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培的关键在于激发乡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2016-03-01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梁 好
送培的关键在于激发乡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梁好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送教下乡培训指南》,要求各地切实做好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各地要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
送培送教,将培训送到乡村教师的家门口,让乡村教师足不出校,就能接受到专业的培训,此举对于提高乡村教师的综合素质,推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送培送教”工作,并非新鲜事。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培训工作特别是乡村教师培训工作极为重视,从一年一度的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到专家讲师团深入乡村学校“送培送教”,再到名师大家的专题讲座,网络研修学习,校本教研培训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这些培训的实际效益却并不明显,乡村教师的认同度不高,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培训的内驱力严重不足。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靠严格的考勤制度予以约束,参加“送培送教”的教师是为了获取职称评定资本与资历,网络研修,更出现教师挂网学习熬时间积分现象,而校本研修亦成了抄袭文本糊任务的笑谈。教师的培训如若没有乡村教师内心的支持与渴望,没有自我发展的强烈内驱力,其效果就不可能实现与达成。
乡村教师对培训工作不认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繁重的工作压力,无暇顾及专业发展。乡村教师承担着巨大的教学压力与教学任务,有的教师甚至承担着一个年级几个学科,或者一门学科几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对于应接不暇的教育教学工作,乡村教师都无以应付,又如何考虑到自身发展的问题。二是因为乡村教师进入门槛较低,没有专业发展的欲望。大部分乡村教师都是八十年代的老民师,或是早期的师范毕业生,整体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他们在乡村教了一辈子书,习惯了旧有的职业状态,让他们接受新理念、新思想,实施新方法、新手段,变革习以为常的职业状态,着实有刮骨疗毒之痛,因而,接受培训对于他们亦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压力。三是因为教师培训的质量不高,不能扎根田野、接地气,与乡村教师的实际有出入。承担教师送培任务的多是城区资源优秀教师,他们面对的是城区学生,他们不了解乡村教育的困难与实际,所讲内容或是对于教育理论培训教材的照本宣科,或是基于城区教育实践的自我解读,少了几分乡村气息,常常教无所用,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便不那么强烈了。
因而,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关键在于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之上,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真正减轻乡村教师的课业负担,优化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环境与氛围。另一方面,要强化乡村教师队伍,通过招聘、交流、支教等多种形式,搅和乡村教育一池春水。再一方面,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切实根据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因材施教,实施菜单式送教,田野式培训,让培训更加切合乡村实际,助推乡村教师发展。
◎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