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潮汕盛产创业小鲜肉?

2016-02-25张珣

创业邦 2016年1期
关键词:潮汕人功夫茶潮人

张珣

一个全国GDP排100名以后的地区涌现了75个身价20亿以上的大富豪,

还有一大批年轻创业者。

每个时代,潮汕都会涌现出优秀的商人和政治家。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亚洲首富李嘉诚,腾讯大佬马化腾,他们都是潮汕人。

而且这两年红红火火的年轻创业者,尤其是90后、做内容产业的,竟然很多都是潮汕人!

但这个区域的经济却让人大跌眼镜。

在2015年全国GDP排名中,汕头是潮汕地区唯一一个没有跌出前100名的城市——它正好排在第100名。潮汕地区其他多个市县均发展滞后,排名让人不忍直视。

但是与此同时,胡润百富榜里,潮汕四市(汕头、潮州、揭阳、汕尾)身价超过20亿的富豪名单,全榜共有75个(含家族),总财富达7478亿元,约等同于潮汕四市2014年GDP的1.46倍。

而在潮汕创业者被问到“你为什么创业”时,他们的反应很奇怪——潮汕人经常称自己为“潮人”,对于他们而言创业就是很自然而然的啊。

潮汕人为什么爱创业?

1.历史因素:

潮汕出海便利,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与潮汕相关的海上交易记载,宋代以来古籍记录和考古发现的港口众多,明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港口数量出现井喷,从宋代的6个港口发展到了清代的33个港口。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汕头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大型的移民潮,很多“潮人”移民到国外,成为契约华工。

据《汕头海关志》记载:

1864年至1911年,潮汕地区有294万人离乡背井,远涉重洋谋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反动势力猖獗,许多人被迫出洋,漂流他乡。

大饥荒时候,他们下南洋、去泰国、到香港……在潮汕,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在外面的华侨亲戚。

每一次移民大潮的出现,都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在本地实在已经活不下去,年轻的潮人只能出去闯一闯,在外谋生,赚钱买大米、油、盐寄回家里,足迹遍布各行各业。

2.文化因素:

“饿死不打工”

与中原和北方地区通过打仗赢得和平不同的是,潮人在动荡不安的历史演变中依靠经商存活下来,经商因此成了潮人的一种生存的本能。在潮汕的传统观念里,“工字不出头”,宁可睡地板也要不打工。很多潮汕人十几岁就帮助家里看店做生意,或在乡亲的店里帮忙,很早就学会了经商。开店经商成为潮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商者无域”

什么东西能赚钱就做什么。在海外,他们的工作没得选择,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当时国内环境恶劣,靠着自己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他们辛勤劳动,省吃俭用,再加上一直以来海上贸易的经商思维让潮汕人在商场上能够随时准备变化,灵活适应市场,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迅速崛起。

潮汕地区有喝功夫茶的传统,他们喜欢聚在一起喝功夫茶,谈论的不是政治或者国家大事,而是如何赚钱、哪里有机会发展。喝功夫茶成了生意场上获取信息资源的最佳途径。潮汕人的发家往往是在开一个小店的时候利用信息做成一个“大买卖”,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

“薄利多销”

潮汕人经商看重现金流。潮汕有句方言,“百赊不如五十现”。他们一直秉承着薄利多销的理念,并且将这个简单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只要有一点点利润就将货出手,细水长流。

“耳濡目染”

潮汕人的孩子从小在父母亲人的门店、工厂中长大,在这种经商环境中耳濡目染,潮汕人比其他地区同龄的孩子更早积累起经商的知识。他们亲眼目睹了父辈们在经商过程中遇到的不顺、挫折与低谷,了解父辈们如何把一个公司(门店)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如果他们自己在创业过程中也遇到类似问题,会比其他人更不容易放弃。

潮汕人自己怎么说?

快看漫画创始人陈安妮:潮汕人天生有一种敢想敢拼和比较大胆的性格,喜欢创新,喜欢抱团,大家说起是潮汕人的时候会很开心很亲切。

兼职猫创始人王锐旭:小时候就是在潮汕的商业环境中长大,家里人是做生意的,隔壁家是做生意的,隔壁的隔壁家也是做生意的。这个环境给我们这些潮汕的孩子植入了一个创业的种子,除了创业我想不到做其他事情。

潮汕人创业的特点是五个字——“闷声发大财”,比较务实低调。很多小孩从小就要帮家里打点生意,乐于动脑去运用周围的资源,把握一切可能的机会赚小钱、赚大钱。

一登创始人沈洽金:潮汕地区不似内陆资源丰富,在古代,甚至是比“南蛮”还要更南端。在这种物资匮乏,政府朝廷又鞭长莫及的地方,潮人为了生存只能绞尽脑汁,“无中生有”,因此更习惯于白手起家。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对物质、资源要求不高的创业氛围之中,潮人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古时候出海死亡率很高,因此潮人崇拜神灵,拜观音、拜海神、拜山神。在内部战乱纷繁、穷困潦倒,出海死亡率又很高的情况下,潮人有着严重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导致了潮人对外界的不信任,他们认为只有钱才是自己的,因此,他们通过做生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创业邦记者发现,潮汕小鲜肉创业者具备很多老一代潮人的特点:敢闯,敢拼,敢于白手起家。

他们中很多没有富豪或者当大官的老爸,多出自普通人家,学的也不是金融、经济类的专业。

他们看待创业,并没有像其他人看得那么神圣庄严。对他们而言,创业更像是家常便饭,这顿做得不好吃了就另起炉灶做下顿,没什么大不了。

这些在现在看来做得很成功的创业者们,都有过一段或者几段失败的创业经历:

兼职猫创始人王锐旭大二时携女友创业开格子店,最后亏得只剩下5毛钱,现在估值2亿;

礼物说创始人温城辉大二时候开发了一款二维码产品,折腾了一年,由于推广不利,10万元创业基金血本无归,现在估值3亿;

时趣互动创始人张锐在创办时趣之前创办的社交网站魔时网也并不成功,现在估值30亿。

“没有谁能够一蹴而就,也没有谁一开始就是成功人士。所有的成功都要经历失败的痛苦和时间的磨练。”——谨以此话献给还在创业道路上奋斗着或者迷茫着的创业者们。

猜你喜欢

潮汕人功夫茶潮人
小“潮人”上门打卡,编辑部上演“T台秀”啦!
嗜甜的潮汕人
觉醒的滋味
初冬新秀
“工夫茶”与“功夫茶”不是一回事
“工夫茶” 与“功夫茶”
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
茶杯里的禅道
潮汕人的生意经
潮汕人做生意赚钱技巧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