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记》对教师专业化的现代启示

2016-02-26曾雅

西部皮革 2016年18期
关键词:学记情意专业化

曾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浅析《学记》对教师专业化的现代启示

曾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学记》作为中国教育思维专门化的萌芽,它的历史价值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本文试图从《学记》的教师思想出发,并结合当今教师专业素养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今天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学记》;教师专业化;启示

《学记》是《礼记》的第十八章,是中国古代关于教育教学的一篇经典著作。《学记》全文共1229个字,文章虽然短却力透纸背。不仅有先贤们对教育教学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同时还对学校设置、教育教学考察、教师教学成败的原因、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叙述。具体涉及到我国古代教育的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等等,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入木三分。而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伴随教师一生。①从20世纪80年代起,教师专业化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如何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教师专业化应具备哪些素养,该朝哪方向发展仍是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学记》虽成文于两千年前,但其中关于教师专业情意、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的思想,仍闪烁着真理之光,值得我们今天以至于未来珍视和借鉴。

1 教师专业化的先导——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专业情意具有弥散性,它对教师对待教学和学生的态度、对从事教育事业的感受、自我认同程度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素养构成的基本要素,也占据着先导地位。

在传统的师生观中,教师是权威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殊不知,《学记》中曾提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只有学习过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行不够,教过人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还有未通达的地方。知道自己的学行不够,这就能促使自己更多的去学习。知道自己的学识还有未通达的地方,这以后就能自强不息地求进步。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与促进增长的。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将“教学相长”这种理念纳入到自身专业情意中。因为“教学相长”首先是一种求学、增长学问的路径。它肯定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它们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且也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各自活动的主体和对方活动的客体。教师通过教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完善自我。亦或者从学生身上学到新的知识。在知识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学习,教师经常被学生新颖独特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

2 教师专业化的基石——专业知识

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其专业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目标的达成。教师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专精,又要博学。教师的“底气”来自于渊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所以形成的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既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基石。

一方面,教师应具备精深的学科基础知识。《学记》中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教师只根据书本内容吟诵,自己却不深通其中精义,提出很多难题,却只讲些名物制度,而不是推究义理根本。这种现象在现在仍然存在,尤其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念讲义学生抄讲义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教学活动中,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本体性知识有效传授的。教学的最终绩效大都是用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教师只有精通本学科知识,才具有成为教师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及精神关怀者,还需要拥有较强的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知识,要能从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

3 教师专业化的关键——专业技能

教师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掌握有效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是教师专业知识能否有效的传递给学生的关键。有的教师满腹诗书,但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学记》里提到的许多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所谓“君子之教,喻也”,教学首先要注重启发诱导。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和填鸭,或者频繁发问,只赶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是一件苦差事,甚至怨恨老师,并很快将所学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而不强迫,师生关系就亲近融洽;激励而不压抑,学生就感到轻松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到底,学生就会自己去深思。“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自身内在起作用学生的学习才会得到发展。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多阶段、多层面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培养和解答。《学记》指出教师的“言语” 要做到“约而达”,语言简约而通达,“微而臧”,义理微妙而说的精善;“罕譬而喻”,用少量典型的例证而使道理明白易知晓。这对现代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极具启发意义,教师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便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课堂的教学效率将极大提高。同时还提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于发问的人,就像砍削坚硬的木头,先从较容易砍的部位下手,然后再着手于较难的结节部位,等到时间一长,木头自然脱落砍开。不善于发问的人却与此相反。这里强调了教师的提问应先简易后坚难,要遵循问题的内在逻辑,这样也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注释:

①朱玉东,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3,6

[1]朱玉东.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3,6.

[2]叶澜,白益民,王树.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刘震.《学记》释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曾雅(1994-),女,汉族,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G645

A

1671-1602(2016)18-0174-01

猜你喜欢

学记情意专业化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心愿之选
浅议《学记》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