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问题设计策略

2016-05-0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倪华梁

新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启发性问题导学变式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 倪华梁



高考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问题设计策略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 倪华梁

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因为它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也直接影响着本节课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把高考数学复习的课堂设计成一系列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并利用这些问题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他们经历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思维活动,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结合高考数学复习课具体的教学设计的案例,谈谈高考数学复习课的问题设计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高考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综合化和应用化,以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都应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复习目标,回归课本,用好教辅资料,精选复习内容,突出复习重点,突破复习难点,及时查漏补缺。问题的针对性是问题设计的前提,所以教学中设计问题应该准确、清楚,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必考点或常考点来设计问题,以有效解决复习重点,完成复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案例1.“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复习设计:

问题1:已知圆(x+2)2+y2=36的圆心为M,设A为圆上任一点,且点N(2,0),线段AN的垂直平分线交MA于点P,则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请你写出它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是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复习,有以下两种复习方式:一是让学生回归课本,由教辅资料的线索,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梳理;二是先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或小习题,给学生思考与练习,并从中归纳知识,形成系统。本问题就是让学生回忆椭圆的定义,再现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形成过程。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的概念,又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一举两得。

问题2:(1)已知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F2A|+|F2B|=12,则|AB|=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的形式展现椭圆的定义的灵活应用,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思考、独立练习,讨论、小组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并归纳方法,反思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2.“几何体与球的切接问题”的复习设计:

问题1:长方体的三个相邻面的面积分别为2,3,6,若长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变式1: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左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体积为___________。

变式2:三棱锥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AB⊥平面BCD,△BCD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若AB=2,则球O的表面积为()。

A.8πB.12π

C.16πD.32π

变式3: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A.1B.2

C.3D.4

设计意图:本问题是通过变式教学,让学生掌握求有关球的切接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切割和补形的技巧,分解难点,使学生对此类问题的求解有一个较深的认识。

二、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和深度也有差别。而在高考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即在问题设计方面要考虑层次性,对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的设计有难、中、浅,适合各层面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问题链。浅层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理解性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案例3.“简单线性规划中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复习设计:

A.10B.8C.3D.2

A.2B.1C.-D.-

A.2B.-2C.D.-

设计意图:上面的几个问题反映了不同水平的要求,以使不同思维层面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实际上本节课取得了良好效果。数学复习课要经常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一个问题有没有启发性,这是问题设计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进行问题设计的核心原则。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设计的问题又太难而缺乏启发性,只能增加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惧心理,也可能会对数学复习厌学甚至放弃的局面。因此,我们数学复习课堂提问更应富有启发性,达到激发思考、诱导学生思维的目的。我们可以按照“问题导学”的有关流程,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同时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案例4.“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的复习设计:

例题:已知函数f(x)=x3-ax-1。

(1)讨论f(x)的单调性;

(2)若f(x)在R上为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发散1]函数f(x)不变,若f(x)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发散2]函数f(x)不变,若f(x)在区间(-1,1)上为减函数,试求a的取值范围。

[发散3]函数f(x)不变,若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1),求a的值。

[发散4]函数f(x)不变,若f(x)在区间(-1,1)上不单调,求a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以一个主干问题和4个小问题来组织复习课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例题给学生提供了解决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的思维过程的求解方法,通过变式,使学生思维受到启发,举一反三,多题一法,化难为易,各个击破。这样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设计,可以达到启迪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

四、问题设计要有探究性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高考试题中,也常出现探究性或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说“探索是数学教学生命线”。我们平时教学中也常常开展对数学的探究活动,然而高考数学复习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质量的高低,不在于解答的问题获取多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而在于该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否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出问题深处的内涵。

案例5.“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问题1:请你具体给出a,b的一组值,使直线l和椭圆C相交。

问题2:直线l和椭圆C相交时,a,b应满足什么关系?

问题3:若a+b=1,试判定直线l和椭圆C位置关系。

问题4.请你添加一个合适的条件,求出直线l的方程。

设计意图:这一组问题中,问题1起点低,坡度小,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探究,而且答案不唯一;问题2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如何探究直线l和椭圆C相交时a,b的关系上来;问题3是对前两个问题的呼应;问题4则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问题5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各问题之间有层次,入手较易,坡度适中,排列有序,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形成有层次结构的思维链条。这样的问题设计科学合理,以旧引新,逐步增加难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我认为,在完成高考数学复习教学任务,实现复习目标的“作用点”上,在知识梳理、形成结构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数学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提出有效的、恰当的、对学生有启发性的好问题,就是问题设计的基本策略。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认真阅读高考数学的考试大纲要求,正确处理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关系,利用教师的团队充分备课,设计好每节复习课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高考数学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研协作基地资助项目“课堂教学改革科研基地”(编号:14XZ19)、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高中课堂‘问题导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编号:2013B460))

猜你喜欢

启发性问题导学变式
基于启发性提示语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开启学科教学的多元功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