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记》,读通自己
2015-03-26王珂
王珂
弗吉尼亚·伍尔芙认为,如果将一个人阅读《哈姆雷特》的感受逐年记录下来,将最终汇成一部自传。同样,每一个班主任在集中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也会时时在书中发现不同的自己,一路走来,惊喜不断。
《学记》尽管只有一千多字,但让我这样的数学教师去读,难度很大,内心深处曾经的抵触到今天还记忆犹新。
起初,我读了一个星期,离开白话文的对照,还是看不懂原文。说起这一情况时,“大管家”向我提到了王国维读《纯粹理性批判》的案例。原来,王国维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时,读了几遍后一点也读不懂。这并不是王国维不够聪明,也不是他不认真,而是由于他的知识结构不足造成的。康德的思想是建立在牛顿的时空观上的,要有西方哲学背景知识才能读懂,但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我们也像王国维一样,很多理论结果并不是我们当下就能全部读懂的,需要在坚持中逐渐地体悟。
慢慢地我意识到,作为人类教育史上第一篇初具规模的教育论文,任何一位班主任的阅读都不能绕开《学记》。否则,一位班主任的阅读体系构建是残缺不全的。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所谓“呻其占毕”就是教师只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而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多其讯言”就是只烦琐地提问,一味地教训、灌输,而不注意对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的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赶进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记》指出的问题到现在依然存在。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记》有优秀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内容。我以为,《学记》的不足之处是偏重于教学论方面的内容,对于教育基本理论及德育、体育等方面论述甚少。我认为《学记》中论述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需要,而且也有夸大教育作用的倾向,没有充分论述教育发生作用需要依附于一定条件。可能是因为篇幅短的限制,《学记》往往只是根据教育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提出要求,却少有严密的论证,因而很难全面深刻地揭示出教育与教学内在的客观规律。
尽管《学记》有瑕疵,但是,我们在《学记》古朴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多多少少可以找到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各种理论的萌芽,只不过它不是以现代系统的论证形式表述出来罢了。所以,《学记》在人类的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永恒的价值,今后仍将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阅读一本书,既要“对外”去读懂这本书,更要“对内”反观自我。比如阅读《学记》这部经典时,我反复地问自己:我是不是需要站在教育大师的立场上来关注它,才能和它“对话”?
再比如,通过阅读《学记》,我慢慢梳理了散乱的思维。我越来越意识到,作为一名学校管理人员,拥有完整的日常工作思维链条何其重要!发现问题,描述问题,确定问题解决的对象,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确定问题解决的策略,实施策略,反馈策略的实效性,确定更完善的策略,解决问题,测量问题解决到了什么程度,确定后续的跟进措施。有了完整的思维链条,我做事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因此,如何完善思维链条,是我近期在阅读中要关注的重点。
两年多来,很难说清阅读《学记》影响了我多少,我因此而改变了多少。但是,能拥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让我感觉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