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协商民主的政治生态系统研究

2016-02-27张韬闫晓玲

行政科学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协商网民民主

张韬 闫晓玲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网络协商民主的政治生态系统研究

张韬 闫晓玲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网络政治的进步,形成了网络协商民主的新形式。网络协商民主以扩大公众参与、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以信息为中心,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政府和网民为参与主体,同时受传统协商民主和网络政治规范的制约和影响,在协商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作为政治系统的子系统,具有整体性、联动性、可控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规范公众参与的秩序、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促进公共政策执行的功能。

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系统构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6月,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基础资源不断丰富,稳定增长。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1]。互联网基础设施与资源的丰富和完善,为网络协商民主提供了多样的协商平台。网络的普及,为网络协商民主提供了良好的协商环境。网民数量的增加,为网络协商民主提供了广泛的协商主体,这一系列条件共同促进了网络协商民主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现在是网络协商民主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应运而生。

一、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内涵

(一)网络协商民主的内涵

网络协商民主是当代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兴产物。目前,关于网络协商民主研究的文章比较少,因此,对于“网络协商民主”的界定,学界尚无统一定论。王艳萍认为,网络协商民主是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实践协商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2]。管志利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网络协商民主是基于互联网的协商民主,它既是网络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结合,也是网络民主的制度创新和协商民主的媒介延伸二者的结合[3]。王艳萍和管志利都从互联网和协商民主的关系出发对“网络协商民主”进行界定,看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是概括得还不够全面。

因此,本文从协商民主的深层含义入手,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对“网络协商民主”的内涵作如下界定:网络协商民主是指合法平等的网络协商的主体(政府、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就共同关心的社会公共事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协商、对话、讨论等活动,最终实现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民主形式。

(二)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内涵

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理论运用到政治领域的新发展,关于何为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这一问题尚无标准答案。史达对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做过明确的界定: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互联网政治成员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产生信息,并借助信息的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最终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4]。本文参照这一概念对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进行界定: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就是在网络空间内,由政府和网民两大协商主体以及协商环境构成的,以信息为核心的政治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网民和政府通过信息在网络平台的传递而相互联系、不断协商、不断磨合,最终形成和谐的协商路径和协商机制,进而形成良性的协商系统。

二、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生态位”的概念和理论最初被应用于生物学的范畴,它说明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所处的地位、所承担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异的[5]。那么,运用到网络协商民主生态系统中,生态位即是指每个要素在这一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整个网络协商民主生态系统中,我们所指的要素主要有:互联网、信息、网民、政府、网络政治规范、传统协商民主。

(一)互联网

互联网为网络协商提供了媒介和平台,是网络协商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网民和政府通过网络进行对话和协商,互联网承担着协商桥梁和中介的作用。互联网主要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构成,软件包括使交流、出版和网上交易成为可能的程序、应用和协议等,硬件包括电话网络、光缆、线路、计算机、服务器和卫星等。互联网营造的网络虚拟空间主要有网络公共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在这些虚拟空间里,网民及政府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还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形式对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宣传。互联网为网络协商的进行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二)信息

信息是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核心,网民和政府为了公共利益而围绕信息开展协商活动。对于信息的界定,不同学科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形式,本文所使用的主要是传播学的概念。我国的传播学家和新闻工作者认为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其范围包括消息、意见、观念、知识、资料、数据等。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里的协商信息和传播的信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网络空间的信息又有真实和虚假的区分。

1.真实信息

真实的信息是网民和政府达成协商一致性结果的关键。真实的信息一定要基于客观的事实,这样才有价值。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真实的信息来源一般多为政府正式发布、网络媒体的真实报道和网民基于事实的传播等。

2.虚假信息

虚假的信息会扰乱网络协商的秩序。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准入标准低造成虚假信息层出不穷。虚假信息是一些网民根据根本不存在的或者从来没发生的事情凭空捏造的信息,它会歪曲事实并误导网民,导致网络协商的秩序混乱。

(三)网民

网民是指那些积极参与网络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的、积极建构和呈现其网络活动的网络使用者群体或个人[6]。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网民是网络协商活动的主体,并且所有网民都平等地拥有自由地发表言论的权利。网民通过与政府进行对话、协商、博弈,达成大多数网民的共同诉求。在参与网络协商活动的过程中,网民可以通过向政府部门提出政治诉求、发表对公共事务以及对政府部门的建议、宣传或执行政府的政策等多种方式进行协商。在协商的过程中,由于网民的年龄、性别、学历、关注点等不同,网民又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对于网民群体的划分,常见的主要网民群体有:网络精英、普通网民和网络水军。

1.普通网民

普通网民一般没有特定的群体,他们对于公共事务和新闻事件的关注程度比较低,进行网络协商活动也大多是出于兴趣、好奇或者跟风。这类网民经常是转发或者回复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帖子,没有特殊的倾向性。同时,普通网民将互联网作为了解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策的一种手段或者平台,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

2.网络精英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政府的话语权不断下放,网络精英就是一定程度上掌握网络话语权的部分群体。他们不仅拥有高超的网络技术,还有对新闻事件有极高的敏锐感,因此,他们能够准确分析网络事件的发展。网络精英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对具有吸引力的事件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引起网民和政府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影响网络舆论,引领网络话语权。

3.网络水军

网络水军又称“网络贴手”,是指在网络上通过发帖、顶帖、评论、留言、写博等工作,为客户提供网络宣传及推广服务的网民群体[7]。网络水军分为推手和打手两类,他们为了经济利益,利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由,来营造话题,为商家进行推销或者恶意打压竞争对手等。这类网民善于制造舆论话题,吸引其他网民的注意,但是其合法性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值得反思。

(四)政府

各级政府为了适应互联网的发展,纷纷向电子政府转型,电子政府具有和实体政府相同的职能和责任。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政府是网络协商活动的重要主体,并且对协商活动的开展和系统的运行具有协调和主导的作用。在参与网络协商活动的过程中,政府主要通过运用发布新闻、解读政策、调查民意等主动的方式和回应网民、权威辟谣、被迫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等被动方式进行协商活动。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政府具有参与者、协调者、处理者等多重身份,因此,政府要正确处理好与网民、与信息的关系。

(五)网络政治规范

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各协商主体平等地拥有自由的言论权,但是,这种言论的自由是相对的,应该受一定的约束。网络政治规范是使整个系统良性运转的约束性因子,是各协商主体在协商过程中所应该遵守的规范,网络政治规范的存在能够规定且明确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系统各要素的生态位。网络政治规范的形式主要有保障性法律、约束性准则、规范性制度等他律形式和网络协商主体的自我约束等自律形式。

(六)传统协商民主

对于传统协商民主界定比较全面的是陈家刚,他指出,协商民主是在政治生活的过程中,自由平等的行为者基于权利和理性,在一种由民主宪法规范的、权力相互制约的政治共同体中,通过慎思、对话、讨论和辩论等过程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合法决策的民主形式[8]。传统协商民主是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系统的重要环境要素,网络协商民主是传统协商民主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形式,因此,网络协商民主各主体在进行对话和协商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传统协商民主的影响。

三、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特点

(一)整体性

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互联网、信息、网民、政府、网络政治规范、传统协商民主等构成要素按其生态位定位组合而成的整体,这一整体的功能要大于各构成要素的机械相加之和。它整体性表现为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激发而产生的整体效应[9]。为了使整个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得以发挥,需要各要素不断配合,相互协商,不断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

(二)联动性

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各部分运行是一个良性的、像齿轮一样的联动状态。当网络的发展足够成熟,信息、网民、政府、网络政治规范、传统协商民主等因变量就会围绕着网络这个自变量而不断变化,整个系统的运行就会达到高度稳定的联动状态。当整个系统的协商环境发生改变,协商秩序发生混乱时,协商系统内部的各变量会自发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彼此磨合,同时,在磨合中不断出现平衡、打破平衡、追求平衡、再次实现平衡的循环状态,最终重新实现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联动性。

(三)可控性

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理论上各协商主体是平等的,但在实际运行中,政府作为协商主体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因此,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可控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政府要通过筛选与甄别控制信息的来源,减少负面虚假信息的传播,尽量传递给网民正面的真实信息和政府的政治愿望。其次,政府作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还要对协商过程进行控制,解决网络舆论战争,规范网络协商的秩序,为协商活动创造良好的协商环境。最后,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政府又处于网民和媒体的监督之下,具有反控性。控制性与反控性共同构成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可控性特点。

(四)时效性

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时效性是指协商内容的效用依赖于时间并有一定的期限,其价值的大小与提供信息的时间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协商主体会及时在网上发布并传播所关注的信息,其他主体对于网络信息能够迅速接收并表达意见。当各方协商主体的意见出现分歧时,不同主体会自发地进行协商讨论并形成针对网络协商内容的反馈。各协商主体对关注信息的传播、接受、表达和讨论实质是借助前沿事件表达各自政治主张和政治诉求的过程。从网络协商内容的发布、接收、意见表达到讨论反馈等一系列过程,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四、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规范公众参与的秩序性

网络的便捷性和低廉性使得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范围不断扩大。网民参与数量的增多,网络虚假信息的肆意传播,以及网络水军的出现,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公共参与的秩序受到破坏。而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规范公共参与秩序的功能就是通过对网民和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以及对协商活动进行制度化的规定来得以实现的。约束网民和政府的行为,不是限制其言论自由,而是减少虚假信息,使协商主体对自身的言行负责,协商活动制度化的目的不是形成僵化死板的唯一协商模式,而是探索出一条规范化的协商路径以便创造出良好的协商环境。

(二)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规范的参与渠道,使公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政府的公共决策中。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网民就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公民在网络社会中的映射,因此,网民的意见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大多数公民的意见。政府能够通过协商活动听取来自各个层次的网民的意见,接收到大多数网民的政治诉求,这些意见和政治诉求对于政府的公共决策有很大的价值,能够促进决策的民主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进而有利于公共政策的执行。

(三)促进公共政策的执行性

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是政府广泛听取民意的结果,也是政府对网民政治诉求的最好反馈。通过协商制定的公共政策符合政府和网民的共同利益,而且,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为政府推广宣传公共政策提供了途径和平台。因此,对于政策的执行过程,网民容易接受,政策执行效果会更好。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使得网民的政治诉求被政府所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网民对政府的信任,有利于协商活动的开展。

五、结语

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网民、政府、网络媒体、信息、网络政治规范以及传统协商民主组成的政治生态系统。这一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是:结构的整体性,即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运行的联动性,即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各要素围绕着网络这个自变量而不断变化,整个系统的运行会达到高度稳定的联动状态;过程的可控性,即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尽管各协商主体是平等的,但政府对于协商结果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内容的时效性,即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从网络协商内容的发布、接收、意见表达到讨论反馈等一系列过程的效用依赖于时间并有一定的价值期限。同时,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能够促进政治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规范公众参与的秩序、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促进公共政策执行等功能。在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中,每个协商主体都能找到适合的生态位,相互之间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网络协商民主的政治生态环境。虽然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的大小、结构是随着不同的协商活动而调整的,但是其特点和最终发挥的功能是相同的。现阶段,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构建一个成熟理性的网络协商民主政治生态系统对于网民、政府乃至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

[1]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2016-09-2].http://www.cnnic.net.cn/ 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 pdf,.

[2]王艳萍,王平.网络协商民主的发展与完善[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6-68.

[3]管志利.网络协商民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以场域理论为视角[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3):67-77,127.

[4]史达.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互动机制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0(3):76-84.

[5]吴杰华.政治生态视阈下的协商与民主:兼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石和价值[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4):43-50.

[6]郑傲.网络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22.

[7]戴士剑,刘品新.电子证据调查指南[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4:593.

[8]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8.

[9]孙萍,赵海艳.网络政治生态界说[J].探索,2016(4):23-29.

责任编辑 刘旭

D035-39

A

2095-7017(2016)11-0020-05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5BZZ005);2016年度沈阳师范大学重大孵化项目(ZD201606)

张韬(1969—),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危机管理、政府治理与改革;闫晓玲(1991—),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危机管理。

猜你喜欢

协商网民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