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天都市报》批评性报道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批评性楚天都市报

平 悦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1)

《楚天都市报》批评性报道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平 悦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1)

《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中增加了批评性报道的力度,初步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选题内容、报道方式、版面分布、批评力度等方面的问题。如能抓准报道时机,选择典型题材,将报纸与版面合理对接,并做到客观报道有始有终,将有利于《楚天都市报》更高效地发挥其批评监督的作用。

《楚天都市报》;批评性报道;传播效果

《楚天都市报》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日报。自1996年创刊以来,其辐射面和受关注度不断提升,逐渐成长为湖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在近年来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楚天都市报》增强了批评性报道的力度,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道风格。但整体而言,《楚天都市报》在进行批评性报道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批评性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一)静态结论式报道过多

《楚天都市报》有“要闻”“关注”“评论”“现场”“荆楚”“经济”等多个版面,每个版面都有批评性报道出现。笔者以2015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刊登的批评性报道为样本进行统计,得到批评性报道(不含评论、读者来信、图片新闻等)共计552篇,多为消息和通讯,记者通过现场采访展现新闻事件的现状,属于“正在进行时”式的报道模式。与之对应的是静态结论式报道。同一时间段内,仅“楚天时评”中涉及批评性报道的评论就有312篇,“市民之声”中读者爆料的更多。新闻评论以观点为主,对事不对人,会弱化批评效果。读者爆料为市民提供了反映问题的平台,但过于依赖读者爆料,也意味着媒体只能对这些题材进行简单处理,无法深度挖掘展开,难以形成有规模、持续性的舆论影响。

(二)版面分布不合理

《楚天都市报》缺乏特定的针对性版面,虽历经多次改版,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以批评性报道为主的版面。特定版面的缺失使得报纸的舆论监督特征不够明显,无法凝聚读者的关注度。其次,报道内容在各个版面的区分度也较低。同样是关于汽车4S店霸王条款的报道,《新车还没提就被撞了个洞4S店称上了牌不能换车 车主感到很不爽》(2014.10.1)在“第一现场”版,而《20多万的新车没提就进维修间 黄梅消费者要求退款 4S店不同意 律师表示车辆未交付责任在4S店》(2014.11.30)在“今日要闻”版。相同题材的报道出现在不同版面,容易导致各版面的批评性报道特色不鲜明。

(三)报道内容避重就轻

表面上看,《楚天都市报》批评报道的题材和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卫生、医疗、食品安全、招聘就业等诸多方面,但触及实质的报道很少。比如社会普遍关注的医疗问题,《楚天都市报》却只着眼于黑诊所之类的题材,如《村里四家诊所共用一张执业证》(2015.06.12)、《汉正街上三家黑诊所被取缔》(2015.11.6)、《女子非法行医隔衣扎针灸 4家黑诊所藏身汉口被取缔》(2016.3.15)等,而医患关系、看病贵看病难之类的问题却鲜少涉及。就报道事件来看,针对的一般性问题和民生问题最多,针对上级部门和特定职能部门的较少。这些批评性报道多集中在摊贩占道经营、违法建筑、黑心作坊、公共服务差、暴力施工、无诚信经营等题材,被批评者往往是小作坊、小摊小贩、某施工队等,职能部门除了公共交通、城管、工商,其他部门出现的概率相当低,很少有涉及官员腐败和部门失职的话题。即便涉及相关部门和领导的不作为,也是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此外,对于某些大企业、广告主的垄断行为和霸王条款,报道也进行了选择性的回避。

(四)反馈力度有待加强

批评性报道的意义除了在于引起受众的重视,还希望通过媒体的曝光督促有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及时解决,整个报道应做到有始有终。从现有报道来看,有的稿件有头无尾,有的则是不痛不痒,效果并不理想。2015年5月初,有市民投诉在武汉市汉西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买到问题二手车,报社记者迅速跟进,推出《揭秘二手车市场坑人内幕》连续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在5月6日刊登的报道《揭秘江城二手车市场坑人内幕续:专家教你如何防猫腻》一文中,记者提到,针对报纸移交的消费者投诉,工商部门负责人表示会积极妥善地处理,但最终处理结果如何,报纸并没有后续报道。此外在多篇报道中,如《力隆集团总裁承诺赔偿损失》(2010.6.25)、《残障人士过街无路》(2011.6.17)等报道中,记者均表示“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也都没了下文。这会使公众质疑报纸在行使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是否面临着人情困扰、行政干预等压力,从而影响报纸的公信力。

二、改进措施及相关建议

要改进报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应该从选题内容、报道方式、版面分布、批评力度等多方面入手,以求达到报道的最佳效果。

(一)抓准报道时机

媒体开展批评性报道,尤其是涉及某些敏感部门和话题时,要注意选准时机,最好是能围绕政府的工作中心,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开展舆论监督。这样既有利于釆访,减少报道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阻力,又能使稿件准确、权威,提高报纸的竞争力。例如,2016年4月刊发的《伏击江中渣土船》系列报道,就是都市报记者配合长江航道部门所做的报道,报道引发了巨大反响,武汉市政府成立了专班调查此事,并对多家涉事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此外,报纸还要敢于批评,尤其是公众对某一事件特别关注的时候,更要敢于触及这些热点难点,揭露问题。例如,2012年针对驾校乱收费引发民众不满,《楚天都市报》刊登了《日均五起投诉,拷问驾培市场》系列报道,引起湖北省物价局、运营部门的重视。只有反映民情民意,配合公众意愿和聚焦点做好舆论监督工作,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同。

(二)选材要典型并具有现实意义

《楚天都市报》是湖北暨武汉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影响面大,代表了一定的舆论风向,因此批评性报道的选材一定要是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碰到一些选题,先分析其新闻价值的大小再确定报不报和怎么报。报纸版面有限,不可能做到事事都报,在选题时要从大局着眼,切忌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也不能对什么都大肆批评,让读者看到的都是负面信息。只有那些个性鲜明又具普遍意义,跟百姓密切相关,广大群众关注的问题才是最好的选题,它一定要对当前的政治工作和社会民生的改善有指导和警示作用。

《楚天都市报》的定位是综合性日报,不仅要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层面的问题进行报道,也可以对市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舆论监督,做到既关心国家大事,又关注家长里短。

(三)重视报道的动态性和连续性

要想让舆论监督落到实处,必须完善跟踪反馈机制,做到追踪报道,让读者知晓被批评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更要重视对长期效果的反馈,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批评性报道的传播和监督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在进行批评性报道时,应重视前期的策划、跟踪和深挖。尤其是对一些牵涉面广、重大的事件,仅发一篇稿件可能并不能将事件的前因后果说清楚,也不足以引发读者的关注,只有编发多稿进行连续性的追踪报道才能由表及里地揭示出事件的本质。此外,要重视公众的知情权,及时将最终结果告知读者,以免此报道变成“悬案”。

值得注意的是,有始有终不等同于过度报道。在进行批评性报道时,要注意“度”的问题,批评要适度,不能借此炒作夸大事实,把批评变为口水战。

(四)报道与版面合理对接

《楚天都市报》历经多次改版。2012年,报纸的主要版面有“要闻”“深度聚焦”“深度视点”“深度关注”“社会现场”“社会荆楚”等24个版块。2016年,《楚天都市报》再次将版面精简为19个。如果可以对不同题材的批评性报道进行区分和归类,将报道和不同的版块进行合理对接,如影响面大的、关注度高的报道,放在“要闻”或“关注”版,其他经济类的归经济版、科教类的归科教版,一版一栏各司其职,会更有利于打造特色版面,增强报纸的品牌效应。

(五)记者扮演好“中立者”角色

采访批评性报道,切忌“一言堂”,记者要学会分辨不同的消息源,客观真实地把多方意见体现出来,否则会缺乏可信度和说服力。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应该尽量使用“直播+推动”的方式,注意调查取证,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报道出来,做到证据确凿,再通过舆论造势对被批评者施加压力,推动相关部门及时执法。记者最好不要过多使用暗访,暗访过程中记者担任的“调査员”角色容易带来侵权问题,更不要当裁判站在道德层面抨击或代替有关部门越位执法。

多出有影响力的批评报道,将有利于《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目前,《楚天都市报》在批评性报道上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只有在增加报道比重的同时更高效地发挥其批评监督的作用,才能使报纸走得更远。

[1] 李琰.论我国报纸的批评性报道[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2] 唐崇维.简析《楚天都市报》民生新闻的批评报道[J].东南传播,2012(9):163-164.

[3] 陈奇.地方报的批评报道——“问题新闻”[J].新闻记者,2004(10):64.

[4] 刘国明.新闻舆论监督探新[M].郑州:海燕出版社,2005:169-170.

G216

A

1674-8883(2016)22-0038-02

本论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楚天都市报》批评性报道现状研究”【15G214】的研究成果

平悦(1984—),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及媒介经营管理。

猜你喜欢

批评性楚天都市报
本期导读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让短视频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全新切入点——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从发现问题到反思历史——历史学科批评性思维
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框架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内容创新引领时尚 经营融合扩张平台——楚天都市报《I尚周刊》评析
都市新闻眼 《楚天都市报》2013摄影作品评析 紧跟时代 走在前沿
都市类报刊批评性报道技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