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B案对比评析

2016-02-28刘正生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科桂林山水词语

□刘正生(特级教师)

《桂林山水》是一篇老课文,人教版、教科版都将它选入其中,是对它价值的充分肯定。像《桂林山水》这类被公认的在文化、文学等方面成就很高,经过历史积淀的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的课文被称为经典课文,它们在语文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两份设计在经典课文的学法指导、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外,有两个共同点特别值得去揣摩和学习。

1.重视朗读与积累。两份设计都重视学生的读书实践,或自由读,或范读,或配乐读,或品读,或评读,引导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花大量时间这样反复地读是有道理的。首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句子结构特点突出,有层叠,有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的大多数句子极富描述性,很容易激发想象,产生内心视像,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容易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加上句子情感丰富而明显,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两位教者正是根据课文内容的语言特色,设计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总思路。如果舍弃了读,而去分析、讲解、问答,则不但糟蹋了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而且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在读的同时,教师随着读的内容,对一些关键词语进行点拔,往往是三言两语,极其简单明快。这种点拨与贯穿全课的读相得益彰,是两份设计的鲜明特点。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两份设计都重视积累,A案初读课文时对词语的认读、想象内化突出的是词语的积累,而B案设计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提示背诵“桂林的水”,这是段落的积累。

2.重视言语表达的赏析与训练。经典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其遣词用句精当,描写叙事富于表现力,意蕴丰富,可供鉴赏与挖掘的地方很多。两份设计通过想象画面法、诵读感悟法、披文入情法、联想再现法等等,对课文中的精彩语段、句子、词语进行品味,揣摩语言艺术的精妙,深入理解文本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A案在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及经验,对文本结构、语言表现方式,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和领悟,并且布置了写校园景物的片段练习。而B案通过课内仿写体现对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视。

当然两份设计也有许多不同点,各有独到之处。比如A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有方法有策略,具体、明晰,可操作性很强;处理“嶙峋”一词,先猜猜“嶙峋”是什么意思,再想象画面,从而引导感受文字的魅力;为呵护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出示任何桂林山水的图片与视频,而是借助其他景物的图片和课文的描述,引领学生深刻地与文本对话,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B案用20元人民币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亲可近,平中见奇;结合教科版教材引入了名联“桂林无杂木,山水有清音”以及漓江的传说,不但为朗读做了铺垫,也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

猜你喜欢

教科桂林山水词语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图书出版审查审定法律制度初探
——从行政法角度
容易混淆的词语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严摇恺
——教科双馨铸丰碑
找词语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词语欣赏
中日高校英語教科書から見る異文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