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的产生,源于我们教师出了问题
2016-02-28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郭梅婷
□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郭梅婷
问题孩子的产生,源于我们教师出了问题
□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郭梅婷
初中阶段是一个充满希望而又令人烦恼的时期,这个年龄段被人们称之为“危机年龄”。如果引导得好,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就可能顺利;反之,就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不少原本十分聪明、内心渴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以致不能顺利度过这段时期,从而丧失了成才的机会,甚至引发极端的行为,校园里时不时爆出的欺凌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从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见过各种性格的孩子;目睹了同仁们教育孩子的高招;也见证了许多家长教育孩子时的无奈。如今想来,问题孩子跟家庭、学校、社会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问题孩子,源于家庭的问题
家庭对初中生的影响作用是最明显、最主要的。由于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子女关爱、善于沟通的父母,有助于他们的孩子发展与他人积极而恰当的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反之,如果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家庭气氛紧张,父母同子女之间将会产生代沟,子女就会封闭自己,造成其性格极端,行为上具有攻击性,没有爱心,极端者往往通过欺凌弱小者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案例一:小钧是我2013年带的班级里唯一的体育特长生。他刚来时,我确实挺高兴的,校运会上,班级接力赛就数他跑得快,他可为班级挣了不少体育分呢!可仅仅坚持了两个月,他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抽烟、逃课、上课睡觉、撒谎等真是家常便饭。最严重的是他伙同社会上的人员勒索隔壁班的小新,小新前两次给了他们钱,第三次他又在厕所门口堵住了小新,问小新要钱,小新说没有,他就一脚把小新踹到地上,又伙同隔壁班两名学生用脚踢小新,小新用手护着头,他们强行把小新的手拉开,打小新的耳光,等老师赶到时,小新满身的水渍,眼部淤青,吓得缩成一团。他们被请到了德育处,家长也被请来了,可小钧依然满不在乎,丝毫没有一点的悔意。最后,学校给了他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由他承担为小新看病、请心理医生的费用。处分似乎没有触动他,他依然我行我素,时不时还要闹出些打架事件,德育处也成了小钧常常光顾的地方,家长也隔三岔五被叫来学校,他成了大家都头疼的对象。
看着这样一个体育苗子自甘堕落,我很着急,我开始着手想办法改变他。我先从家庭调查入手,了解到他家在澄迈,母亲在他10岁时去世了,父亲为他找了继母,他考上了我校的特长生后,寄居在姑姑家。说是家,实则是姑姑在海口的一套房子,平时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住,父亲每周从澄迈到海口照顾他一两次,有时比较忙的时候,一两周才来一次,每次来时,他对父亲爱理不理的,对继母更是出言不逊。时间久了,造成了他暴躁的性格,稍有不顺,就与父亲大吵大闹,而他父亲对他也是拳脚相加,父子关系异常紧张,家庭时刻都会陷入战火之中。在班里,小钧也没有几个朋友,跟他能谈得来的,也就是体育队的几个伙伴,而这些队员大多成绩较弱,品行差,跟这些人在一起久了,他也沾染了许多恶习。
了解到这些,我开始同小钧的父母沟通,希望他们能从心灵上给孩子温暖,不要用强硬的手段对待孩子。小钧的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议,甚至辞去了澄迈的工作到海口来打工,跟他住在一起,慢慢地走进他的心灵。我也适时地做小钧的心理工作,引导他走进同学们中间去,与同学们一起参与班级活动:编排校园剧、做班会主持人、做体育科代表。逐渐地,小钧脸上的笑容多了,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不少,回家后,话也多了,甚至开口叫继母为妈妈了。2015年,他考上了学校高中部的特长生。看着小钧的进步,我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相信他们、重视他们,使他们感到来自家庭的安全感,从而对前途充满信心。像小钧父母那样,能放下一切为了孩子的家长,我们是发自内心的赞美的。但在生活中,不乏只为自己享乐、不顾孩子的父母,他们把孩子扔给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张嘴就说:孩子只听老师的,麻烦老师了!把自己置身于教育之外,殊不知学校教育缺了家长的配合,只能是残缺的。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忙,把孩子寄宿在亲戚家或校外寄宿所,没有人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处于情感的断层期,自然就难以管理,出问题在所难免了。当然,还有一些把孩子当做“小皇帝”一样宠着的家长,孩子要风有风,要雨有雨,物质上极大地满足,唯一缺的是对孩子心理的疏导。这样的孩子眼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自私偏执,只要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动辄与家长怄气,走出家门,肆无忌惮,以欺负弱小为快乐。
家庭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如果没有对不负责任家长的惩戒措施。那么,问题家庭带出来的问题孩子就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
二、问题学生,源于教育的问题
学校的基本职能是教育,它承载着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决定着他们的前途。校园中,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二:小健聪明好动,从来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他在本年级结交了一帮不爱学习的“兄弟”,这些人一下课就跟在小健身边,时常在走廊里发出怪声吓唬女同学、把蟑螂放在同学的书包里,以欺负胆小的同学为荣。有一次,他把一铁盒碎粉笔放在半开的教室门上,学生小凯刚推开门,铁盒子一下子倾翻砸在小凯头上,粉笔末撒了小凯一脸,小健和他的兄弟们哈哈大笑。我赶到时,只看到小凯满脸粉笔末的样子,问小凯怎么回事,小凯怯怯地看了看小健,竟然低头不语。看到这一幕,我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心里想着下课后再解决,就给学生上课了。没想到一下课,小健又伙同一帮人在综合楼后打了小凯。当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时,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小凯在他面前炫耀数学考得比他好,他心里不舒服就得收拾小凯。我严厉地批评了他,他才收敛了些。
有一次,数学课上,他竟然趴课桌上睡着了,数学老师拍了他肩膀几下,他马上像小豹子一样跳起来,瞪着眼就骂:xx的,你拍老子干啥?数学老师也气急了:像你这样学习差又没礼貌的人,将来就是社会的废物!小健听了老师的话,只是哼了声,就又睡觉了。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他从来不听数学课,他那几个兄弟也跟他学,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说话,数学老师也懒得理他们,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下降很快。
鉴于小健以上的表现,我开始着手教育他。每天下课,我都喊小健帮我拿课本去办公室,路上有意同他聊天,聊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渐渐地,他向我敞开了心扉,有话也愿意跟我讲。有一次讲古诗《观刈麦》,我提前让他背,第二天上课,我讲完诗歌,给学生们几分钟背诵的时间,然后提问,当小健流利地背完诗歌,同学们都报以他热烈的掌声,此时的他眼中流露着自信的光芒。此外,我在班里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换同桌一天、体验当老师、星星评比等活动,小健积极地参加,他的那帮兄弟在他的带动下,也热心参与班级事务,不再欺负弱小的同学,学习上也认真起来了。小健主动向数学老师承认自己的错误,上课也专心了,数学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
小健的例子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伙伴关系能使同龄人之间互相信任,利于沟通;不良的伙伴关系则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孤独、自卑、怯懦的心理,遇事一味忍耐、退让,受了欺负也不敢说。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偏执、自大、目中无人,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和劝说,甚至不能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逆反心理非常严重,有时因为一点不同的意见,就怀恨在心,甚至动手打架。像小健那样,身边的朋友时刻追随着他,坏事跟他一起干,好事也效仿他。由此可见,同伴之间的影响该有多大!这也提醒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学会交益友,远离损友。
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在老师的关怀帮助下,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才能为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反之,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学生,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那么,学生会对老师产生恐惧或抵触情绪,消极自卑,甚至会以否定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指导和所教的课程,会跟老师对着干、顶嘴、故意违反课堂纪律、甚至打架等。学校生活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对待学生,我们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关爱。面对问题学生时,要静下心来,不要急,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办”,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问题学生就不会有问题了,教育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问题孩子,源于社会的问题
曾经有人形象地比喻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为5+2=0,即5天的校园学习,经过2天周末,效果为0。可见,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如今网络、电视上不良的文化泛滥,影响着尚未成熟的在校学生,许多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暴力影视、黄色网站,由于缺乏自制力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尤其是暴力影视和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和模仿,易导致攻击和犯罪行为的产生。
案例三:小光父母离异,父亲开公司,他长期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热衷玩“反恐精英”,装备游戏花钱很多,经常向奶奶要钱,奶奶不给,就大吵大闹。有一次,在争吵中,他还把奶奶推倒了,导致奶奶左脚扭伤。还有一次,他开口向奶奶要钱,奶奶没有给。他便把目光投向了班里出手阔绰的小振,开口就向小振要1000元,小振不给,他就打小振。然后,他伙同两个网友,把小振挟持到一个小旅馆里,打电话向小振的爸爸要钱。他们不成熟的声音引起了小振爸爸的怀疑,小振爸爸报了警。等警察赶到时,小光和他的两个网友正在电脑前打游戏呢!警察带走了小光他们,但由于他们未满14周岁,最终由家长带回家教育,虽然免于承担刑事责任,但派出所已经为他录入指纹,输入信息,成为监控的重点人群。
小光是典型的网络、暴力影视毒害下的牺牲品,他热衷于玩枪战游戏,喜欢武打片,那些打打杀杀的镜头使他感到刺激,也造就了他自私、冷漠的性格,他把虚拟网络中解决问题的办法运用到生活中,岂不知已经犯了法。像小光这样未满14岁的孩子,法律无法处罚他们,他们没有为自己的过错承担任何的责任,被送回学校,学校也奈何不了他。他们仰仗自己是未成年人,有恃无恐,要打要抢,无所顾忌,这个群体已经成了学校、社会潜在的危险!如果学校在惩治犯错孩子时,能得到家长的配合,而不是动辄举报,相信学校教育会更有效!如果满大街的网吧坚决执行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规定;如果网络、电视严格限制级别,未成年人不得观看;如果加大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力度,犯了错误,要有惩戒措施,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那么,我们的身边就会少一些犯错的孩子,也许,那些试图犯法的孩子也会及时悬崖勒马,源于社会的问题可能会少很多。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如果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组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全社会形成人人管孩子、孩子人人都能管的氛围。那么,我们的身边就会少一些问题孩子,所谓问题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源于我们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郭梅婷海口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海南省首批科研骨干教师;所做课题《初中生厌学心理调查研究》获省级成果一等奖,《海口市初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获省级课题良好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