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作用
——以“8·12天津滨海大爆炸”事故为例

2016-02-28赵小川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突发性新闻媒体天津

赵小川

(武清区新闻中心,天津 301700)

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作用
——以“8·12天津滨海大爆炸”事故为例

赵小川

(武清区新闻中心,天津 301700)

在社会转型期中,新闻媒体在信息时代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传播效能尤为突出。随着科技的进步,新闻媒体得到技术的支持,其对于公共危机突发的反应能力和应急能力逐步提高,并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政府应对灾难性事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危机处理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政府在处理和化解公共危机时事半功倍。

新闻媒体;突发性事件;公共危机;“8·12天津滨海大爆炸”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含义

(一)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事件即突然发生的事情,在发生前毫无预兆,特指在无准备或防范下事发突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事件,这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制止不良事件的发展。在国外,一般用“危机”来代替“突发性事件”。尤里埃尔和皮恩伯格将危机界定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在实践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1]

(二)公共危机的含义

公共危机即公共性公关危机。任生德在其《公共危机处理手册》中认为:“如果对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社会正常秩序和公众生命财产、日常生活等产生重大威胁的突发事件或对公共利益构成极大负面损伤的公共性事件,可以称为公共危机。”[2]

(三)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在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及其关联事物进行管理的活动。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有义务承担由突发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的责任,在社会原有秩序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失衡与混乱状态之时,也只有政府具备危机管理的合法性与能力。

二、以“8·12天津滨海大爆炸”事故为例

(一)事件回顾

2015年8月12日23点30分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共发生了两次。第一次爆炸发生在2015年8月12日23时34分6秒,震级约2.3级,相当于3吨TNT;第二次爆炸发生在30秒钟后,震级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截至2015年9月11日下午3点,遇难者总人数升至165人,仍有8人失联。

(二)事故反思

由于此次事故影响重大,新闻媒体在新闻发布会中接连问出敏感性问题,这也让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官员不知所措,导致发布会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在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进入提问环节时电视直播画面终止,主持人宣布直播暂停。民众只能通过其他地方卫视、在场记者拍摄手机视频或网络新闻等渠道了解事故情况,直到第七次新闻发布会才成功进行对外直播环节。

第一,转“危”为“机”。政府需要意识到“危”的严重后果,在应急方面扶危持颠,同时对于新闻发布更要对临危受命的发言人进行慎重选择,通过与新闻媒体合作,及时发布信息,健全沟通机制,掌握舆论的主导权,稳定民心、树立信心、消除谣言、宣扬正能量,转“危”为“机”。第二,防微杜渐。对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也可以设立预案,即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根据危机发生、发展的基本发展规律,制定舆情细化的处置方案“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通过培养新闻媒体的引导和培养公众的危机意识,普及突发性自救及互救知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第三,避“轻”就“重”。政府新闻发布会的“避重就轻”一直引起多方注意,也是导致民众不满的主要源头。尤其是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当有记者提问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建生此次事故的救灾责任指挥是谁时,得到的答复是“尽快了解”。灾难发生四天后,新闻发言人竟然连救灾指挥是谁都不知道,民众媒体一片哗然。此事件反映出政府新闻发言人准备不充分,简单问题措手不及,对新闻媒体习惯用“不了解”“不清楚”“下去了解一下”“尽快了解”等不负责任的托词进行回答,显然十分不明智,这样的回答不仅让新闻记者觉得敷衍,更让民众觉得政府工作的不透明,体现了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的不足。第四,专业新闻发布会。专业新闻发布会的基本功能是在危机处置中为公众“解惑答疑”,消除恐慌和疑虑,对民众有所交代,所以专业的新闻发布会上,需要发布准确、及时、权威且具体有针对性的信息,不可以模糊焦点,含糊其辞。

以“8·12天津滨海大爆炸”事故为例,事故为化学危险品爆炸,其中大量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环境问题,氰化物空气污染问题及抢救处置等问题,是记者必然要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但从严格意义上说,针对此次事故的新闻发布会,没有一位危险品处置的权威专家到场就事故的成因及后续影响进行现场解答。

所以专业的新闻发布会,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人员是关键,新闻发言人则是核心,新闻发言人需要有着极高的媒介素养和媒体经验,对于大部分记者的提问,特别是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要做到及时准确地解答。要求新闻发言人提前充分准备,集中收集整理客观、权威、可靠的事故信息和相关进展,同时了解记者的意向,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如此,才能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有底气、有理有据地解答事故的相关问题,这也是政府认真对待记者提问、尊重公众的态度,具备以上严谨的发布态度,即使有一两个问题没有办法解答,相信媒体记者也会给予理解。

三、结语

“8·12天津滨海大爆炸”事故的发生让人痛心疾首的同时,再次考验着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公关能力。预防成本大大小于危机处置成本,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离不开新闻媒体,其在消除信息不对等、传播多样性及传播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媒体战场,其地位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政府需要与时俱进,了解新闻媒体的传播特征和规律,掌握媒体知识,以往“封”“截”“堵”等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新闻媒体和公众的要求,主动联系媒体、及时发布真相、把握舆论导向、勇于面对新闻媒体的质疑、健全沟通机制、拓宽沟通渠道才是真正的出路。所以,加强公共危机中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充分发挥出新闻媒体在危机处理中的积极作用,引导舆论、稳定社会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杨勇诚.风险视阈下地方政府公化危机治理的伦理省思[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92.

[2] 任生德,解冰.危机处理手册[M].新世界出版社,2003:9-10.

G206.2

A

1674-8883(2016)22-0204-01

猜你喜欢

突发性新闻媒体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天津卷
《天津之眼》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天津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