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现代特色农业问题研究
——以广西为例

2016-02-28唐红祥

学术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提升

唐红祥



提升现代特色农业问题研究
——以广西为例

唐红祥

[摘要]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一方面具有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区位条件独特、特色农业产品的比较优势突出和农业发展的人文资源丰富多彩等优势;另一方面在多重叠加的国家战略、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国家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和广西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以及大数据时代和电商的全面渗透等方面面临机遇。同时在与二三产业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标准化程度、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品牌培育、农业流通领域和农业人文资源的整合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应通过产业布局、打造“五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层面多渠道培育特色职业农民、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力开发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造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的示范园区、打造高效率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流通体系、提升现代特色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措施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

[关键词]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提升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日等国的学者相继开展了对特色农业的研究。我国特色农业的研究和实践是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农业受资源和市场需求双重约束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和政府对特色农业发展重视程度的增强,许多学者对发展特色农业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有的侧重于对特色农业的概念和内涵研究,认为特色农业是农业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李孝坤、王忠诚,2002;张宏建,2009;周迪,2009)[1]。有的对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刘强强,2015)[2];有的重点研究特色农业的作用及发展原则(李铜山,2015)[3];有的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律和趋势进行研究(包宗顺,2008)[4];有的探讨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途径(高帆,2008)[5]。综观之,目前对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农业的相关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对区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特色现代农业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少,而对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的研究更是薄弱。

一、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的优势分析

(一)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丰富,基础雄厚

一是气候资源突出。广西夏长冬短,雨热同季且丰富,是我国光、水、热资源配合较好的地区。二是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广西可利用土地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滩涂等,可发展多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根据2014年度全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广西土地总面积2376.29万公顷,其中耕地441.63万公顷、园地109.48万公顷、林地面积1332.95万公顷、草地111.92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6.49万公顷,这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海洋资源丰富。广西海岸线长1595公里,浅海面积6488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005平方公里,北部湾海域面积12.93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140种、浮游动物130种,是我国著名渔场和南珠产地,也是我国红树林分布较集中的地区①数据来源:《2014年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广西海洋局官网,2015-07-25。。四是生物多样性构成优势明显。根据广西农业厅2014年的统计,广西已知植物资源8000多种,其中中草药资源物种数约占全国药用资源的三分之一,野生动物近千种、海洋生物逾1600种,在全国生物多样性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生态环境优美,区位条件独特

广西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程度处于全国和西部中上水平,有“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美誉,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地和水资源无污染或轻污染,这对发展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业提供了适宜生产区域。同时,广西是西南地区唯一集沿江、沿海、沿边三位一体的省份,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沟通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地理和区位优势明显。

(三)特色农业产品的比较优势突出

广西农业产品不仅品种多样、丰富,同时一些农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此外,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笔者在广西农业厅调研发现,糖料蔗是广西优势特色产业中规模最大、全国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

(四)农业发展的人文资源丰富多彩

广西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积累了丰富的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文化。广西具有民族特色、并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生态环保、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休闲农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与“接二连三”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二、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的机遇分析

(一)多重叠加的国家战略为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创造了新机遇

“一带一路”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走向世界提供新纽带。借助“一带一路”,广西特色农产品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是广西农业多年厚积薄发的时代纽带。中国-东盟自贸区“钻石十年”为提升广西农产品竞争力提供新动力,在与东南亚农产品弱质性和互补性并存的竞争环境中,广西特色农业发展与壮大将成为广西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和建设、把广西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新支点、西江-珠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战略等都是国家赋予广西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同时为也广西农业尤其是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舞台。

(二)20多种特色农产品纳入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拓展了新舞台

在农业部发布《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中,广西有罗汉果、巴马香猪、八角、桂皮、蚕业等近20种农产品被列入2013-2020年我国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因此,特色农产品将成为广西农业及农业产品打开并占有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突破点,通过单个特色农产品品种来打造全产业链,推进农业生产的“接二连三”作用,推动产业的改造升级。

(三)国家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和广西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为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新推力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连年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增均指出要引导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国际上较为成功的休闲农业大多将农业生产和农耕文明结合发展,如日本和台湾的休闲农业。广西农耕文化少数民族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农业产品富有特色,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潜力无限。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瞄准特色农业这一金质资源,关注于推动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立足于实现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筑就了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大观园,为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新思路。

(四)大数据时代和电商的全面渗透,为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开辟了新领域

在农业发展中,大数据不仅可以渗透到耕地、播种、施肥、杀虫、收割、存储、育种、销售等各环节,而且能够帮助农业实现跨行业、跨专业、跨业务的发展。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而且各种经营主体可以直接接触农产品消费者,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建立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大数据垂直应用,开发面向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的大数据预测系统、开展跨行业的农业内外部数据的管理、链接与整合,再借助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为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三、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与二三产业缺乏融合

与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效应不突出,缺乏融合,农业发展的产业空间急需拓展,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农业部门的生产工具和经营手段远远达不到现代农业的要求,造成农业产业链不长,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还比较低。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慢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广西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着经营主体单一、规模小、营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一是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问题,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数量较少;二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较少;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足,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较少;四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职业农民短缺。

(三)农业标准化程度较低

农业标准化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广西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一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行为缺乏规范和标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较大;二是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缺少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较大;三是技术储备不足,难以跟上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进程的需要;四是人才资源储备不足,难以跟上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的需要;五是监管手段不足,检测、认证与管理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要求。

(四)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广西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管理体系和方法较为落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应用较弱;二是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价格调控及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较低,导致农产品滞销卖难、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频繁;三是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服务中的应用较为滞后,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农技推广效率较低;四是对农产品现代电子商务运行模式的应用推广滞后,缺乏对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路径、模式与经验的探索;五是农业大数据及云数据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数据和信息共享范围狭窄。

(五)农业品牌培育滞后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广西农业品牌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农产品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但品牌思想体系尚未建立;二是以注册商标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数量有所增加,但影响力还仅仅停留在局部和有限的时期,如梧州双钱龟苓膏是国内同行的先驱,但影响力仅在区内,市场占有率也远不及后来居上的其他品牌;三是品牌培育方式日益丰富,但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保护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例如,作为名特优农产品的广西沙田柚仍未形成一个或几个较大品牌推向市场,而福建“琯溪蜜柚”已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占领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市场。

(六)流通领域矛盾突出

广西农产品流通矛盾突出,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不高和流通环节中各种费用成本过大。一是周期性特征明显,扩种—过剩—卖难—减收的周期性循环已经成为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中普遍存在问题;二是农产品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发展不能满足广西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要求,影响开拓市场和市场占有率和辐射力;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造成流通领域成本较高;四是生产的规模化和基地的标准化发展较慢,造成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较低,难以提高效益。

(七)农业人文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

广西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农耕文化丰富、民族人文风情资源多彩,但将农耕文化、农业人文资源和民族资源融入产品生产、旅游服务的尚不多见。如,与稻作生产相关的“那文化”、与渔业生产关联的京族喃文化等有待整合和利用。

四、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布局和重点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在粮食及豆类方面,在广西已形成50多个粮食主产县和水稻、玉米、薯类三个产业带基础上,重点发展和提升若干粮食专用型、功能型特色品种基地,重点发展以桂中、桂西地区的南宁、来宾、崇左、百色、河池等市为重点豆类发展基地,开发和扩展豆制品的规模和结构,以延长产业链条。在糖料蔗产业方面,由于广西蔗糖业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蔗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应着重调整和优化糖料蔗种植面积,重点建设80万亩优势高产高糖(双高)糖料蔗基地,推广良种良法,引导和支持创新糖业生产的新产业化模式,推进糖料蔗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传统蔗糖业向新型现代农业转型、实现糖料蔗可持续发展。在特色果业方面,水果业已成为广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应进一步优化具有广西特色的果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形成品种特色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实现效益最大化。其中,要重点发展传统的柚子(桂东南、桂东北)、柿子(桂北)、龙眼(桂南)、荔枝(桂南)、香蕉(桂南、桂西南)、芒果(桂南)和菠萝(桂西南),以及桂北的特色桃子与枇杷和桂南的番木瓜。此外,早晚熟特色柑橘、火龙果、葡萄、优稀水果(如莲雾、蓝莓等)也应列入发展范围。在特色蔬菜产业方面,广西是“南菜北运”重要基地及粤港澳地区的“后菜园”,今后应重点巩固秋冬菜优势产区、食用菌优势产区、夏秋反季节蔬菜优势产区、城市“菜篮子”优势产区以及创汇蔬菜优势产区等五大优势区域。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园区创建,打造和推广自主品牌。重点发展桂东北的芋头和桂西南和东南的大料,以及新兴的莲藕(桂中)、荸荠(桂东北)和黑木耳(桂西北)。在特色茶产业方面,广西茶叶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应重点发展凌云白毫、梧州六堡茶、横县茉莉花、桂南毛尖等茶叶品种。在蚕桑产业方面,应重点巩固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桑蚕优势产业带,壮大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和百色六大优势产区。在食用菌产业方面,应该重点优化食用菌产业布局,打造双孢蘑菇、木耳、香菇、桑枝食用菌、珍稀菌类和中高温菇发展六大区域。在特色草食畜产业方面(肉鸡肉牛肉羊产业),今后应重点发展叮当鸡、黑山羊、桂西牛肉牛、奶水牛等一批特色畜牧养殖和加工。在海洋产品产业方面,今后应构建沿海三市特色水产养殖带,打造海产品“捕捞、养殖、生产、冷藏、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集群。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广西是全国中药资源种数第二大省区,建立和扶持一批制药企业,推进广西特有中草药材的开发利用和市场拓展,重点延伸罗汉果、桂郁金、肉桂、八角、田七、鸡骨草、广豆根、龙血竭、滇桂艾纳香、玄参、鸡血藤、天花粉等传统大宗特色药材的产业链。

(二)打造“五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提高从事特色农业的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支持额度在财政支农(培训补贴、贷款贴息、设备补贴)中所占的比重。加快建立特色家庭农场核准制,将支持新型农场纳入专项预算,重点支持以特色蔬菜及畜禽统防统治为重点的社区合作农场和甘蔗、优质稻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合作农场。加大财政扶持特色专业合作社力度,集中力量重点支持规范化程度高优质水稻、糖料蔗等特色农业合作社。通过特色合作社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工程,培育一批名镇名特,集中力量重点支持一批基础好的特色农业合作社。支持成立广西特色农业企业协会和特色农业学会,在南宁建立广西糖料蔗产业和特色热带果产业企业培育基地,在桂中建立蚕桑产业和特色草食畜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基地,在北部湾沿海城市建立海洋产品产业基地,在桂西北建立地道中药材产业特色企业培育基地。

(三)多层面多渠道培育特色职业农民

完善特色农业从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多主体投入组织管理制度。依托广西区内农业职业院校(或有涉农学科专业的相关院校)和农业科学院所,建立特色农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育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职业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农业技能培训[6]。建立特色农业技艺传习制度,培育职业化传习人。在职业农民中确定培育一批传习人,建立传习馆、传习班、培训班。

(四)提升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制定出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完善一批广西特色农业地方生产标准体系。修订完善广西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地方标准,建立茶叶、甘蔗、香蕉、金桔、龙眼、八角、田七等特色种植业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将特色农业栽培、采收、加工、保鲜、包装、贮运等先进技术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推广香猪、黑山羊等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专门制定严格的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理和使用标准,推广实施标准化全过程种植和养殖,制定种苗培育技术规程系列标准,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并在示范区内推广实施。在东盟国家推广建设广西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五)实施品牌化战略,大力开发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

加大名优、特色品地理标志申报力度,尤其是地理标志注册商标的申报。支持将地理标志产品加工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容县沙甜柚、都安野生山葡萄酒、环江香猪、马山黑山羊、桂林辣椒酱、桂林腐乳、桂林腐竹、桂林荔浦芋、广西肉桂、阳朔金橘、桂林米粉、横县茉莉花茶、八角、田七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的传统栽培技艺、加工工艺、烹煮工艺及饮食文化建立保护传承机制,纳入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申报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大力开发建设以民族文化、人文资源、自然生态、林果园等为主题的多类型休闲旅游农业。加强宏观规划和布局。组织专家对全区特色休闲农业和文化创意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和科学评估,对产业融合的前景作出前瞻性、科学性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广西特色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规划[7]。强化政府引导,制定出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的行业管理政策,规范市场管理体系。推动实施特色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和民族文化融合,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由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的转变,促进特色农产品由实用功能型消费向文化审美型消费延伸,增加附加值。

(七)打造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扶持力度,财政投入重点是园区水、电、路、渠、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园区功能拓展。每年针对特色产业示范园区举办龙头企业广西投资洽谈会和农博会,支持特色示范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打造纵向产业集群。加大对已确定的20个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示范园区用地的优先支持,示范区内的重大项目用地由自治区和各市统筹安排。制订园区评价标准,严格准入制度。在南宁和地理标志产品富集的桂林及河池建立广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八)打造高效率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流通体系

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基础物流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特色农业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传统批发市场,建设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将产地批发市场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范围,由财政资金建设,增加投入,合理布局,重点扶持产地批发市场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水平。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流通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8]。加快培育第三方农业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特色农产品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有效对接[9]。

(九)提升现代特色农业信息化水平

推动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生产经营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推动粮食、蔗糖、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桑蚕、罗非鱼、肉牛肉羊、生猪等特色产业迈入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新阶段,建立起以特色农产品网站为中心,集信息采集、分析、发布、服务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广西农业信息网、北部湾特产网等现有各大知名农产品网络平台,开辟特色农业专栏,支持建立芒果、香猪网、蔗糖、桑蚕等一批广西特色农产品论坛网站,打造广西农业云大数据中心。

(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

优化农村土地权能结构。把农村各种产权通过权证的形式确定到户,并赋予可流转市场化的资本禀赋,推进土地产权市场的发育发展[10]。按照“三权分离”的原则,秉持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规范流转权、实现收益权、管住用途权的思路,尽快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为土地的成功流转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刘强强.发展中国家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启示[J].福建农业,2015,(7).

[3]李铜山,崔闻天.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多重功用——以农业大省河南省为例[J].商业经济,2015,(5).

[4]包宗顺.国外农业现代化借鉴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5).

[5]高帆.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色”如何体现?[J].云南社会科学,2008,(4).

[6]催金赋,金吉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云南农业发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7]王春林.广西特色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与策略[J].创新,2013,(5).

[8]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流通产业公共支持体系研究观点综述[J].商业时代,2014,(2).

[9]张婧.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N].中国经济导报,2010-08-03.

[10]张士杰,曹艳.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创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3).

[责任编辑:刘烜显]

[基金项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政策研究室项目“如何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做大做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研究”(GXQDWZYS-140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6)04- 0062 -05

[作者简介]唐红祥,广西财经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3;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在读博士,泰国曼谷10310

猜你喜欢

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提升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