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杂志型新闻栏目的传播特点
——以央视《新闻周刊》栏目为例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播特点媒介融合新闻周刊

刘 洋

(辽源广播电视台 公共频道,吉林 辽源 136600)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杂志型新闻栏目的传播特点
——以央视《新闻周刊》栏目为例

刘洋

(辽源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吉林辽源136600)

摘要:杂志型新闻栏目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经历了传统媒介之间的交融与新媒介的重新组合,日渐成为受众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新闻大餐。本文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结合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栏目的案例,对我国杂志型新闻栏目的发展变化进行简单分析,对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播特点做具体阐释。

关键词:杂志型新闻栏目;媒介融合;《新闻周刊》;传播特点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成为杂志型新闻栏目发展变化的大背景。所谓媒介融合,最早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的,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1]媒介融合把纸质媒体同电子媒体的传播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资源共享对信息进行集中处理,从而衍生出多元化的信息产品,最终利用不同的传播平台传播给受众的动态过程。

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之一,杂志型新闻栏目是指形式上固定化、板块化、杂志化,内容上集新闻信息、新闻评论、新闻专题于一体,利用多种传播方式引导舆论的综合性电视新闻栏目。杂志型新闻栏目最早出现于美国,我国第一个杂志型新闻栏目是上海电视台1987年推出的《新闻透视》,1993年开播的《东方时空》引发了受众对电视新闻“杂志化”的广泛关注。如今,《第一时间》《天下足球》《新闻周刊》等杂志型新闻栏目在荧幕上掀起了全新的浪潮。由其借助媒介融合之势不难看出,电视新闻杂志化使中国的电视新闻由“默片时代”进入“报人电视时代”的深度化阶段。[2]

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栏目是典型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自2003年5月开播以来,节目以一周新闻回顾的形式,对热点话题、焦点新闻或新闻人物进行大盘点,将过去7天发生的新闻浓缩为一档45分钟的电视杂志栏目。以该栏目为例,来呈现我国杂志型新闻栏目在媒介融合的影响下,与其他同质节目的优势所在和独特的传播特点。

一、媒介融合:搭建多元传播平台

杂志与电视的传播形态相结合,彰显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混搭”。杂志以其深度化的文字、严肃性的话语模式,深受精英群体的追捧,而受众接触电视的“门槛”相对较低,使其日渐成为草根和大众文化的代言人,电视声画兼备与杂志的深度性完美融合,为《新闻周刊》提供了完备的节目样式。而网络时代传播价值的重构给《新闻周刊》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央电视台组建网络电视——CNTV、《新闻周刊》加入新浪微博和互联网主页的评论版块等都为《新闻周刊》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传播平台,突显了网络时代受众的主体地位,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时空限制。为此类节目的发展营造了全新的传播平台和模式。

二、结构上:编排技巧突显版块形式的统一

《新闻周刊》共设置五个版块:“一周新闻回顾”是对一周内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梳理和分析,节奏较快;“本周视点”是对一周中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评析,挖掘新闻的深层信息和传播价值;“一周新闻人物回顾”是对一周内出现在镜头上典型新闻人物进行报道和评析;“本周人物”也是一种点评性质的版块,主要对一周内呈现在镜头上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人物进行评论,更侧重深度报道;“本周特写”所占时间较短,采用快节奏的播报形式显示多元的舆论氛围,以故事化的语言揭示与新闻相关的背景或微观事件。

三、内容上:报道整合新闻资源

不同于讲求时效性的动态新闻报道类节目,杂志型新闻栏目在内容上更具广泛性和多元化色彩,不仅要以选题的丰富性为基石,还要将复杂的信息有效地整合。在“内容为王,渠道并重”理念的指引下,杂志型新闻栏目除了在编排上满足受众的需求外,还要从内容上迎合受众的品位。

(一)故事化的叙述

美国CBS的《60分钟》栏目将节目的内容定位为“讲给观众一个不知道的故事”,由此可见故事性是杂志型新闻栏目的制胜关键。《新闻周刊》的“本周视点”版块极其注重故事化的叙述,在2016年1月9日播出的“为生育服务”中,画面从2016年1月1日降生的婴儿为切入点,介绍了国家全面放开实施二孩的政策。同时将镜头对准想要二孩的备孕妈妈,通过对她们的采访了解他们想要二孩的原因,增强新闻的故事性。

(二)广泛性与导向性并重

杂志型新闻栏目的选题坚持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原则,在新闻性的基础上,兼顾社会性、评论性、趣味性和服务性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同时,在报道中要善于及时引导公众对事件的看法朝正确的方向转变,将“新闻汇编”和“舆论引导”有机统一起来。

四、报道方式上:深度剖析评论挖掘独到见解

总体而言,《新闻周刊》以关注百姓生活的硬新闻为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节目,其本质在于深度评论。“本周视点”和“本周人物”则是体现深度、注重评论的重要版块,深度剖析新闻事件,从多方观点看法着手,深入挖掘节目与众不同的见解。由白岩松担纲领衔,以个性化的风采和综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其独树一帜的个性化评论和解读,成为这档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五、结语

杂志型新闻栏目自创立之初,就具备了内容广泛而深刻、形式自由而灵活、传播手段多样等特点,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此类栏目经历了挑战和冲击,也获得了机遇和发展。在众多电视新闻栏目的竞争中,它以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和节目风格引领受众的新闻生活,在引导公众舆论、把握时代潮流方面深入人心。凭借受众意识的增强、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整合营销的施行,相信杂志型新闻栏目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 陈国权.报业媒介融合的价值辨析[J].中国记者,2009(5):54-55.

[2] 王小海.走向深度:电视新闻杂志化因果探[J].声屏世界,2004(7):10-12.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222-01

猜你喜欢

传播特点媒介融合新闻周刊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全媒体视角下的弹幕传播
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响应表现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多屏环境下体育节目的传播特点及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