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6-11-30刘玥
刘玥
【摘 要】小学毕业班作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作文成绩总难以提高。面对小考、中考、高考的改革中对作文教学的日渐重视,对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途径的探索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但笔者认为归根到底,主要在于教学与目标的不统一,写作脱离生活,乃至脱离教材,甚至还缺乏一定的正面评价。教师从激发动机到引导创新写作办法,其目的就是能让学生爱上作文。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观察;鼓励;提高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新课标中要求高年级的学生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当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是课改中难点的难点,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的综合素养,但有时教师辛辛苦苦的付出,很可能做的是无效作文教学。学生们在作文课堂上无助的眼神和无力举起的笔,都告诉我们作文教学要改变现状是必须的。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培养应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应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能将人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个性发展与写作能力、技巧统一起来的全新的作文教学机制。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寻求突破。
一、拓展视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古希腊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开拓视野的最好途径恐怕就是读书了。
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越广泛越好。即利用开设的阅读课和学生开展多样的读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借自己喜欢的书读,还可以互相借阅,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晚读半小时的书。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二、拓宽素材,让学生活写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可以拓宽视野,但是真正的大素材库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也要让家长认识到这一点。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值得我们去辨识,去观察,去回忆。做生活的有心人,自然会记下许多素材于脑于心,在写作文之时材料就会信手拈来,文思就会喷涌而出。罗丹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因而教师需要拓展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鼓励他们多观察生活,多留心,多思考,多体验,丰富自己的人生积淀,为他们将来写好有深度的作文提供铺垫。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重视读写结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读写结合,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和写不能固定成一个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举一反三,因人而异,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仿中有发,仿中有创。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体会老北京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及其蕴藏着的丰富民俗文化内涵。以此来仿写自己在过春节时和北京的孩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并写出自己的心情。教师教学每篇课文都寻找学生习作训练点,天长日久什么内容、什么方法都在仿写中学过,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短时间就可完成练习,也对作文始终有着浓厚兴趣。有了兴趣,还怕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其实,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断的摸索,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定能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