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02-25王艳利
王艳利
【摘 要】初中生物课堂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3-0093-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和深入,初中生物课程也面临着改革和进步。教师要在课堂上尽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丰富学生体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式被动学习课堂不同,体验式教学强调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切身体验,让学生通过多个感官的配合来获得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种子如何发芽时,可以在班级的一个角落开发一个微型的种植园,组织学生一起播种植物种子,让学生每天按时浇水、管理,将日常的观察记录下来,让学生了解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在体验中熟悉种子发芽的过程,学到相关的生物知识,同时也提高观察能力,增加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亲自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收获了学习的成就感,必定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了。此外,他们还会自觉地把这种求知欲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学到知识
当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感觉课程是处于新鲜和变化之中的,特别是初中生正处在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若能够帮助其形成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帮助很大。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应找准能引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并将之充分挖掘出来,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要充分利用模型等教具,让物体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的知识点没有实际的模型,如人体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细胞的分裂等。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制作课件,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开展教学,由此,既能避免知识的枯燥无味和难以理解,又能够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生物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例如,在讲生物进化和生命起源的问题时,因受传统课堂和固定思维的限制,教师讲得再费力劳神也难以表现生命的初始现象,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听得昏昏欲睡,最后造成教师怎么也讲不清,学生则怎么也听不明白。而使用多媒体手段则可以使远古画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新奇,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起源如此漫长,进化过程如此曲折,从而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直观化,促使学生更轻松、直观地理解了相关知识。
三、组织生动有趣的课内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巩固和加强基础知识的过程,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同样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精力充沛,充满了活力,思维反应快,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开展多种有趣的活动,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活动可以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的活动,课内活动即教师要在课前设计课堂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课堂上有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可以设计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竞争能力,享受胜利的喜悦;也可以设计由小组合作完成的游戏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以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意义,增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课外活动由教师先根据课的内容确定活动目标,并根据情况灵活进行,可以是2~5个人不等的活动小组,也可以是单个学生开展的自我调查,还可以让全班学生共同参加课外活动。其中,小组活动形式是开展课外活动采纳的主要形式,如植物栽培小组,实用菌栽培小组,标本制作小组,小型动物饲养小组,等等。这些小组的学生在生物老师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各项生物活动。对有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去自行设计、调查、取证,如遗传、嫁接、扦插实验,观察植物外行、解剖鲫鱼等,只有生物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个性特长才会得到较好的发挥。丰富、有趣的课堂游戏和活动能够带给学生愉悦的心情,能够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还使他们学到了生物知识。
四、设计课堂的开头和结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初,要进行有效的新课导入,同时也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备课,并重视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搜集课外相关知识,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借助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爆发的传染病情况的数据,形成对比,并利用对比引起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思考,引导学生去学习治疗传染病的生物知识。由此,通过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愿望,提高其学习效率。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则要进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小结,既要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又要将下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加以适当导入,从而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设计好的课堂,自始至终都要设计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巩固,需要有适宜的课堂气氛,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主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过多地强调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权威性和控制力,否则课堂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所带来的后果则是课堂交流的消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参与课堂教学,那就谈不上课堂交流。所以,一堂好的生物课,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创设好的学习氛围。
五、运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
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准确的教学用语,科学、有条理地表达教材上的知识点,以免出现讲解偏差。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组织教学用语,使之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可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使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够带给学生轻松的感觉,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思考的能力。当学生对生物课堂有充足的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进行学习,自觉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点,并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及时向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表扬学生,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正面评价和积极评价,带给学生自信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使之能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爱上生物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要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用自身的良好情绪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受到鼓舞。
综上所述,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和热爱,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强感官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编辑:朱泽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