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读写资源开发与多元媒体相遇

2016-03-01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段海洋资源

顾 鑫

如今,我们正置身于一个被多元媒体包围的社会之中,传统的平面媒体逐渐被立体交融、无孔不入的全媒体覆盖。当读写资源开发与多元媒体相遇,众多小语人巧借时代潮,整合新资源,进行了一场场卓有成效的开发实践活动时,作为一名不安分的小语人,笔者自然也加入了读写资源开发的洪流。其中,有锐意求新的实践,有遭遇的迷茫与困惑,当然也有笔者不懈的探索求真。现将笔者的几点肤浅想法写与众人,以期收到更多富有建设性的积极回应。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PK“动人春色何须多”

媒体资源包罗万象,数量多多,种类庞杂,报刊、网络、微信、视频、动画、广告,乃至当下流行的综艺类节目、真人秀等皆可囊括其中。面对如此纷繁多元的媒体资源,到底哪些可以作为读写资源引入语文课堂呢?蜂蝶纷纷过墙来,确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

能否将所有的媒体资源都可以引进课堂,将其作为读写资源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媒体资源的开发旨在丰富读写素材,优化读写行为,提高读写效率。因此,我们在资源遴选的过程中,首先要考量媒体资源是否为学生喜闻乐见,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为了提高学生动词使用的准确性,一位教师在备课时预设了以下三项写作素材:1.网络截取了一段几位小伙伴打篮球的场面作为写话素材;2.搜集了一段吹气球比赛的镜头,引导学生观察写话;3.截取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断,观察写话。三者相较,不难发现:方案1虽然关注了习作素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但该素材并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如部分好静的女孩子就可能没有参与过此类运动,对于个别动词就很难做到准确;方案2虽然保证了所有学生“有米下炊”,但是截取下来的视频镜头为原生态活动现场的再现,动作表现不够典型与准确。方案3中截取的视频镜头自然是经过导演精心编排出来的,动作表现的准确,故事情节的生动,内容呈现的艺术化,给学生带来的视听体验是以上两项设计所难以企及的。

由此可见,“动人春色何须多”,什么样的媒体资源才是最有价值的,需要我们以“语文教学”的目光来重新审视与审慎定夺。

二、“不知近水花先发”PK“独怜幽草涧边生”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追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在很多教师心中,学生依然是抽象的,还没有具体化,没有具体到年级、班级和个体的差异上来。

教师们经过苦心寻觅、精心遴选得到的媒体资源,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之功用,显然是要充分考虑学情。要考虑学生所处的年段,要考虑到该班学生普遍的最近发展区,要考虑到个别同学与其他同学存在着哪些明显差异。如若教师不能做到因人施教,“不知近水花先发”,就可能使本来优质的教学资源因为与对象间的不对等关系而遭到贬值。

雅克·贝汉执导的纪录片《海洋》是一部优质的视频资源。它围绕“海洋是什么?”这一问题引领观众深入海洋,感受海洋生物的生生不息,探寻海洋的秘密,领略海洋的魅力。在对其进行读写资源的有效开发时,教者就可以针对不同学段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设计不同的侧重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言语实践活动。

第一学段,可以让学生写自己对海洋的“认识和感想”,“写自己想说的话”不要给出太多的要求和限制,放胆写话,涵养兴趣因子。这也是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要求。

第二学段,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显然,同样的媒体素材,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而有序地观察,努力把印象深刻的海底动物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一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在深邃的海洋里,生活着千奇百怪的动物,水滴鱼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之一。它奇特的外形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它是我见过的海底最丑陋的动物。看——它有着蝌蚪一样的体型,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大的布丁。那张扭曲的面孔整天摆出一副闷闷不乐的表情,因为这张哭丧脸,它被人们称为‘全世界表情最忧伤’的鱼。”如果不是教者对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这样的文字可能很难出现在学生的笔下。

而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呢,依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可以用记实的手法写自己看到的海底,也可以驱遣自己的想象去畅想海底世界的神秘,但是总的要求是不变的,要“能够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有了现成的媒体资源,有了生动的画面,有了一二两学段的文字功底,学生笔下的“旋风鱼群”“螃蟹大战”“水母漫步”增添了许多的色彩与神韵,学生的表达则更不乏创意与个性。

媒体可供开发的资源是丰富的,但所遴选开发出来的媒体一旦纳入教学视野,就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高“针对性”,追求“适切性”。“独怜幽草涧边生”,任何“独怜”都是有理由的。

三、“千朵万朵压枝低”PK“删繁就简三秋树”

媒体资源篇幅长短不一,但大都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其中每一个镜头或画面都可能是美的,这就造成很多教师不忍心舍弃其中的精彩。而课堂却是个常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语文课堂最主要的行为应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媒体资源只是教学的辅助性素材而已,切不可喧宾夺主。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千朵万朵压枝低”,直接带来的是媒体欣赏高耗,目标达成低效。

其次,有些媒体资源可供利用的读写生发点可能不止一个,但高效的课堂要目标集中,紧扣一两个切入点即可,追求一课一得,才能学有所获,否则贪多定会嚼不烂。因此,我们对媒体资源应大刀阔斧地删繁就简,将浓缩后的精华纳入课堂呈现。

一位教师曾执教过一节“微视频”写作课——《挑战不可能》(一档综艺节目)。视频讲的是一个小姑娘催眠四只小动物的情景。视频中有很多链接读写的生发点,比如抓住小姑娘的动作进行正面描写,比如抓住四只小动物的反应进行群像描写,又或者抓住观众、评委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侧面描写。而这位教师在众多的生长点中仅仅抓住了侧面描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围绕这个点进行观察描写,让其余内容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点展开。在第一次试教时,她将小姑娘催眠四只小动物的过程进行完整呈现,学生观看视频时热情满满,连声称奇。但当视频播放结束再进行交流时,问题出现了,大多数学生可能由于观看太过投入,忘记了老师布置的观察要求,有选择的重点观察没有落到实处,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写作“难产”。整节课从观看视频时的“热”逐渐变到写作时的冷,直至“冰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第二次试教前,这位教师对原有视频进行删减,直接呈现小姑娘催眠其中一只小动物的场面,保留了观众、评委及主持人的特写镜头,时长虽短,目标却集中了,重点也突出了。第二次试教,教的行为明显强化,学的目标高效达成。

可见,媒体资源和读写教学实践活动之间是存在明显的错位与落差的。不合理的呈现方式,可能会影响读写空间的扩展。删繁就简考量的是教者匠心,标新立异彰显的是学生本色。

新媒体、新资源,为读写实践活动提供了新渠道、新空间,当然也给我们提出许多新的命题,新的挑战,且行且思,且吟且行,其中有行的智慧,更有思的幸福。

猜你喜欢

学段海洋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资源回收
爱的海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