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网络暴力中的旁观者身份及行为特征研究——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
2016-02-28沈嘉悦
沈嘉悦 薛 可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新媒体网络暴力中的旁观者身份及行为特征研究——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
沈嘉悦 薛 可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2015年发生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不仅受到传统媒体的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上的热议。网民与媒体、政府之间的互动整体呈良性态势,但仍有过激言论和网络暴力。本文在该灾难事件发生周年之际,从网络暴力中的旁观者群体切入,将该群体细分为捍卫者(Defender)、局外者(Outsider)、强化者(R einforcer)和协助者(Assistant)四类,对其在事件中的不同卷入方式进行梳理,重点关注性别、年龄、地区、影响力因素对旁观者行为的影响。
新媒体;网络暴力;旁观者;东方之星
距“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发生已一年有余,回顾该事件的媒体脉络,除却主流媒体上的一片哗然,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也充斥着对该事件的持续追踪和热切关注。该事件的微博舆情围绕救援主线,网民和媒体之间、网民和政府之间的互动总体呈现良性趋势,但仍有过激话语的存在和网络暴力的蔓延。网络暴力的发展随着旁观者人群的增多而加剧,在微博舆论场中汇成一股可观的力量。通过对网络暴力中旁观者群体的解读和剖析,可以一窥网络暴力的发展与兴起,以此为据探究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如何有效开展。
1 文献回顾
传播学界认为,网络暴力是网络舆论暴力,即网民利用网络手段营造舆论,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和语言攻击、辱骂,甚至通过人肉搜索揭露当事人个人隐私,从而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法学界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种网络侵权行为。社会学界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种网络失范行为。由此可见,网络暴力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网络集体行为,参与者往往会形成“一哄而上”的精神状态,并产生“一哄而上”的实际行动,最终造成事件当事人在声誉等方面受到损害。
网络暴力的相关角色可分为攻击者、被攻击者和旁观者三类。攻击者和被攻击者是网络暴力的当事人。攻击者是网络暴力的“肇事者”,往往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利用网络舆论去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未进行理智客观思考便盲目传播信息,造成当事人的困扰和压力。被攻击者则是攻击者实施网络暴力的对象。旁观者是网络暴力的非当事人,其行为包括对事件的讨论、扩散等。根据行为特征的不同,旁观者群体可以划分成四类(Salmivalli等,1996),即捍卫者(Defender:积极支持当事人一方)、局外者(Outsider:无明显行为)、强化者(Reinforcer:积极鼓励事件继续扩大)及协助者(Assistant:鼓励事件继续扩大)。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来观察事件中四类旁观者群体(捍卫者、局外者、强化者和协助者)占比趋势是否有显著特征,以及性别、年龄、地区和影响力等变量与旁观者类别是否具有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中,捍卫者表现为对政府搜救的充分信任;局外者表现为对事件的不关注,未在评论中提及对事件有用的信息;强化者表现为对政府搜救的质疑与谩骂;协助者表现为没有主动挑起话题,但对现有话题进行反馈。
本研究以新浪微博为数据来源,综合考虑粉丝数量和微博影响力等因素,选取@央视新闻、@头条新闻、@人民日报、@财经网4个账号,共抓取75条微博的15万条评论;随机选取5000条(1/30)进行编码。正式编码前,从5000条数据中抽取100条(1/50)对两位编码员进行编码员间信度检验,pi=0.920>0.900,视为可信。通过检验后进行正式编码工作。
3 发现与讨论
3.1性别
在5000条数据中,捍卫者837人(男性193人,女性644人),占比约16.7%;局外者834人(男性462人,女性370人),占比约16.7%;强化者876人(男性458人,女性416人),占比约17.5%;协助者2236人(男性540人,女性1685人),占比约44.7%。(因为微博用户有些没填性别,故性别之和与总数不符)
在性别与旁观者类别两个变量的卡方检验中,P值为0.000<0.050,说明性别与旁观者类别显著相关。各类旁观者在性别分布上有显著差异:捍卫者、协助者中女性数量远大于男性,说明女性在该事件中更倾向相信政府、搜救人员,并祈祷乘客生还;而在局外者、强化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数量,说明一部分男性对事件的态度比较冷淡,另一部分则倾向理性分析该事件,希望大家关注事件的调查和真相等。
3.2年龄
在年龄与旁观者类别两个变量的卡方检验中,P值为0.000<0.050,说明年龄与旁观者类别显著相关。
该事件的主要评论人群依次是90后、80后、70后。这三类人群以协助者为主,祈祷乘客生还。90后中捍卫者的比例也很高,可能是由于90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个人观点鲜明,喜欢表达对事件的看法,对国家和政府有一定的信心;80后、70后中强化者的比例较高,这两个年代的网民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更独立的观点和看法,对待该事件的态度更理性,偏消极。
3.3地区
在地区与旁观者类别两个变量的卡方检验中,P值为0.026<0.050,说明地区与旁观者类别显著相关。
该事件发生在湖北水域,轮船隶属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旅行组织方是上海某旅行社,乘客多来自江浙沪地区及天津、山东等。各地区的人均以协助者为主,尤其是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事件直接波及。华东地区在捍卫者、局外者、强化者的分布上较均衡,华南地区以局外者和强化者为主,华中和西南地区以捍卫者和强化者为主。华东和华南地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在意见表达上也会更加多元化,而华中和西南地区是事件发生地,网民更希望能够调查清楚事件的真相。
3.4影响力
在粉丝数与旁观者类别两个变量的卡方检验中,P值为0.000<0.050,说明影响力(粉丝数)与旁观者类别显著相关。
在5000条数据中,评论的主力军粉丝数区间依次是50~1000、<50、1000~10000这三类。而粉丝数>1000的用户以协助者为主。粉丝数直接关系到微博用户的影响力,高影响力的用户多以协助者的姿态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微博舆情往该方向发展。
旁观者的身份特征与其行为特征多有较大的联系。协助者在该事件中占据大多数,他们往往带有自己的观点,表现方式较为温和,这说明大多数用户并不愿意使用网络暴力,他们频繁使用“祈愿”“点蜡烛”“生者坚强”等词句来表达同情和祈愿。对网络暴力有直接影响的捍卫者明显多于同有直接影响的强化者,说明新浪微博上对该事件主动发表积极评论比主动反击的声音更大。
4 结语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在网络治理、网络空间建设和网络安全方面开展了大量管理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网络管理政策,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网络治理行动,以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网络暴力在此大背景下有减少的趋势,但数量仍然可观。对网络暴力中旁观者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网络暴力的理解。
网络生态反应了社会生态,网络舆情是国民心态的一种反馈。对网络暴力中旁观者群体的研究,有助于从侧面对我国的社会生态和国民心态进行解读。网友自发传播正能量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政府及时、透明的信息发布和媒体正面、积极的舆论引导。对网络暴力行为中旁观者传播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舆论引导措施,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促进其良性循环。
[1]李媛.虚拟社会的非理性表达[D].上海:复旦大学,2008.
[2]路芳.网络暴力定义探析[J].新闻天地,2010(12).
沈嘉悦(1991-),女,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薛可(1966-),女,重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