学生写话训练的第一资源。

一、文本仿写,习得规范生动的语言

模仿是学习习作的最基本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中汲取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方法,模仿教材的文本语言,学习写话。有了文本的依托,学生人人能写,个个乐写,更可喜的是学生在模仿写话的过程中同样习得了规范的语言。

1.在模仿中感受行文的特点。

二年级两册教材共有11篇课文采用了相似句子或段式反复出现的结构类型,针对文本的这种特性,教学中可以采用完全仿写的练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行文特点,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进行写话练习。

比如《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文本中“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四句话属于同一句式的反复出现,且每个句子都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果实累累、五谷丰收的画面。教学中,可以把这四句话作为写话练习的着眼点,让学生学做小诗人,用一句诗写秋天的一个景,努力达成两个写话训练目标:(1)体会文中运用比喻手法的妙处,语言简洁,但又形象生动地描写秋天的景物,感受句子中用词的准确和生动。(2)通过画面的帮助,拓宽学生眼中秋天的景色,学着用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格式写写秋天的景物。

当然,在对文本某一段式进行仿写训练时,我们要努力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使每个学生的写话内容不尽相同,达到仿中有创的效果。为此写话引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为学生准备好仿写的众多素材。有了课文的段式作依托,学生都能写,但如果引导不当,就会出现大量仿得过多的现象。学生自己的语言过少,写话练习实则无效。比如《黄山奇石》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黄山的其他奇石,这时,画面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准备好大量的黄山奇石的照片,一边播放,一边让学生们给这些奇石起起名字,说说这些石头像什么?奇特在哪里?有了画面的形象冲击,学生能说也能写,写出来的内容就不会是文本段式的机械翻版了。

其二,要为学生创设好生动的文本情境。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既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又能带学生进入文本,体验角色,有助于写话内容生动活泼地呈现。比如《从现在开始》一文,上课前,给每个学生胸前贴上一枚动物的头像,学生们个个成了动物王国中的一员。在学习课文、体验文本角色的同时,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当上“万兽之王”后会怎么做?因为有了角色的定位与体验,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角色,写话内容也精彩纷呈。

(2)在模仿中体会词句的生动。

文本中总有那么多的词语和句子是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学习的。我们除了要细心发掘,更要引导学生去用心体会,并学以致用。长期这样的语言训练,能切实提高学生准确、生动表达的能力。比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有一段描写葫芦的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句子中“细长”、“长满”、“雪白”和“挂”这四个词语具体描写了葫芦的藤、叶、花,以及葫芦的可爱。教学中,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句子中用词的准确与生动。特别是对“挂”一词的理解,学生体会到葫芦在风中摇摆的样子,体会到葫芦像学生那样顽皮可爱。在此基础上,出示学生常见的植物图——牵牛花,让学生学着写一写牵牛花。学生们有了课文句子的典范,写起来顺手多了,诸如“吹起了一个个小喇叭”、“细长的牵牛藤像一个个调皮的学生,一个劲地往上爬”、“开出了一朵朵紫色小花,多像一个个小喇叭”等生动语言一一出现在学生的笔下。

这类写话练习,相对于二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引导写话的过程切忌一刀切,应体现弹性,设计层次性的写话练习。

还以《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为例,考虑到学生写话能力的实际现状,可以将写话要求设计成两个星级层次,供学生自主选择。

☆牵牛花可真漂亮,___的藤儿____,藤上长满了___,开出了_____,像_____。

☆☆牵牛花可真漂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补白,培养合理想象的能力

文本中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插图,一个个意犹未尽的故事,一句句点到即止的话语,都是学生练习写话的好素材。有了文本内容的铺垫,学生的写话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

(1)意犹未尽处续写。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悟往往是多元的。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文本中一个个意犹未尽的故事背后究竟藏着些什么?学生们生活环境不同,理解体验也不同,所呈现的思维结果自然就各有千秋。学完故事后,让学生练笔续写故事,既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直接反映,也是学生个人独特体验的真实表现,更是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进行书面表达的一次练笔机会。

学完《玩具柜台前的小男孩》后,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售货员阿姨天天盼着再见到那个男孩,好把小汽车送给他。阿姨再次见到那个小男孩了吗?你觉得故事会怎么发展呢?请你接着往下写。学生们兴趣很浓,故事编得各不相同。在学生的笔下,小兵的爸爸病好了,这是多么美好的心愿呀!

(2)点到即止处扩写。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本中有很多语言都点到即止,没有展开写。这里又是学生很好的练笔之处。《我选我》这一课中,“大家都愣住了。”一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听到王宁站起来自己选自己的情景后所有的心理活动。《卡罗尔和他的小猫》中“第二天,爸爸又在报纸上登了个广告:免费赠送小猫。”简单的六个字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广告词?《画家和牧童》“这声音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当听到牧童“画错了”的喊声后,围观人员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诸如这些,文本都没有一一细说,只是点到即止罢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扩写,把当时的场景写具体。

《我为你骄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小男孩究竟在便条上写了哪些话呢?请你帮助小男孩写一写这张便条。学生们兴趣很浓,便条上的内容各式各样。

这一张张便条流露的是学生真诚的内心世界,反映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了这一次写话练习,相信学生们以后写便条不是什么难事了。

(3)言在图外处创写。

一篇篇图文并茂的精彩文本,将学生们带入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世界。学生们透过文字想象当时的情景,又通过图片丰富自己的想象。利用这些图片作为学生创造写话的又一抓手,是我们课堂练笔的一大举措。《看雪》一文,有一张精美的图片,可文章中只用了两句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其实画面的内容原比文中描写的要生动得多。而冬日玩雪的情景学生不缺亲身体验。因此让学生根据插图,结合自己的回忆,将画面内容具体展现。学生们的描述中有了欢声笑语,有了树枝被雪压断的“喀嚓”声,也有了在雪地上摔得“四脚朝天”的狼狈情景,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通过学生的表达一一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我和爸爸一起在雪地上堆雪人。我们用一个大雪球当做雪人的大肚子,又滚了小雪球当做雪人的头。还给雪人插上了鼻子和眼睛。这个雪人像一个胖娃娃一样,真可爱。

三、文本迁移,尝试组句成段的实践

文本中有那么一些话题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有那么一些故事是学生们身边天天在上演的。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我们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围绕文本的话题,从文本中走出来,写写自己身边的故事,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下面是三年级课文拓展写话的计划和实践:

这一类的写话练习,在一定意义上已经不仅仅是写一两句话的练习了,它重在指导学生把一件事写明白,把一个活动写清楚,涉及到段的训练。因此,在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先说后写,一定程度上“说”比“写”更重要。没有可依托的文本语言,没有了具体的文本情境,跳出文本写自己的生活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为了降低写的难度,得循序渐进:先引导学生说清楚,说明白,有了“说”这个铺垫程序,“写”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同学之间互相点评,互相借鉴。

下面是我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中,指导学生写话的一个片断:

师:课文最后一句“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小溪边迷路的学生需要别人的帮助,雷锋叔叔就把(他)她送回家了。

生:小路边年迈的大娘需要别人的帮助,雷锋叔叔就把她背回家了

师:除了课文中的两个例子,你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例子吗?

生:美术课上,周叶怡借我水彩笔。她也是小雷峰。

师:那天,你没带彩色笔,要用了,心里怎样?

生:我很着急,没有彩色笔图画就不好看了。

师:周叶怡小朋友看见了,她是怎么做的?

生:她连忙把彩色笔放到我们两个座位的中间,对我说:“我们一起用吧!”

师:当时,你的心情又怎样?

生:我很感激她,幸亏有她的帮助。

师:如果你能把刚才说的这些连起来说的话,大家对这件事情就更了解了。行不行?

生:那天美术课上,同学们都在画画,教室里十分安静。可是我没带彩色笔,心里很着急,怎么办呢?我的同桌周叶怡看见了,她把自己的彩色笔放到我们两人的座位中间,对我说:“我们一起用吧!”我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心里想:周叶怡真好!

师:这么说,大家就听得更清楚了。其他同学继续交流。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能适时地提问引导,慢慢地,学生们明白了要把一件事说清楚得交代些什么。)

兴趣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因此在保证训练量的基础上,同时不能忽视激发学生写话的心理动力,诱发学生从事写话活动的“内驱力”,让学生对写话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热情。

在迈开写话训练的第一步时,我们更多要遵循的是让学生“有话写,不怕写,都能写”的原则,使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地练笔。文本,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好好利用它,用心发掘它,让写话的练习从这里一步一个脚印迈出,相信我们一定会引领学生赢在写话的起跑线上。

猜你喜欢

生动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