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与《微信》的内容之战
2016-04-25关察
关察
树大招风,《今日头条》深恐《微信》“封杀”
在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后,互联网上的信息过载成为了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棘手问题,不断有新的互联网公司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成为一方巨头,比如雅虎、谷歌和Facebook。
在国内,也不乏类似的互联网公司,今日头条就是其中之一。与门户网站相比,《今日头条》作为一款资讯类产品,在内容的各个维度上都不占优势。但它有一个巨大的优点:通过一套算法,用户在使用过《今日头条》一段时间后,它会越来越了解用户的需求,推荐给用户的内容也会越来越精准,这恐怕也是其崛起的最大原因。
所谓树大招风,对于国内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来说,这股“风”就是腾讯。近日,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在朋友圈断言:“《微信》和《今日头条》之间必有一战,朋友圈屏蔽《今日头条》也会在今年之内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从《今日头条》开始,利用算法推荐内容的聚合式信息平台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新的舆论场,腾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香饽饽。2015年8月,腾讯悄然推出了一款新闻阅读APP《天天快报》。有意思的是,《天天快报》与《今日头条》的框架和样式颇为相似,而其内容大部分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在腾讯力推《天天快报》的情况下,《今日头条》被疑为是下一个被封杀对象,自然没有太多意外。在这方面,腾讯其实有不少前科。就拿目前最火热的微信朋友圈来说,以影响用户体验为理由封杀了Uber的分享,而自家旗下的《滴滴出行》却丝毫不受影响。这些被《微信》封杀的产品,或多或少都跟腾讯有一些竞争关系。
事实上,《微信》和《今日头条》之间早就发生过摩擦。2015年11月,不少用户发现,如果用户没有安装《今日头条》,那么《微信》就无法打开用户分享到朋友圈《今日头条》链接。如果手机安装了《今日头条》,则能够正常打开。虽然这些功能已经恢复正常,但相信《今日头条》已经如芒在背。一旦腾讯想要扶持自家的APP,找个理由封掉《今日头条》的分享也并不奇怪。
奋起反击,2016年决战国内第一
腾讯若要师出有名,必然会找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来封杀《今日头条》。若以版权为由,早在2014年就已有多家媒体起诉《今日头条》侵权,使其侵权隐患被提前释放。若以安全为由,《今日头条》上所发生的明显交易或者下载行为也不太多,就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隐患。若以系统抖动为由,也只能是权宜之计,毕竟腾讯最终还是恢复了Uber在《微信》上的账号。
恐怕可行性较高的做法,还是直接屏蔽《今日头条》对内容的抓取。目前,《今日头条》上有很多文章在得到原作者授权后,可以直接进行抓取,《天天快报》也采取了类似方式。然而,在《微信》屏蔽了《今日头条》的抓取后,很可能会影响到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总的来说,在这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微信》想要封杀《今日头条》并非易事,毕竟对于《微信》而言,贸然封杀对手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腾讯的“开放”计划。
而对于《今日头条》而言,最大的安慰就是目前同类型APP在商业模式上并没有太多的突破,包括腾讯的“芒种计划”在内,对作者几亿元人民币的补贴也仍旧是在走老路,大多数情况下,仍旧是以广告内容转化为主。而这一点,恰恰会成为腾讯和今日头条决战的关键。
面对腾讯带来的巨大压力,今日头条当然不会坐以待毙。3月12日,今日头条举行2015年年会,其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发表了演讲,对2015年《今日头条》取得的成绩做出了总结,并提出《今日头条》在2016年的最重要目标—做“中国第一内容创作平台”。为达成这一目标,《今日头条》推出了2亿元人民币内容投资基金和“千人万元”等补贴计划。而此前,腾讯也提出要给予那些坚守原创、深耕优质内容的媒体和自媒体全年共计2亿元人民币的补贴。
《今日头条》之所以痛下血本,也有着难以言说的苦衷。与微信公众号和知乎不同,几乎没有人在《今日头条》内主动生产内容。在解决了麻烦的版权纠纷以后,《今日头条》的主要运营模式依然是通过抓取其他各个媒体的内容,并汇聚到它自己的平台里来服务用户。如果把内容当成一件商品的话,从商品的生产制造、运输仓储和分销零售的完整产业链来看,《今日头条》缺失的是商品的生产制造这一环,它的内容都来自于别人,别人随时可能封杀它,所以它要拉住内容的生产者。
知乎有属于自己的优质内容,但自家池子太小,它缺失海量的优质内容,也没有足够多的生产者,所以它要发动人民群众来“分销”整个互联网上的优质内容。《微信》有生产者,有海量内容,但供给端暴增之后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所以它要利用自己平台上独有的社交关系链来尝试主动推荐。由于腾讯已经投资了知乎,《今日头条》的情况也就更加紧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