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案

2016-03-01刘胜男贾晓丹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院校

刘胜男,贾晓丹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 辽宁 丹东 118009)

“三全育人”,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全员是指学校的教学岗位、管理岗位、服务岗位上的每一名教职工都要树立育人意识,担负育人责任,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做好育人工作;全方位是指学校与有关的社会组织、行业、企业以及有关社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育人资源,实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育人;全过程是指学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都要体现育人为本。

一、教育模式在新时期高职院校中面临的挑战

(一)从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着手

从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看,不平等日益为平等所取代。知识的信息本质意味着,在教育活动中,谁掌握了有效信息和信息的有效传播,谁就能占领教育高地。网络社会所带来的信息获取的低门槛,逐步消解了传统教育主体既有的权威地位,使得受教育主体从信息的单一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信息的接受者、传播的参与者乃至有效信息的创造者的“三位一体”角色。

(二)从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着手

从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看,“内容至上”的观念正在不断被颠覆和修正。在传统的认识上,“内容”作为信息的核心要素,在教育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被摆在首要位置,而作为信息载体的“形式”只能退居次席。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高度饱和、高速传递的社会中,信息的检索难度、辨别难度、同质倾向愈发严重,如果不能占领有效平台、精准传递给目标受众,即使是再优质的信息也只能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而湮没无闻。因此,“内容决定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形式先导与内容提升的同步推进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从教育环境的开放程度着手

从教育环境的开放程度看,封闭物理空间的主体地位已经逐步让位给开放的虚拟空间。在传统的育人体系中,课堂是育人工作的主要阵地,这种教育形式决定了自上而下的“填鸭式”教学必然成为主流,教育者可以借助课堂的形式将受教育者牢牢拴住,而不必过多地考虑他们的感受与诉求。但是,在网络蓬勃发展的今天,开放的虚拟网络空间成了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渠道中,教育者固有的强制力优势不复存在,受教育者获得了自主选择教育资源的权利,受教育者的关注度、认可度、欢迎度将决定知识信息的接受度,从而直接影响到育人效果。

(四)从教育客体的发展路径着手

从教育客体的发展路径看,早熟性、叛逆性的自我成长取代规训传承成为大势所趋。当前的受教育主体初次触网时间更早、用网频率更高、用网范围也更为广泛,被称为“网络世代”。他们以其对网络技术的熟稔掌握,实现了从网络社会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转变,昭示了自己在育人过程中的主体性回归,享受着“技术赋权”带来的全新体验。以往那种在师者的严厉规训下被动传承的经历,日渐被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模式所取代;青春期充满叛逆的逆反心理,与被压抑良久后的突然爆发纠缠在一起,形成了反对灌输的强大惯性,考验着新时期教育主体的智慧和能力。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面临新机遇

“三全育人”理念中对于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和教育过程的统筹安排,实际上暗含了教育的四个基本问题,针对人、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等多个范畴进行了系统设计。在“三全育人”的体系中,分析视角不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而是从全局着眼,预测环境变化趋势、了解政策导向要求、把握学生群体特点,进而对育人的某个维度进行科学规划与全面设计。

(一)明确任务,形成共识,全员育人

我国当前高校教育开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新型的信息资源丰富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1]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三全育人”模式强调将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工作格局立体化、思想教育情境化,让教育贯穿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每个阶段,并且实现高职院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教育平台。

(二)把握特点,增强针对性,全过程育人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三年,从入学新生,要从实现理想,从现在开始,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二年级重点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三年级学生,要把就业指导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针对不同阶段的主次关系、轻重缓急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对贫困学生加强资助工作、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等。并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调用学生作为主体力量,激发学生们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

(三)开放办学,利用社会资源,全方位育人

高职院校学生以学技能为主,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建立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并且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要建立与家长的长久联系制度,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发挥学生家长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社会文化建设资源,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和职业技能大赛等;要充分利用毕业生校友资源对在校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建立毕业生校友信息库和档案跟踪制度,并定期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等。

三、优化新时期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对策研究

用“三全育人”理念来统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可以为我们探寻实践路径提供诸多启迪。

首先,实现观念变革,紧扣时代性、把握青年性。要深刻把握当前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深度融合的大势,积极整合两种社会形态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有效教育路径,实现不同教育场域中教育行为的互为借力、相互补台和无缝衔接;[3]要着重打破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壁垒界限来制定教育策略,从尊重青年的主体权利与独立、自由、自主的存在状态出发,把传统的限制青年主体性发展的异己力量剥离出去,把开掘和提升青年的主体性作为价值目标,使青年获得“更高的解放”,从而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时代风气之先,真正成为青年的自由自觉的行为选择。

其次,推进制度建设,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地位。要从顶层设计、底线思维、各方联动三方面着手以强化制度建设,彻底破除以往九龙治水、收效甚微的尴尬境地。所谓“加强顶层设计”,就是要以中央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为契机,在教育系统内部、各高校内部设立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或者工作实体机构,从体制机制建设的角度提升工作格调、优化工作格局。[4]所谓“树立底线思维”,就是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政教育是一项具有强烈政治意味的工作,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争论不断、国家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能否做好、做通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人才培养、人心向背、发展后劲,因此要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5]所谓“强调各方联动”,就是要统筹不同教育场域的资源,坚持“信任青年、依靠青年”的原则,共同加强以“融入?节制?创造”为核心的青年网络文明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实现自我觉醒,积极融入网络社会,汲取网络正能量。[6]

最后,强化方法探索,积极寻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一是坚持自育育人,探索网络自我教育方法,引导青年实现自我觉醒、自我调控、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二是坚持互动育人,探索网络双向互动方法,既要做到内容生产上情理交融、以情感人,又要追踪信息网络发展的前沿,学会使用现代传播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网络工具。三是坚持环境育人,探索网络环境优化方法,既要优化与整合校园网络软硬件资源,又要精心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品牌,还要制定和培育网络社区“乡规民约”,使相关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四是坚持系统育人,探索全环境立体育人方法,加强个体、家庭、高校和政府、企业、媒体及各种社会组织的通力合作,强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设计。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育工作需要深刻把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充分发现与挖掘“三全育人”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教育的根本手段,明确目标、科学管理,从根本上优化大学生交流与沟通平台,将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学生群体当中,为其创造良好思政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盛力.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思维的转化[J].赤子(上中旬),2015(7):65-69.

[2]刘胜男.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4(12):73-74.

[3]蔡泽寰.“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5.

[4]凡友福.“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225-227

[5]吴婷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背景下的载体使用[J].品牌(下半月),2015(1):235-240.

[6]孙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科技资讯,2014(28):207-209.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