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类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现状
——以“今日头条”为例

2016-02-28刘怡彤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今日头条头条客户端

刘怡彤

(吉林省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新媒体类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现状
——以“今日头条”为例

刘怡彤

(吉林省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类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典型代表——“今日头条”,从这个案例出发,我们既可以从它的成功之处看到其他传统媒体转型的不足之处,为传统新闻客户端提供相应的参考及借鉴意义,为其优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新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CEO张一鸣称:“‘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手机新闻客户端始建于2012年3月,2012年8月公开发布第一个版本,可以说“今日头条”仅凭借一整套机器算法来推送个性化新闻这一主打特色占领了我国手机新闻客户端主要的市场份额。

一、“今日头条”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特点

(一)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是1974年伊莱休·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的。伊莱休·卡茨认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传播过程当中,从受众的眼光看问题,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但与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随着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接触和使用新闻信息的方式正在改变。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到按需主动搜索信息。“今日头条”的创立正是基于伊莱休·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早在互联网出现之初,美国的传媒与科技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预言the daily me的出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的剧增,人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话题关注,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一份“个人日报”的可能。而“今日头条”核心技术正是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当用户第一次使用它时,它会自动联系用户的微博、微信等社交行为的数据,精确分析用户的阅读兴趣并获取用户的偏好,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可以做到“机器会越来越懂你”。

(二)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布鲁默认为:“人类社会应该被看作是由行动着的人构成的,社会生活应该被看作是由人们的行动构成的。”“人类的交往就是理解与定义的过程。”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事物本身不存在客观的意义,它是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的。第二,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 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

在社交网络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时代,每个人既是传者又是受众,UGC时代改变了以往受众被大众媒介指导的不平等地位,进而变成受众同样影响传播者。在“今日头条”上,你可以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给出差评,基于后台的数据系统会对其进行记录,并且不会再次向用户推荐同类新闻;可以直接举报虚假新闻,系统将对此进行辨别,从而降低虚假新闻的传播;在每一条信息下面,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受众都可以进行自由评论,可以和好友共同看新闻,一起发表新闻评论,满足受众渴望交际的心理。

二、“今日头条”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反思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奥巴马竞选团队法律顾问凯斯·R·桑斯坦在其所著的《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产生知识》一书中,提出了“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这一新的概念。桑斯坦在书中提出,在当今网络环境中,多种类型的海量信息在虚拟空间的聚集,提供的不仅仅是对于“开放多元”化信息协作模式的“承诺”,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巨大的“风险”。人们可以自由地分享与获取大量的信息,但同时也可能使自己陷入“回音室”(Echo Chambers)之中,成为偏激错误和“没道理的极端主义”的摇篮。这种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从而“作苗自缚”,将自己束缚于像蚕苗一般的“苗房”之中的现象,就被桑斯坦称为“信息茧房”现象(infonnationcocoons)。

“今日头条”打出了“你关心的才是头条”的宗旨,这恰恰符合凯斯·R·桑斯坦所提出的“信息茧房”现象。按照凯斯·R·桑斯坦的理论,媒体应该添加“公共论坛”,通过提供用户“非计划”和“不想要”的信息,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信息。“今日头条”应该弱化用户相关性推荐的原则,拓宽用户的关注领域,让用户接触到不同阶层的观点以及不同类别的信息。

三、隐私问题

“隐私权”(Privacy)最早由美国提出,1890年Warren& Brandeis在《哈佛法律评论》上的发表文章《隐私权》中首次提出了“隐私权”这一概念。“今日头条”中的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正是基于联系受众手机上的其他社交软件的数据信息获取初步的判断,根据受众的不同特征为受众量身定制新闻推送。由于个性化信息组织与服务是以数字化信息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因而有更多的机会收集个人的数据,因而也就有了滥用这些数据的可能,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而针对个性化系统统计的研究中表明:“用户的感知收益越高,其隐私关注越低”,“提高网站的信誉度,在给用户进行个性化信息推荐时,同时提供保护用户隐私的承诺或举报电话”。这样会相对降低受众对隐私权的关注。

作为新媒体类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今日头条”恰恰是新新媒介的典型代表。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剖析了“今日头条”的优势和反思其面临的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对传统和新兴新闻客户端提供相应的参考及借鉴意义,为其优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 柯实.“今日头条”:一个估值5亿美元的APP[J].创业家,2014(06):34-44.

[2] 陆璐.从“今日头条”的成功突围看新闻App的生存法则[J].江苏科技信息,2014(08):78-80.

G206.2

A

1674-8883(2016)22-0220-01

刘怡彤(1988—),吉林长春人,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头条客户端
微头条
《头条》(四首之三)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头条
60亿收入进账但盈利仍未可知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底气何来
从“今日头条”看媒介融合
《今日头条》与《微信》的内容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