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动态课堂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以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2016-02-25丁秋芸
丁秋芸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415)
基于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动态课堂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以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丁秋芸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415)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一套动态的课堂评价体系,完成动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指标的确定,可以对英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动态指标
英语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扎实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以促进学生认知与行为的有效改变,因此科学的管理监督和评价方式尤其重要。目前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分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传统的静态评价是在心理计量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方式只关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难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外语教学的需要;动态评价始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繁荣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9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主要代表人物有Feuerstein、Budoff、Carlson、Campione、Brown、Stott和Lidz等[1]。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英语教学评价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总体来说研究深度不够,描述性分析较多,系统深入的分析较少,尤其结合新时期英语教改的相关研究和针对独立院校学生特点展开管理监控与评价建模的研究较少。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称“合作学习”,前苏联称“合作教育”。综合来讲,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动、组间互动等,以组内成员的表现和小组整体表现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单维交流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课程的支撑,因此课程的选取尤为关键。笔者选取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高级英语”作为开展课堂评价的载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开展,以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
第一种:组间竞争模式。该模式主张以问题推动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提醒并鼓励学生做好笔记,把同学、老师在讨论中生成的好的观点、思路、方法和语句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倾听他人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提升捕捉、提炼资源的能力。
第二种:组内合作模式。组内合作模式有很多灵活的形式,但这些形式的开展取决于具体的授课内容。比如,role-play(角色扮演)这种形式适合于记叙文或者小说这类题材,Presentation(课堂展示)适用于说明文这类题材,Group Discussion(小组讨论)适用于有一定深度、能够启迪学生思考的文章。因为是组与组之间的较量,所以每一组都有亮点和惊喜。各组在集体智慧的结晶下会精心布置场景、准备道具,甚至对课文中的情节进行创新和重新设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种:组间互助学习。小组合作结束之后,进入到全班大组交流,此时很容易陷入“报幕式交流”的误区:小组代表各讲各的,组与组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地互动。因此,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一小组代表发言之后,其他小组代表先对前面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补充、提问或质疑,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这样一来,小组与小组之间就有了互动、对话和交流。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安排其进行两两配对互助学习,比如课文讲解的任务被分配给配对小组。当某一小组在讲解的时候,其他配对小组对其讲解进行点评。这要求每一小组都要精心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应具体明确: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小组任务,监督员负责督促小组活动的顺利展开,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发言人负责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分工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也在于分工背后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有了分工,才会有责任;有了责任,才会有担当;有了担当,才会有更好、更快的成长和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再单纯讲授知识,更像是指挥者,指挥各组如何展开良性竞争;更像是个引导者,在小组学习开展时为各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更像是评价者,对各组合作的任务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尽量具体、清晰、有针对性。不仅教师可以为小组活动进行反馈和点评,其他小组也可以参与点评。为了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他小组必然会认真听取该小组的展示和汇报。
二、动态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实验假设
通过给小组分配任务,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构建一套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动和组间互动为方式的动态课堂评价体系,提高各组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实验对象
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课程“高级英语”为样本,原因在于该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基础课,所选课文皆来自英语国家的报刊、杂志等,有词汇量大且多为专业八级考试大纲内词汇、句子长且结构复杂、篇章长、修辞手法多等特征。最初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即教师讲授语言点、知识点、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学生的任务则是不停地记笔记、课下背单词。
(三)实验方法
主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动态评价量规表格,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采取访谈形式,即访谈参与合作学习的典型组员,反馈这一动态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
(四)实验的具体实施
互相适应阶段。由于教师和学生需要互相适应一段时间,笔者是在上了两个单元之后才对学生进行分组的。
小组合作学习阶段。笔者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每3~5人一组,共分6组,并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根据组内成员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小组讨论结果的价值、作业上交情况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这5个因子为各组打分;在学期末根据这5个量化因子的得分情况为每小组打分,确立好、中、差三个等级,并作出相应奖惩措施。
访谈及反馈阶段。这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并作必要的指导、调控。在学习前提出要求:(1)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位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可以写出思考的要点)。(2)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等。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听取学生对小组活动的反馈意见。
(五)实验结果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构建一套动态评价体系。小组考核发生在每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清点各组出勤人数,课中布置任务,考核课堂表现和团队协作表现,课后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效果。其中出勤标注为到P(present)、迟到L(late)、缺勤A(absent)、请假L(Leave),课堂表现、团队协作、任务完成和课后作业的评价指标统一为A(优秀)、B(良好)、C(一般)、D(差)四个等级(表1)。
表1 动态考核指标
三、结语
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构建动态的课堂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合作的快乐和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依托下的动态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其转变学习态度。但动态的评价是基于数字和指标考核的,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怎样将指标化的“要我学”和人文化的“我要学”有机结合起来,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韩宝成.动态评价理论、模式及其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6).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ynamic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Cooperative Study
——Taking Basic Courses of English Majors as an Example
DING Qiu-y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415, China)
Abstract:Cooperative study is an effective mode to develop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ctiveness toward study. Constructing a set of dynamic evaluation system by the adoption of cooperative study mode, constructing the dynam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setting up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exes will promote th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cooperative study; evaluation system; dynamic index
[作者简介]丁秋芸(1983- ),女,讲师,硕士,从事跨文化交际与二语习得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资助重点课题“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英语课堂教学监控模型构建”(2014A143)。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1-0185-03
[收稿日期]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