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之转型

2016-02-27宋雅琳��

图书馆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宋雅琳��

[摘 要] 全媒体时代阅读媒介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的阅读活动带来巨大变化,必然促使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转型。高校图书馆应予以充分重视,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发挥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陶冶大学生情操、提高其阅读素养、激发潜能、促进创新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全媒体时代;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5)04-0050-04

1 导 论

全媒体的概念非学界正式提出。由于近年来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旧媒体与新媒体在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不断融合,出现了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等表现形式,经过声像、网络、通信等媒介形式的有机整合,将产生质变的媒体信息全方位、立体地展示出来,这一新型传播形态被称为“全媒体”。而所有的信息传播普遍地以这一方式运作时,我们便进入了全媒体时代[1]。

曹文轩先生说过“阅读是一种宗教”,阅读既是宗教,更是文化,应该把它和社会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阅读文化在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激发潜能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就提出建立阅读社会的理念,目的就是通过倡导阅读来提高全民素质。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于2004年发表论文《关于阅读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阐述了对阅读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阅读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基础上,受社会意识和环境制度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文化活动。”王余光教授强调了阅读主体的阅读行为要依附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下,在构筑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互动中确定阅读文化的意义[2]。我们从文化的视角来解读阅读活动,以高校图书馆为立足点来研究阅读文化,不仅是对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的扩展,而且为高校图书馆阅读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是高校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又是高校文化和图书馆阅读文化的交集,具有阅读文化的基本内涵。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的内涵理解为:高校师生员工在高校图书馆这一生态环境中,以高校文化具备的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为基础,通过长期教学、科研、工作和学习、图书馆阅读行为等一系列活动,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受高校教育意识和环境制度制约的师生共享的阅读观和阅读活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代表了高校师生员工的阅读价值趋向和心态结构,同时也代表了高校师生员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阅读文化的每一次转型都以阅读媒介的演进为主导,因此全媒体时代阅读媒介的日新月异,催生出彻底的阅读革命,传统的阅读在全媒体条件下正演化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的形态[3]。作为阅读主体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容易产生某些不稳定甚至不良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和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引导大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素养,构建良好的图书馆阅读文化。高校图书馆应予以充分重视,抓住全媒体带来的机会和挑战,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积极进行服务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发展和传播高品质的阅读文化,对大学生肩负起陶冶情操、提高阅读素养、培养健全人格、激发潜能以及促进创新的重任。

2 全媒体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受到巨大冲击

全媒体时代纸质阅读的人数不断减少,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现象。有学者将这个时代称作“泛阅读”时代或是“浅阅读”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

2.1 阅读方式

全媒体时代的阅读方式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应该包括读“屏”。网络阅读、手机阅读、MP5阅读、光盘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广泛使用,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读“屏”并形成依赖,每天读“屏”的时间多于纸质阅读时间。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数字化阅读方式,他们可以获得校园网的支持,使用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进行在线阅读,或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免费下载到智能手机、IPAD或电脑上,在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随时进行“阅读”[4]。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以及网络电视等方式,下载或上传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文字或者视频,实现及时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时尚新颖、互动分享、界面友好等优势,使全媒体时代的阅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全媒体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2.2 阅读选择

全媒体为大学生阅读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麻烦,铺天盖地的信息使他们无所适从,不断接受各种信息同时做出阅读的选择,阅读选择出现由主动选择向被动阅读转换的趋势。在如今文明社会里,已经建立起保障公民阅读自由的社会秩序,公民拥有进行阅读选择的权利。可以说一个人的阅读成长过程是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的过程,自主选择的能力越强,个人的阅读能力就越强,阅读心态、阅读心智也越成熟,而社会的阅读文化也越成熟[5]。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受到的是侵入式阅读、广场式阅读,甚至是反复冲击式阅读的影响,这些都正在慢慢改变他们的阅读习惯。他们经常需要停下已经开始的阅读,对屏幕上忽然跳出的标题做出阅读与否的选择,进行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的选择。全媒体时代强化了阅读自由度,但大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被逐渐消解。

2.3 阅读个性

在阅读时读者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兴趣和爱好可以看作阅读个性。全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在各种媒体间穿梭、搜寻的大环境,所谓的“泛阅读”是“花园采蜜”式的,让大学生在各种媒体渠道自由地汲取滋养。网络媒体的很多内容呈现出分散主体的系统式“分布生产”,碎片化不是网络媒体的罪过,但碎片化的信息需要经过“整合”才能更好地呈现。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共性化的内容之外提供“信息小灶”,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知识经验及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关注并培养独特的阅读个性,引领大学生的阅读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全媒体时代,图片代替文字成为主要内容,超文本代替纸质成为主要载体,解构代替结构的方式成为主流,这些改变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娱乐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和审美通感。同时,全媒体平等、互动、个性、多样性的特点,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原有的阅读观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全方位的影响[6]。随着阅读媒介的不断更新,出现了各种新形式的阅读,但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传播阅读文化的实际意义在于传播“人人热爱阅读”的理念,帮助人们做到潜心阅读,尤其是实现终身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主的需要、自觉的行为习惯才是发展和传播阅读文化的最根本目的。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多种社会问题凸显,大学生中崇尚物质、忽视人文的倾向加重,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学习焦虑、阅读迷茫和功利阅读。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阅读选择、阅读个性的内容及形式都在悄然改变,必然促使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转型。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