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活动课程化”视域下的教师学习需求分析

2016-05-03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许雪伟

新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初任视阈教研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许雪伟



“教研活动课程化”视域下的教师学习需求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许雪伟

一、理论基础

培训需求分析是人力资源开发(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领域的一项基本技术。这里,我们选取两种经典的模式开展教师学习需求分析:OTP模式和SWOT模式。

1.OTP模式。OTP模式是由麦克吉(McGehee,W)与泰耶尔(Thayer,P.W)于1961年提出。他们认为,培训需求分析要注重系统性,只有从组织、任务和人员等三个层次上综合分析,才能客观准确地识别培训需求。将该模式运用到教师学习需求培训中,从组织层面来说,教师所在的学校是重要的组织。关于教师培训的学校组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学校发展目标、学校组织特征、学校组织环境、学校管理者态度和学校培训资源等因素进行分析,准确地找出学校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以确定教师培训中的用力方向。

表1 教师学习需求的OTP模式

2.SWOT模式。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管理学教授Andrews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SWOT是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英文首字母组合。它通过对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等一系列条件的分析判断,帮助决策者识别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以及组织内部的优势、弱势,确定相应的生存和发展战略。

我们可以借鉴此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首先根据顾泠沅教授的研究,将教师发展指导的内容具体分为学科一般知识、教学理论知识、学情分析、任务设计、过程测评和行为改进六个方面,再参照SWOT模式针对教师发展指导的六个方面,指导教师就各个方面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做出分析,以便厘定自身在哪一方面是首先需要着力的,从而确定这一方面的教研主题。

表2 教师学习需求分析的SWOT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参照OTP模式和SWOT模式,两大模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首先运用OTP模式对上海市Z校进行整体组织分析,针对该校的问题确定该校迫切要解决的教研任务,再具体到参与培训的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给出学校层面的教研主题。然后运用SWOT模式对上海市Z校初任教师X进行个人跟进式分析,提炼出初任教师学习需求的优势、劣势,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有针对性地给出初任教师任职学校具体教研课程主题。本文所引入的案例来源于初任教师自己的感悟、反思和总结。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OTP模式下的案例分析。以下将基于所构建的分析模型,以上海市Z小学(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案例,进行三维度的具体分析:

表3 “教研活动课程化视阈”下教师学习需求的OTP模式

续表3 “教研活动课程化视阈”下教师学习需求的OTP模式

2.SWOT模式下的案例分析。这则案例的主人公是Z校X教师,虽然不能折射所有初任教师存在的各种困难,却是对初任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的一个真实写照。下面我们以Z校的初任教师X为分析对象,参照SWOT模式针对教师发展指导的六个方面,就各个方面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做出分析,针对教师的学习需求分析提供可借鉴的教研课程主题。

表4 “教研活动课程化”视阈下教师学习需求分析的SWOT模式

续表4 “教研活动课程化”视阈下教师学习需求分析的SWOT模式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1.正确处理组织中个人和群体的关系。本文运用经典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OTP和SWOT分析模式),以Z校X教师为例进行个案研究,将教师需求分析细化到个人层面,便于教师发展研究者进行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教师发展研究者或培训者在教师学习需求分析中要考虑好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在个体的基础上对教师群体进行分层分类,将需求相似的教师分成一个小群体,更有针对、有效地设计不同层次教师群体的专题学习内容,开发课程资源等。

2.正确处理愿望与需求的关系。许多分析者一谈到培训需求分析,就想到面向即将接受培训的教师群体进行问卷调查,或者直接通过面谈询问他们想获得什么培训。在这些人的观念中,培训需求就是员工感受到的接受某种培训的主观愿望。这种“培训愿望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某些客观需求可能得不到有效的识别,受制于理论水平、专业发展意识以及批判性反思能力等各种因素,有些教师通常不能发现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教师感受到的需求可能是不真实的。教研活动课程化视阈下的教师需求分析要避免陷入这一误区。

3.注意教师需求的发展性。尽管需求分析是在教师培训活动前开展的工作,但不代表“一次到位”或“一劳永逸”,它需要形成性评估和不断地调整。教师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不仅需求可能发生变化,而且也可能越来越得到澄清。教师在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需求会发生相应变化,要注意灵活调整培训课程。另外,我们可以当前的培训需求分析发现为起点,考察培训前后教师及学校的变化,从而客观评估教研活动课程的效果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初任视阈教研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陕西将遴选干部纳入“初任培训”——帮助他们减少“不适”,增加才能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