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

2016-02-28煊殷克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信息

张 煊殷克涛

(1浙江警察学院 公共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工商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

探究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

张 煊1殷克涛2

(1浙江警察学院 公共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工商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信息的工作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更习惯于通过网络去了解新闻。对此,本文从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概念以及现状,对新媒体技术发展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开展中的影响进行探究。

新媒体技术发展;网络舆情信息;影响探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热点事件频繁地通过新媒体快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由于新媒体不受空间限制,热点事件的影响范围急剧膨胀,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并且,当热点事件经过新媒体的转载和讨论后,事件本身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这就给网络舆情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如何正确认识网络舆情

如果我们翻阅《辞源》,舆情在里面的解释是“民众的意思”。近年来,舆情也逐渐成为民众和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不同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尝试着从不同的领域和思维层次上对“舆情”这一概念进行诠释。

舆情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和集合,网络舆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民对现实热点事件和社会的态度。舆情通过网络这一快捷并且跨越了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能够将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汇集,然后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传递给广大网民。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变革。近年,新媒体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传播信息的方式从数字电视发展到数字电影和手机短信等不同的方式。在我们熟悉的四大传统媒体之后,新媒体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第五媒体”。在这一平台中可以汇聚更多的信息,具有时效性,能够将不同人群的观念汇聚在同一个平台。

二、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

互联网进入我国的20多年来,我国的网民数量呈曲线上升。据统计,现阶段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亿,上网的方式也趋于多元化,不仅可以在电脑上浏览网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以及无线网络的大规模覆盖,也在不断地加速了网络的发展和运营。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中,互联网虽然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保证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但是话语权的滥用、各种诈骗信息和泄露隐私的行为层出不穷。

三、新媒体的发展对于网络模式发展的影响

在现阶段中,最大的转变就是信息的传递方式的变化。网络信息的传播主体已经从新闻从业者,网站管理者等转变成了网民等。每一个网民都有了自己“发声”的权利,言论的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近年来,各种论坛的不断涌现。在整体的思维和态度导向上,各论坛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一个现实的基本的新闻事件在经过了多次的传播之后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加工,使得信息的本身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更多的,对于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网民们已经可以作为信息的直接来源,进行信息的爆料。而且可以表明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态度,与此同时,在网络上的人群不同,也就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在“自媒体”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单独的“个人媒体”,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

出现了相应的固定网民。在信息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社会的影响也逐渐变得深刻,领域变得广泛的同时,人们的兴趣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很多影响力颇高的商业门户网站出现了稳定的点击量,在网页上浏览到的信息也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且这种交流也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中,交流的范围从微博、微信等到开心网、天涯等社交网站。首先在这里,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论束缚,人们可 以更加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且在这些社交网站上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自己的观点很可能引起一群人们的共鸣。在这些网站上发表一些信息,有固定的浏览量和阅读量。如今,很多网站上都具有转发、分享的功能,这样能够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并且形成一定的阅读和传播模式,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网络舆情。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舆情的传播中,网络舆情的传递者和观众会出现在不同的网络平台和范围内,往往这些人具有相同的兴趣或者具有某种共同点,抓住了这种共同点或者相同的关注点,就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固定的网民,在网络舆情的整体生成和传播过程中同时形成。

(一)传播渠道和方式的多元化

互联网初期的阶段,网络传播媒体较为局限,而且传播的方式也仅是从“网站——网民”的定向传播。传播方式单一,并且信息传播到网民之后就会终止,在传播的速度上也就有了很大的局限。但是近些年来,网络传播的新兴媒介层出不穷。比如在微博中,可以自主地发一些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并且能够通过某些方式将某些特定用户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推广,在全民娱乐的同时,使信息变得多元化,也使得网民完成了从信息的接受者到生产者的转变。更多的是,手机软件的多样化,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提高了其实效性,随时随地影响社会舆情。

以往,网民发布的信息只有熟人才能看见,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今,自媒体逐渐被大家认可,各种设备和软件的出现、各种教程的出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网络舆情。比如在网络社交媒体出现后,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拍摄的视频,发视频的权利不再局限于那些具有一定资源和经济实力的大媒体,传统的信息传播流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迭代更新的速度更快,每个人都能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放到传播平台上,降低了信息发送的“门槛”。

(二)信息量最大化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平台,结合操作便捷、功能多样的现代化没备,新媒体目前已经成为知识和信息的汇集区。网民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身份和地位的限制,所以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都成了信息源。这种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网络不知道的”。当然,国家机密例外。广大网民以新媒体为中介,快速交流、互通有无、发表评论、指点时事,形成了一个自主的舆情系统。在海量的信息中,有的是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稳定的内容,有的是虚假的,甚至恶意中伤、断章取义的内容。这给我国舆情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甄别困难。

(三)极大地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长期以来,受传统传播媒介性质的限制,相关新闻机构虽然已经尽量快速地传播新闻信息,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成为新闻信息传播者的条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传播不再需要专门的新闻工作者携带摄像机,专程耗时耗力的到现场采访。现场的网民,早已经利用自己的手机对事发现场进行了实况转播。由于信息传播形式不再受到专门格式的限制,一张图片、一段视频、一截录音均可作为信息传播的内容。信息新闻的传播门槛被极大的降低,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四、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工作机制的方法

面对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目前政府传统的舆情工作机制已经相当落后。政府在现行背景下只是被动地开展舆情工作,政府对媒介的绝对控制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网络舆情倒逼着政府来适应网络舆情的需要,政府必须从舆情的主导者转变为舆情的引导者。

(一)建构调查、解决、阐释机制

长期以来,政府只注重社会问题的解决环节,忽视了对问题解决方式的阐释,致使民众产生不满的情绪。新媒体给民众提供了传播的途径,民众的声音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由于不良的情绪形成巨大影响会严重降低政府的公信力,进而影响政府执政基础,所以,政府需要倾听民众的声音,及时的、有理有据的通过新媒体向民众阐释说明。此外,政府要构建网络舆情的调查、解决、阐释机制。建立机制一方面可以打击网络恶意舆情制造者,起到净化网络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及时根据舆情帮助民众解决难题,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二)建构以正能量宣传为主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一般情况下,通过新媒体媒介传播,并且形成强烈社会影响的社会事件,大部分都是负面的。这种情况极其不利于良好安全的网络舆情氛围的形成。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要设立相应宣传部门,经常性、规律性地将社会中的正能量事件收集起来,并且通过新媒体进行积极主动的宣传。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网络舆论向积极的、正面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媒体弘扬社会正气,使民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来,增加民众的归属感。

五、结语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管理方式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倒逼我国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在舆情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也将逐渐向引导地位转变。以后我国将构建成以政府为引导,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的新型网络舆情工作模式。

[1] 魏超.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01):88.

G206.3

A

1674-8883(2016)22-0083-01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信息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订阅信息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展会信息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