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

2016-03-0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济南250353

关键词: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陈 健 刘 悦(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3)



“互联网+”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

陈 健 刘 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3)

摘 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高校网络环境下,互联网正不断改变着高校的软环境,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加强教育理念、教育环境等方面的探索,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 +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思路

一、“互联网 +”

“互联网 +”行动计划是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教育领域更需要移动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时代的到来。因为,它会使教育变得更加具有开放性、透明性,使教育具有共享性以及全球性。[1]

1.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限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方式,而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受教与授教不必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受教育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开展问题咨询,交流学习心得。网络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与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真实的现实世界”走向了“虚拟的现实世界”。

2.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单调、陈旧,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量少,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成长成才的需求;而互联网上信息既有陈旧的信息,也有新鲜事物,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网络具有兼容性和资源共享性,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来源,不断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信息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和充实,而且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形式新颖,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3.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多元化。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高校广泛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QQ群、移动飞信、微博、微信等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将教育内容中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融为一体,寓教于乐,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手段也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方式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

4.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机统一。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平等性、匿名性,受教育者在网络世界里能够抛开现实的约束和顾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学生的QQ空间、微博主页、微信留言等,可以更加真实、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思想教育或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同时,通过网络,也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授教者也可以改变“师者”的姿态,用更加贴近生活,与学生成为朋友,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

二、“互联网 +”的必要性

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已经逐渐渗透了信息化技术。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在教育领域中正悄无声息的发生着 :上网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学校网站上下载作业,在 QQ 群里讨论功课以及上网搜寻资料等等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家庭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既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同时,还可进一步增强师生以及父母之间的理解、沟通与交流。我们应该积极地践行‘互联网 + 教育’计划,推动中国高校智慧教育进程,把智慧之树和幸福之树植根于学生们心中。

“互联网 + 思想政治教育”布局是高校教育“新征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破解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难题,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强化建设“校校通宽带网络、班班通优质资源、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更多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公平,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 + 思想政治教育”计划,需要国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吸纳新鲜知识、包容创新的体系。“互联网 +”的出现不仅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同时还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这无疑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过去传统环境中一个高校、一个老师、一间教室、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教育模式。在互联网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深化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队伍’、‘网络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迫切需要。

三、“互联网 + 思想政治教育”

1.互联网应用丰富,教学多元化,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在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互联网 +”的倡导和潜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带来了新机遇。“互联网 +”带来的既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有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有利于更好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四有”新人。

2.“互联网 + 思想政治教育”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互联网技术进课堂、受教育者听课效率提升、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从而提升现代教育创新力,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新常态。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优势,促进优质师资互联网共享,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 +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活力,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常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动能。

3.“互联网 + 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原先的那种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而是建立了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奥秘,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享受乐趣,有效发挥新时代下“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4]

参考文献

[1] 朱千波.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N].新华日报,2015-04-17.

[2] 谢志芳.刘红伟.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8.3

[3]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林征.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煤炭高等教育,2015(1)

猜你喜欢

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