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优化网点劳动组合深入推进二次转型

2016-02-27周平

现代金融 2016年10期
关键词:柜面柜员大堂

□周平

浅谈如何优化网点劳动组合深入推进二次转型

□周平

网点是银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但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的快速发展,传统网点经营模式正面临着新形势的巨大考验。如何积极应对业务“离柜化”和客户“去网点化”挑战,整合网点各项资源,优化网点劳动组合,增强网点外拓营销能力,实现网点经营由“赢在大堂”向“赢在大堂”与“赢在市场”并重转变,成为各家金融机构关注的问题。

一、网点劳动组合优化的必要性

(一)业务量和访客量持续快速下滑对网点经营提出严峻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务“离柜化”、客户“去网点化”趋势日益显现。仅从某个金融机构来看,近五年,网点客访量和业务量逐年下降。2014年末全行点均柜面业务332笔,比2009年末减少114笔,降幅达26%;目前,全行网点日均客流量仅140人,其中贵宾客户日均客流量只有8.5人。

(二)网点外拓营销人力的长期缺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很多金融机构特别四大行相当部分网点是由柜员轮流兼任大堂经理,没有配备专职大堂经理;不少网点客户经理由支行客户部人员兼职,没有按相关管理要求配强配足,客户营销维护工作还很难到位。与此同时,网点营销人员往往还要承担复印、加钞、资料整理和传送等事务性工作,难以专注于营销工作。

(三)机具配备和业务分流为网点劳动组合优化创造了条件。近几年,各家金融机构均上线了发卡机、自助设备、电子设备、超级柜台、预填单等智能设备,较好地缓解了柜面业务压力,为进一步释放柜面人员创造了条件。

(四)业务量区域时间分布的不均衡为劳动组合优化提供了空间。不同网点的业务量存在很大的区别,相对较忙的网点,客等和办理时间分别为10.35和8.72分钟;相对较闲的网点,分别为8.84和8.04分钟。从不同时间来看,全行日点均客流量123人,最高的网点157人,最低的网点101人,完全可以通过优化劳动组合进一步释放网点潜能。

二、网点劳动组合优化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客观分析柜面业务量和营销工作量,在确保网点交易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人力配置,优化劳动组合,突出网点营销功能,坚持一点一策、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

二是智能先导。坚持以智能机具代替人工为方向,通过加大智能机具的配置,充分运用网点电子渠道、自助设备、服务终端等资源,着力提高在行机具业务分流率和电子分流率,实现人力资源和劳动组合的优化。

三是营销优先。坚持以提升网点营销能力为目标,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优化劳动组合,打造网点营销团队,进一步优化大堂功能分区和营销动线,全力发挥大堂营销功能;进一步优化外拓营销和客户维护,着力提升网点外拓营销能力。

四是风险可控。遵循“风险与效率相结合”原则,在控制风险、防范案件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柜面劳动组合形式,根据业务特点、操作规定、岗位制约、服务效能等因素,合理配置人员、设置岗位、调整分工、优化流程,促进网点服务、营销、管理转型,有效提升营业网点的劳动生产效率。

三、网点劳动组合优化措施

(一)优化柜面劳动组合。

1.科学确定柜台数量。一是核定柜台数量。测算柜面常见业务标准用时,并以此为基准计算柜员每日工作标准工时。二是推行弹性柜台。逐个分析辖内网点客流量和业务波动情况,合理确定网点每月、每周、每日业务高峰和低峰时段,同时,推行高峰时段弹性柜台和弹性柜员制。三是严守临柜底线。按照风险管理要求保证营业间人员数量。

2.实行网点轮休制度。一是在全行推广节假日、周末网点轮休制度。二是鼓励各行根据不同区域经营实际,安排业务量较少的乡镇网点进行轮休,安排有条件的城区网点中午临时休业。三是对部分人力资源紧缺的行,可实行代班团队制度。

(二)加强网点大堂精细化管理。

1.运用先进的电子设备辅助业务办理。例如,部分银行使用的PAD设备,客户到访后,大堂人员可以立即收到信息提醒,并提前帮客户处理业务,柜面端可以直接收到这些信息,等客户到柜面可即刻办理业务,减少柜员询问客户时间。

2.设立快速通道。目前一些大型超市设立快速结算通道,即把购买少量商品的客户与购买大量商品的客户区分开,前者在快速通道结账,虽然客户等候时间不变,但减缓了排队现象。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设立了快速办理通道,使排队情况有所缓解。

(三)整合网点营销队伍。

1.全面充实营销人员。一是通过分流柜面业务、增配智能机具、推行后台前置、实行轮休制度、提升业务办理效率等措施,压内增外。各行可以设定一个标准的业务量,根据每个网点的不同情况,释放人力。二是对设立弹性柜台的网点,其弹性柜员非上柜时间优先补充大堂经理、客户经理、低柜理财顾问等营销岗位,以确保大堂营销和外拓营销力量。

2.明确营销岗位规范。网点劳动组合优化调整后,要重新梳理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确保岗责清晰。网点个人客户经理以对私为主兼顾对公,对公客户经理以对公为主兼顾对私,大堂经理是实施网点大堂营销的关键人,应由业务水平高、营销能力强、服务意识佳的人员担任。

3.强化专业队伍技能培训。一是通过优化调整员工年龄和知识结构,控制机关人数,减少基层后台人员占比,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网点营销团队。二是在提升营销能力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客户分类营销,加快落实大堂营销、分群营销、联动营销和项目营销。三是在业务培训上下功夫。通过内训师、外聘讲师、银行内网培训平台等形式,提升网点干部员工综合素质、履职能力。

(四)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利用标准化管理思想实施临柜业务标准化改造,去繁就简,实施标准化作业,强化柜员主动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规范柜面业务操作,组织员工进行服务演练,建立标准化营销服务模式,提升员工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

(五)加快智能机具分流。

1.加快智能机具配置。加大智能设备的投放,统筹分配自助设备。加大科技开发,在微信、网银、智能服务区等渠道实现业务预处理功能。分析存量自助设备功效,分析饱和度,科学整合设备资源。

2.优化网点布局、分区。一是结合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同业竞争态势,通过迁址、升格、改造等方式,优化经济强镇的网点布局,加快调整低效网点。对低效网点、网点数量过于密集的地区进行撤并调整,逐步向重点地区、乡镇迁移。二是推进金融便利店建设,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将金融便利店建设纳入整体网点规划框架,注重与物理网点、自助设备及助农取款点相互结合。试点推广重点乡镇网点“一拖一”、“一拖二”模式,布局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优势互补、广泛覆盖、有效辐射的服务格局。三是打造特色网点。组织专业条线部门配合网点绘制金融生态图谱,根据网点区域资源禀赋、金融生态环境和内部管理水平,明确网点职能定位,因地制宜实施客户和业务特色化经营。四是根据客户需求变化优化网点分区。虽然电子渠道很重要,但是电子渠道不可能完全替代物理网点。金融机构需要合理地布局网点,构建“水泥+鼠标+拇指”的多层次、立体式服务渠道体系。

3.提升电子渠道分流。一是明确业务分流原则。按照“电子渠道、自助机具、低柜、高柜优先顺序依次递减”的原则,明确业务受理流程,网点大堂经理做好一次分流引导,柜员做好二次客户辅导教育。二是向自助机具分流。网点大堂经理用心观察,对于可分流业务,要抓住时机与客户沟通,激发客户使用自助设备的兴趣,逐渐培养客户自助办理业务的习惯。三是向网络渠道分流。加大掌银、网银营销力度,引导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平台办理大部分非现金业务,明显提高客户动户率,通过公私联动营销代收代付类业务。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镇江分行)

猜你喜欢

柜面柜员大堂
商业银行加强柜面操作风险管控的策略
卡里没钱
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东宇物流办公大堂空间设计
笑一个吧(2则)(1)
社保综合柜员制的深化与创新——基于上海市的实践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农行如何提升柜面分流率
酒店大堂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酒店大堂快题设计
浅析营业网点柜面劳动组合的优化——以乐山市农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