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T1A型与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对比研究
2016-03-01安小勤徐宣静
安小勤 徐宣静
安庆海军医院 安庆 246000
CMT1A型与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对比研究
安小勤徐宣静
安庆海军医院安庆246000
【摘要】目的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MT1A)与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神经电生理差异,总结CMT1A和HNPP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以10例CMT1A患者和14例HNPP患者为对象,使用Viking Ques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等神经电生理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CMT1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慢于HNPP组,波幅下降明显,末端潜伏期延长,CMT1A组与HNPP组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1A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与HNPP组显著下降(P<0.05),2组尺神经指V波幅、腓神经波幅、胫骨小头下波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T1A组尺神经、腓总神经短节段电位未见传导阻滞,HNPP组在尺神经肘部、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可见局部传导阻滞。结论CMT1A和HNPP在神经电生理方面具有一定差异,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作为辅助判断手段,提高两种疾病的区别准确性。
【关键词】CMT1A;HNPP;神经电生理
腓骨肌萎缩症1A型(CMT1A)与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均与周围髓鞘结构蛋白22(PMP22)有关[1]。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相似,但病变机制存在差异,容易误诊[2]。近年来,我院通过测定两种疾病的神经电生理,发现二者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CMT1A和HNPP的辅助诊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08-03—2014-10收治的10例CMT1A患者(CMT1A组)和14例HNPP患者(HNPP组)。CMT1A组来自于8个家系成员,男6例,女4例;年龄13~40岁,平均(28.5±8.4)岁;4例因双下肢无力、肌萎缩进行性加重入院,6例因双下肢明显无力就诊。患者均有四肢腱反射对称减弱或消失,双侧小腿肌肉萎缩明显,双足肌肉萎缩;9例双手呈爪性手,前臂力弱。所有患者均有家族史。
HNPP组来自于7个家系成员,男8例,女4例;年龄15~40岁,平均(29.3±9.1)岁;均有单神经病变症状,症状波动。四肢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反复嵌压神经有神经支配区麻木及支配肌肉萎缩。HNPP组均经基因检测证实,所有患者均有家族史。
1.2方法使用Viking Ques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指标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短节段电位(Inching)测定。CMT1A组测定了14条正中神经、尺神经、15条胫神经及腓总神经,HNPP组测定了28条正中神经、尺神经,26条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异常判断标准:测定结果低于正常值2倍标准差为异常。
1.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CMT1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慢于HNPP组,波幅下降明显,末端潜伏期延长,CMT1A组与HNPP组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
2.22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CMT1A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与HNPP组显著下降(P<0.05),2组尺神经指V波幅、腓神经波幅、胫骨小头下波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s)
2.3短节段电位检测CMT1A组尺神经、腓总神经短节段电位未见传导阻滞,HNPP组在尺神经肘部、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可见局部传导阻滞。2组在短节段电位检测方面有一定差异。
3讨论
CMT1A和HNPP均为单基因遗传性周围神经病[3]。现有研究已证实[4],CMT1A和HNPP与PMP22基因有关。CMT1A患者PMP22基因发生重复突变,HNPP患者则存在PMP22基因片段缺失。两种疾病具有不同的致病机制,但临床症状和表现上较为相似,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5]。基因检测是CMT1A诊断的有效手段。但基因诊断对技术人员和设备的要求较高,难以在我国多数医院推广。现有研究认为[6-8],通过测定神经电生理,可一定程度上为CMT1A和HNPP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本研究测定了CMT1A和HNPP患者神经电生理。CMT1A组患者神经电生理表现为弥漫性运动和感觉周围神经病变特征性。本组19例患者,无论是周围神经MCV还是末端潜伏期以及SCV均与同龄健康者有明显差异。短节段电位检测则表明神经无局部传导阻滞。HNPP患者神经电生理表现为弥漫周围神经病变,同一条神经传导速度不均匀,在易嵌压部位传导速度更明显。本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多数患者指至腕SCV减慢,腕至肘传导速度正常。表明正中神经病变主要集中在腕部,其他部位病变不显著。神经电生理结果表明双侧尺神经病变位于肘部,胫神经病变在踝部,腓总神经病变在腓骨小头处。
2组虽临床表现较为相似,但神经电生理存在一定的差异。CMT1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慢于HNPP组,波幅下降明显,末端潜伏期延长,CMT1A组与HNPP组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1A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与HNPP组显著下降(P<0.05),2组尺神经指V波幅、腓神经波幅、胫骨小头下波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T1A组尺神经、腓总神经短节段电位未见传导阻滞,HNPP组在尺神经肘部、腓总神经腓骨小头处可见局部传导阻滞,证实2组在短节段电位检测方面有一定差异。CMT1A患者和HNPP患者神经电生理虽然具有一定共性,尤其2组均有传导速度减慢或消失、远端运动潜伏期值延长表现,但HNPP患者部分神经传导速度依然正常。CMT1A患者神经电生理异常情况较HNPP患者更明显,HNPP患者异常表现在不同神经核不同阶段有较大差异。
综上,CMT1A和HNPP在神经电生理方面具有一定差异。CMT1A患者表现为广泛的电生理异常,对患者各阶段周围神经的影响较为一致。HNPP存在广泛的SCV异常减弱,末端潜伏期延长和运动神经易卡压部位传导阻滞。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作为辅助判断手段,提高鉴别准确率。
4参考文献
[1]黄菲,王爱民.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96-97.
[2]周夏俊,张敏敏,刘黔云,等. 遗传性压力敏感性周围神经病20例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征[J]. 上海医学,2013,36(11):924-927.
[3]齐英斌,朱丹,李丽,等. 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附一家系2例报告)[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6):551-553.
[4]刘银红,侯世芳. 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电生理学研究[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9):757-763.
[5]宋春莉,王哲,刘丽波,等. CMT1A型与遗传性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对比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13(3):215-217.
[6]杜婷婷,吴光,朴虎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研究进展[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3,36(1):72-76.
[7]孙晓敏,李鑫,滕继军,等. 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一家系7例报道[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5):370-371.
[8]徐士军,李智琳,杨建国,等. 环指神经传导测定结果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71-72.
(收稿2015-01-12)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3-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