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建成一流高职院校

2016-03-0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一流师资

李 伶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科技信息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以各国的科技与教育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总体经济实力的竞争,这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而此类人才的培养不仅依赖于建设“一流大学”,突出此类人才在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性,还有赖于通过“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以适应地方产业在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中对大量重要或关键一线岗位的需求。为了服务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服务于区域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要求,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任务。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快速进入了“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建设时期,而建成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的关键因素是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因此,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重要的建设内容。

一、什么是一流的师资队伍

“一流”一词从词性上讲,是一个属性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第一等”;从内容上讲,是指办学的一种更高的价值追求或目标追求;从形式上讲,“一流”就是一种标准,要达到的高度,或提出的新要求,是一个在相对区域内高于别的高职院校的地方,它需要一定的载体和依托来体现。“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师资视野的国际性。师资队顶层是“双师型”教师,教师必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世界当前行业领域应用的最新技术,同时能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服务于区域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是师资体系的多元性。一流的高职院校体现在办学机制、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研发应用、校企合作、师资培训等多个领域和方面。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同时在多个领域保持一流地位,成为多领域、多方面的行家里手。因此,师资队伍的多元性是建成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基本保障。

三是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当前影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职院校在人事聘用上缺乏自主性,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的资格标准和教师的专业标准,以及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既没有规范,也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校企合作难以紧密和深入。这些都影响了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是用人理念的先进性。吸引全国或世界范围内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前来加盟,除了优越的硬环境和优厚的薪酬外,管理的民主化、以教师为本的注重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用人理念是确保师资队伍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二、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建成一流高职院校的根本保障

(一)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是一所学校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特征,更是保障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因素。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非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正是因为不惜代价招揽人才、重用人才,依靠教授治理学校,清华大学才能群英荟萃、师资雄厚、成果倍出,虽历经许多风雨,仍始终傲视群雄。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科南特也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想站得住,必须要保持极其优秀的教师阵容。纵观世界一流职业院校,总是具有标志性的专业和标志性的技能大师,以及一批具有大师潜质的英才。[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离世界一流高职院校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原因是我们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中没有一大批一流的师资。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校。

(二)一流的师资队伍能形成正确的办学理念

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和专业,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精通专业、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他们能着眼学校发展的未来,具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能积极主动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从而助力于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的形成,并通过传承和发扬,形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校园文化。同时助力于建立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办学机制,确保学校在长久时间内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一流的师资队伍能形成一流的专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一流的师资队伍一定是由一群在职业领域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教师组成的,他们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在职业技术应用方面具有精湛的专业操作技术和开拓性业绩,具备将世界前沿技术、创新工艺新流程向实践转化的技术实践能力”。[2]通过他们的建设,专业及专业群拥有一批标志性的专业建设成果,并能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这必然会使专业紧贴新技术发展,紧贴区域经济,使专业在国际同类专业中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专业和专业群的水平,以及专业的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已成为世界一流高职院校评价的重要内容。”[2]一流的专业必然会吸引世界优秀的生源和更加优秀的师资,因而也必然能使学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和师资队伍汇集的高地,同时也必然能成为中国高职院校的旗帜和标杆。

三、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兴未艾,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任重道远。高职院校人事聘用制度和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仍处在积极探索阶段。面对在未来几年内建成“世界一流高职院校”这一目标任务,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必须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建设。

(一)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的用人理念

1.坚持教师为本,吸引大批优质师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建成一流的学校。一个学校真正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成就人才的是对人才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教学权利和充分的成长空间,使人才甘心情愿为其所用。[3]同时,明晰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能够保证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高水平。

2.实施专家治校,确保学校充满活力:专家治校是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民主管理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理念下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以及与学术有关的人事选拔等重大事项应由学术(或专家)委员会负责。这种专家治校的民主管理模式既可以保证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为学校主人的话语权,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管理中的学术优势,激发教师自觉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3]

3.建立科学的“教、学、做”更替制度,保证人才持续的创造活力:美国一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采用学术休假制度,即教师每5~7年离开教学第一线,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半年或一年,之后再回到课堂,把其对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学生。美国的学术休假制度对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师资队伍也有重要启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也可在承担一定时间教学工作后,安排至少半年的时间用于学术研究或技术研发,再有至少半年的时间深入企业,提高自身技术应用水平或指导解决企业在技术应用研发中的技术难题,“教、学、做”更替制度能够保证人才持续不断的创造活力。

(二)理性分析,找准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通过理性分析和经验总结,师资队伍可以从结构上描述为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4]而且序列之间、层次之间、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单从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讲,应重点关注四个因素:一是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师参与国际会议的人数和次数,参与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人数,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以及国外学习、培训人数、次数等方面。二是师资队伍的技术或学术引领能力。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影响力,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技术培训的人数和次数,人均学术或技术创新成果;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机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的人数等方面。三是师资队伍高端汇聚程度。主要体现在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教师的人数,专业领域或学术领域大师级教师的人数,技术能手的人数,青年杰出人才的人数,具有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的比例等方面。四是师资队伍的活力程度。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师参加国内外会议并具有话语权人数,教师在各类机构中任职层级和人数,学校与国外一流职业院校交流合作的紧密度,教师流动的速率等方面。

(三)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培养培训运行机制

1.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和系统的培训培养制度:入口门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师资队伍的基本素质。[4]入口门槛包括引进的门槛和入职后培训的考核门槛。在对部分示范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普遍设立较高的师资引进标准,对入职后的培训培养也有系统的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入职的培训要求过低,没有设立淘汰比例,造成新入职的教师对教学认识过于简单,责任意识欠缺。同时在现行的培养计划中关注青年教师多,关注副教授、教授及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教师过少,在一定程度上使成熟的教师,尤其是挑大梁的骨干教师真正成为了“蜡烛”。这种不可持续的教师发展状况,严重制约了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

2.建立多元的师资聘用制度: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师资队伍从结构上讲仍以专职为主,兼职教师比例偏低。就教师的来源来讲,仍以应届毕业生为主,行业企业人员为辅。就教师的工作方式来讲,仍以全职为主,兼职为辅。从任职期限来讲,仍以终身制为主,聘任制为辅。单就教师引进而言,直接从高校引进的教师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由于缺乏企业、行业工作经历,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运用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所以,学校为了使引进的教师能够尽快胜任工作,不惜代价地将教师送到企业重新补课,培养成本太高,同时培养期限太长。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的青年教师需要经历入门期、过关期、成熟期、成长期至少10年的培养。聘用社会专业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在采用的办法,但由于这类人员在单位也是业务骨干,工作任务也相当繁重,他们投入到教学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受到制约,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以上这种师资结构状况难以满足人才培养对高水平教师尤其是技术技能型专业教师的需要。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了“政府要支持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文件精神的贯彻需要高职院校建立灵活多样的师资聘用制度来实现,以保证行业、企业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顺利进入教学领域,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保障。

3.建立科学、有效地师资流动机制:笔者认为建立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流动的机制,激发师资队伍的活力,对于高职院校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我国现行的人事聘任制,受计划经济时代高校终身制思想的影响很深,对不能胜任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教师的解聘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一般情况下,新进入的教师在第一个合同期满时,将近三分之二的人被淘汰,进入到助理教授、副教授的教师也面临着不进就走的淘汰可能。活力来源于压力,压力来源于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和不进就走的退出机制。借鉴外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国内高职院校只有建立起合理的考评体系和不进就走的退出机制,才能保证师资结构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活力也才能不断得以激发。

4.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管理机制和环境: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更加重要。首先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以此规范各项工作,为教师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形成鼓励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其次学校管理者要有爱才的心胸、识才的智慧、容才的气量、用才的艺术,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真心实意地依靠教师,使教师对学校的治校理念产生认同和共鸣。最后,要关心教师的成长、成才,维护好教师的切身利益,不能对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困惑视而不见、漠然置之,做到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

纵观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趋势,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既是一流高职院校的标志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提升我国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5]因此,我们只有以先进的用人理念指导改革实践,以科学完善的用人制度来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才能为建成一流的高职院校提供根本的保障。

[1]沈宣,陈征,杨柳燕.一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30):551-552.

[2]李洪渠.办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要素特征及内涵标准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9):57-61.

[3]廖青.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一流教育的保障[J].北京教育,2012(5):77-79.

[4]李平,吴庆文.一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三个着力点[N].黑龙江日报,2009-09-06(6).

[5]买琳燕.高职教育国际化与一流高职院校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5(4):19-23.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一流师资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注一流学科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