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饶学到华学的视界——饶宗颐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述略

2016-02-28王可

学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饶宗香港大学视界



从饶学到华学的视界——饶宗颐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述略

乙未年(2015),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虚龄100岁,12月4—8日香港大学隆重举行“饶宗颐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大学、新亚研究所、香港珠海学院、香港能仁专上学院、恒生管理学院等16所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和美国、日本、法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的21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大会由饶宗颐学术馆郑炜明博士主持,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Peter W.Mathieson)教授和副校长霍辉教授致欢迎辞,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教授主持主题演讲,美国夏含夷(Edward L.Shaoghnessy)教授演讲《简论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师望鼎〉的铸造》,内地学者樊锦诗教授演讲《从敦煌学研究来看饶宗颐先生的治学精神》,香港陈汉威医生演讲《“治未病”:饶公养生之道》、内地学者许嘉璐教授演讲《大师的风范之风范》、香港单周尧教授演讲《谈饶公书艺之富于变化》。

本次学术研讨会历时四天。会议收到209篇论文,分为饶学与华学两大类,前者研究饶宗颐的治学与艺术,后者研究饶宗颐所倡导的中华学术。据《书中书——饶宗颐著述录》的收集,饶宗颐已出版撰著65部、编辑著作34种、诗词创作19部、书画作品集66部,而学界研究饶学的著作也已经出版38种。按饶宗颐学术馆整理的选堂文库分类,饶教授的研究领域分为历史学(包括考古学、上古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等)、宗教与哲学(包括印度学)、潮学、甲骨学、文学、简帛学、语言文字学、目录学、敦煌学、艺术等10大方面,1996年潮州召开“饶宗颐学术研讨会”上即有人提出“饶学”概念,认为不仅包括饶老的精神、思想、品格、情操等宏观成就,还含饶老诗词的语言艺术、书画创作艺术、字词应用等微观领域成就。本次会议饶学门类,大别为饶宗颐教授的“学术研究、文学创作、艺术创作、其他”等四类,计32篇论文。此前一年,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即共同主办《华学》辑刊,由饶宗颐教授主编,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不定期出版。华学原是海外对中国学和汉学的另一称谓,后来饶宗颐等提出用来代替国学称谓,以便海内外华人不以国家为界线而广泛认同中华思想和学术文化,共同迎接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广义的华学不仅包括以汉族学术为主体的传统国学内容,还包括中华各个民族的学术与民族风俗文化等。本次会议在华学大类下的学术范围就相当广泛,包括甲骨/古文字学、简帛/上古文献、考古学/上古史、中外文化交流、敦煌学、历史研究、民族与边疆、宗教与哲学、文献学、艺术研究、古典文学等11类,计168篇论文。本次会议通过从饶学到华学的广泛研讨,不仅反映了饶宗颐教授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而且反映了其融会贯通的学术视界和学问方式正影响着一代学人的学术。

(本刊记者/王可供稿)

猜你喜欢

饶宗香港大学视界
饶宗颐常用印
饶宗颐作品欣赏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状元争夺战
大师之大
机视界
视界
视界
视界
共修课程:人文精神与博雅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