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地高考”网络舆情研究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议程异地舆情

吕 佳

(甘肃省互联网 新闻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异地高考”网络舆情研究

吕 佳

(甘肃省互联网 新闻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流动速度加快,使得“异地高考”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相应网络讨论与争议。本文将从时空和民意研判出发,研究“异地高考”引发的网络舆情,还原真实社会矛盾因素,了解“异地高考”在时代变迁中的特征,进而帮助政府更好地处理“异地高考”的问题。

“异地高考”;网络舆情;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网络科技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在网络时代,人们利用手机、网络等载体,了解时事并参与讨论,不断增强其对决策议程和公共事务的影响。教育方面的问题更是被网络舆情所影响,也更容易产生网络舆情。目前,针对我国“异地高考”的现象已经呈现出了许多网络舆情,教育专家、普通民众和媒体都通过网络平台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与价值主张。所以,分析研究“异地高考”这一现象,有利于网络时代的政府和民众进行良性沟通,同时也能充分体现教育决策的民主科学化。

二、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由于“异地高考”现象呈现的网络舆情的主体主要有三类:教育专家、普通民众和媒体。抽取教育专家的网络舆情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公共的传播能力。普通民众产生网络舆情主要通过两种手段:社区论坛、新闻跟帖。对社区留言要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实行分层随机的方式抽取,对于新闻跟帖的抽取方式,依照报道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码,也采取分层随机的方式抽取。抽取新闻媒体的网络舆情时,应采用分层和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抽样,主要抽取腾讯、新浪、网易、搜狐、凤凰这五大网站平台上的新闻报道。由于国家的政策行为和社会发生的矛盾运动会影响到社会舆情涨落的情况,所以在研究“异地高考”这一现象时,要充分结合政府对其制定的政策,将2010年12月,呈现的“异地高考”现象作为观测网络舆情的起点,将2013年6月1日设为截止观测的日期。[1]

三、分析网络舆情

(一)时空研判

第一,在时间上,网络舆情的分布情况呈现双峰型分布特征。将2010年10月到2013年5月按照每3个月分为一组的形式,共分为10组,并在每个时间段对五大网络平台的新闻报道频数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其呈双峰分布,出现第一个峰值的时间段正好是将“异地高考”现象提上议程的前一组,出现第二个峰值的时间段是将“异地高考”现象提上议程的后一组。由双峰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异地高考”现象所呈现的网络舆情是受到国家颁布相应政策的时间影响的。在网络时代,决策者能够及时关注到民众和媒体的议程,有利于政府作出合理有效的决策。

第二,在空间上,网络舆情的分布情况呈现出梯度分布的特征。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不同区域的教育水平和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网络舆论在不同区域也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在空间上,网络舆情的分布情况呈现出梯度分布特征。“异地高考”是异地的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现象,在一线城市,这种现象十分突出。这表明在一线城市进行“异地高考”的群体是最多的,“异地高考”最主要的利益主体是流入人口,其与本地居民两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是影响处理“异地高考”的最大阻力。而在杭州、武汉、苏州等地区,网民的搜索情况排在全国的前十名,这表明“异地高考”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上述区域关注的重点。[2]

(二)民意研判

网络舆情所呈现出的关注点是与政策有关联的,“异地高考”现象所呈现的网络舆情在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关注点。在将“异地高考”这一现象提上议程之前,网络舆情主要关注的内容是:高考学生的户籍制度、考场准入条件、高考移民、各大高校的招生制度、有关“异地高考”的政策在制定权方面的归属、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的时间,其中对于高考学生的户籍制度和各大高校的招生制度这两方面讨论得最激烈。在将“异地高考”这一现象提上议程,并且在颁布了《意见》之后,除了西藏地区以外,其他的省市都对“异地高考”这一现象采取了具体的措施。在这一时期网络舆情的容量呈现了最大化,此阶段网络舆情还关注了北上广对“异地高考”现象制定的政策。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的各个省市也都对“异地高考”这一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四、网络舆情现象的产生给社会带来的启示

社会上出现“异地高考”这种现象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合理有效地分析由“异地高考”现象所呈现的网络舆情,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处理“异地高考”带来的相关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全国的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中西部的人口向东部沿海区域涌入,这些人群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迁移的目的是想获得更好的发展。目前,流动人员在城镇发展中逐渐拥有了一些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其社会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进而使得有“异地高考”诉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越来越多。城市务工人员的子女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相对于本地子女没有充分的资源,通过分析我国因“异地高考”现象所呈现的网络舆情可以看出,我国正在不断地完善教育制度,逐渐实现受教育人群的公平性、平等性。[3]

五、结语

随着社会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已经逐渐普及,原来由于没有畅通的表达渠道,使得人民群众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和讨论社会现象。如今,网络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网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能力,由“异地高考”现象所呈现的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部门进行决策议程和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所以,在处理“异地高考”这一问题时,政府一定要处理好公众、媒体之间的关系,倾听民声、引导舆论,进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1] 董凌波,冯增俊.异地高考的难题与破解——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J].高教探索,2014(01):127-131.

[2] 刘惠.我国“异地高考”问题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4(09):22-25+64.

[3] 徐魁鸿.异地高考问题的生态学审视[J].现代教育论丛,2015(01):37-41.

G206

A

1674-8883(2016)22-0216-01

猜你喜欢

议程异地舆情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消费舆情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舆情
舆情
舆情
会面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