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之路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规范管理鼓励

胡 晓

(西畴电视台,云南 西畴 663500)



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之路

胡 晓

(西畴电视台,云南西畴663500)

摘 要:设备简陋老化,经费不足,采编播人员短缺,这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存在的共有问题。如何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收视率,走好办台之路,让广播电视台越走越好,这是所有县级广播电视台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县广播电视台只有结合县情,以本土化定位办台特色,迎难而上,大胆改革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办台水平。

关键词:本土定位;活办栏目;鼓励;规范管理

一、本土化定位,走特色之路

分析县情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办栏目时首先要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一下本县县情。只有立足本土,立足县情,吸收本土营养,才能明确栏目方向,办出特色。西畴结合壮族在全县所占比例超70%的实际,开设了《壮语新闻》栏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创新。该栏目新奇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一经播出便吸引了电视观众的眼球,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开办这样的栏目让西畴县广播电视台有了自己的办台特色,和其他县级广播电视台相比,西畴县广播电视台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也因此结束了多年来办台没有特色的历史,办台空间大大增加。上述栏目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提高了对县情的认识,顺应了观众的要求。有了“民族”这块沃土,县级广播电视台何愁没有营养,何愁不能长成参天大树?

二、办好新闻为主,走好强台之路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制作播出平台,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都要往里塞,都要求办好,办精。然而,在这些大杂烩中,一定要分清什么是“立台之本、固基之石”。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就是办好新闻节目。它和其他广播电视台一样,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是党的喉舌。目前,西畴县广播电视台开办的新闻栏目有《西畴新闻》《民生360》与《一周要闻》。《西畴新闻》每周一、三、五首播,其余为重播。《民生360》每周二、四、六首播,其余为重播。《一周要闻》每周日首播,其他时间为重播。虽然都是新闻节目,但各有特点:《西畴新闻》囊括全县新闻方方面面,而《一周要闻》则包括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用“说话”的方式进行播报,类似于读报的方式,形式比较灵活。由于西畴县广播电视台每天都有最新的新闻播报,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观众“想知晓周边事件”的要求,收视率也大大提高。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做好重大时政新闻报道的同时,坚持三贴近原则,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以本土化、贴近性为鲜明特征的民生新闻也脱颖而出,让办台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三、以地方特色办好栏目,走品牌之路

好的栏目会让人过目不忘,会让电视观众记住台标甚至是主持人的名字。好栏目就是广播电视台的品牌,县级广播电视台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栏目,有了这一栏目广播电视台就有了支撑。近年来,西畴县广播电视台推出了一些好的电视栏目,如以走基层为主开设《山村人家》的栏目和利用逢年过节开设《美味西畴》的栏目,以主持人“走”的形式,深入到西畴县境内的村村寨寨和山山水水,用美妙的镜头和简约的文字描绘西畴县民族风情和奇山异水。栏目由于形式灵活,符合广大电视观众的审美要求,深受大家喜爱。不仅提高了收视率,更主要的是丰富了荧屏。由于观众的认同,栏目也越办越好,成为西畴县广播电视的品牌栏目。

四、用好人才资源,强化队伍建设

随便打开一张报纸,都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某某通讯员报道”的字样。其实各级广播电视台也一样,许许多多的新闻事件都是来自最基层的广大通讯员报道。县级广播电视台同样需要广大通讯员来支撑。近年来,西畴县广播电视台新闻报道之所以这样内容丰富、报道及时准确、稿源不断,不能不说广大通讯员立下了汗马功劳。西畴县广播电视台的做法:一是骨干记者带基层通讯员。让通讯员到县台跟班学习,让专业素质好的记者“传、帮、带。二是开班培训。集中一段时间,让专业素质较好的记者进行授课,传授理论知识。三是对通讯员进行表彰奖励。每年表彰一些优秀通讯员,鼓励他们多来稿,来好稿。四是稿费上从优,让他们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实践证明,经过几年的培养,西畴县广播电视台已经拥有了一批优秀的通讯员队伍,新闻队伍越来越壮大,素质越来越好。在西畴县广播电视台出现记者或者器材短缺的情况下,这些通讯员成了“替补”队员,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壮大队伍”让西畴县广播电视台没有了稿源不足的困扰,“巧妇有米下锅”,新闻就要“色、香、味”俱全。

五、以奖励为主,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人管人不好管,只有制度才能管人。建立制度要重“奖”轻“罚”。没有奖励就没有激情,记者就会没有干劲。近年来,西畴县广播电视台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达到了“调动积极性、提高办台水平”的目的。制度主要是以“量化”为主,每个编辑记者和制播人员都有一个“量”字为基数,超额完成规定的量化任务后,实行奖励,当月考核当月奖励,一般记者也有一定的稿费收入。在奖励中一定要体现“多劳多得”这一原则,让专业知识过硬,工作勤勤恳恳的编辑记者有充分的表现空间,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也要兼顾到专业知识一般,但又默默肯干的编辑记者。让大家都“有盼头、有饭吃”,“奖励”让大家干劲更足。制度应用好了,就有了目标。广大编辑记者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整个广播电视台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成绩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六、规范管理,提高办台水平

广播电视工作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从拍摄至播出需要一系列的中间环节,经手许许多多的人,当观众从电视上看到图像那一刻起所有工作才算结束。有人形容广播电视工作“如履薄冰”,我认为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在广播电视制播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差错,甚至犯错误。这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强化管理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完善了制度,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可以说,县级广播电视台大多数的编辑记者都不是专业科班生,对广播电视工作不是那么熟悉,工作起来也都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强化内部管理势在必行。强化内部管理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规范”,只有“规范”才能减少工作的失误,才能找到并且弥补工作的疏漏。“规范”要求一定要按照流水作业的方式进

行,要根据制定的流程来操作,一个程序也不能省略,要层层把关,层层审核。每个责任人都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准确无误,才能做到安全播出。近年来,西畴县广播电视台走“规范”之路,认真编审,责任到人,广播电视工作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得到了地方党委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规范”是广播电视工作的要求,规范的落脚点来自于内部管理,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让广播电视节目更精彩。

七、抓好人才培养,走强兵之路

做广播电视人首先要懂得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了解广播电视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只有充分熟知广播电视的性质以后,才能更好地工作,并把广播电视“语言艺术”用镜头语言等方式表达出来。县级广播电视台更多的编辑记者都是半路出家,是“土八路当正规军”。许多人员不懂得“广播电视语言”,不会用“广播电视语言”,大家对广播电视工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摸索,边学习,边前进,在前进的路上遇到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针对这一情况,县级广播电视台需要在培养上下苦功夫,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近年来,西畴县广播电视台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效果也比较明显。采用的办法有以下几个:一是走出去,请进来。西畴县广播电视台每年年初有一个工作计划,包括记者编辑选派学习培训计划。每年选派几名需要培养的记者编辑到省、州广播电视台进行挂职和培训或者跟班学习。“请进来”就是邀请省、州广播电视台的资深编辑记者到县级“传经送宝”,以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学习。二是月评制度。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每月召集记者编辑对每个月的新闻进行点评,另外一方面是指对每位记者采写的稿件进行打分测评,分出等级。实行月评制度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提高和大家取长补短的过程。通过学习,许多编辑记者提高很快,由原来的“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由原来的“土八路”成为真正的“正规军”,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做出了成绩。“精兵强将”才能打胜仗,才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县级广播电视台需要这样的一支队伍。

总而言之,县级广播电视台虽小,但一定要有办“大台”的思想和信心,要大胆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让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美好。

参考文献:

[1]王文阁.论地方台民生新闻的本土化定位[J].西部广播电视,2015(16):194.

[2]樊东坡.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5(16):183.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213-01

作者简介:胡晓(1976—),男,本科,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兼责任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

猜你喜欢

规范管理鼓励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高校食堂的管理与发展
医院医用高值耗材规范管理探讨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增殖放流区域布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立足供电所规范管理的分析
加强和规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探讨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