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注入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6-02-23张晓荣刘瑞廷
张晓荣 刘瑞廷
CO2注入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张晓荣1刘瑞廷2
目的探讨CO2注入在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取2011年10月至2016年2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早期胃癌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1例,分别于术中注入CO2气体或空气。对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疼痛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两组术中PaCO2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时间点SaO2均大于9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h及3 h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2 h及24 h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2注入在胃癌患者ESD术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有效减少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CO2;疗效;安全性
早期胃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其治疗方法多以胃癌根治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为主[1]。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逐渐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当中,与传统外科手术方式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且创伤小,患者更易耐受[2]。然而,ESD手术所需时间较长,注入气体量较大,而大量空气的注入可能引起患者出现腹痛症状[3]。有研究表明,将空气改为CO2进行注入可有效减少内镜治疗后的不适,且该结果已在结直肠ESD术中得到证实,但在早期胃癌ESD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仍待考察[4]。故本研究对行ESD术的早期胃癌患者分别注入空气或CO2,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取2011年10月至2016年2月于作者两医院实行ESD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如下:①所有患者均经明确病理诊断确诊为早期胃癌;②符合ESD治疗指征;③排除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④排除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的患者。本研究已经过两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得到了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将纳入研究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1.2±8.5)岁;对照组41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2.4±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常规内镜检查,以明确病灶部位。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在气管插管下行全身静脉麻醉,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ESD操作使用仪器为潘太克斯EPK-1000电子胃镜,操作过程如下:首先使用氩离子凝固器在病灶周围5 mm处进行标记,在标记点外侧黏膜下多点注射甘油果糖和亚甲蓝混合液,使病灶明显抬起,之后使用IT刀或勾刀对病灶行黏膜下剥离,同时观察组注入CO2气体,对照组注入空气。该操作可反复进行,以完整剥离病灶为目的。完整剥离后使用氩离子凝固止血或电凝止血,出血较多的情况下可使用金属止血夹夹闭创面。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禁食、止血、抑酸、抗感染等治疗。
三、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疼痛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
1.血气分析
于术中、术前及术后采集患者动脉血,使用血气分析仪对患者动脉血CO2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检测。
2.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1 h、3 h、12 h以及24 h腹痛程度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说明疼痛越剧烈。
3.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到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发热、白细胞升高、出血、穿孔等。
4.生活质量恢复情况
采用KPS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以术后KPS评分增加>10分为改善,增加或减少≤10分为稳定,减少>10分为无效,有效=改善+稳定。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两组术中PaCO2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中及术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时间点SaO2均大于90%,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注:a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b与本组术后相比,P<0.05。
S a O2(%)术前术中术后术前术中术后观察组4 2 3 8 . 2 ± 4 . 5 4 3 . 2 ± 5 . 7ab3 9 . 8 ± 4 . 7 9 5 . 2 ± 3 . 7 9 4 . 4 ± 2 . 8 9 7 . 1 ± 2 . 5对照组4 1 3 7 . 6 ± 4 . 2 4 5 . 1 ± 5 . 8ab4 0 . 1 ± 4 . 5 9 6 . 0 ± 3 . 2 9 4 . 8 ± 2 . 6 9 7 . 3 ± 2 . 0 t值-2 . 2 4 9 1 . 0 6 7 0 . 5 1 1 1 . 5 3 4 0 . 1 6 7 0 . 0 5 8 P值-0 . 1 0 9 0 . 4 5 2 0 . 8 2 6 0 . 2 9 0 0 . 9 4 4 0 . 9 7 9组别n P a C O2(m m H g)
二、两组VAS评分比较
对ESD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腹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1 h及术后3 h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
组别n术后1 h术后3 h术后1 2 h术后2 4 h观察组4 2 1 . 4 ± 0 . 8 1 . 2 ± 0 . 6 1 . 0 ± 0 . 5 1 . 0 ± 0 . 4对照组4 1 2 . 5 ± 0 . 9 2 . 3 ± 0 . 7 1 . 3 ± 0 . 7 1 . 2 ± 0 . 5 t值-5 . 6 4 9 6 . 0 2 3 3 . 8 4 2 1 . 3 0 5 P值-0 . 0 4 5 0 . 0 4 1 0 . 0 6 8 0 . 3 3 6
三、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为17.0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四、两组生活质量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恢复有效率为85.71%,略高于对照组的78.05%,但两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恢复情况比较[n(%)]
讨论
ESD是以内镜黏膜切除术(EMR)为基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常用于早期消化道肿瘤及黏膜下肿瘤的治疗当中[5]。在执行ESD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注入气体以充盈管腔,才能具有清晰的消化道黏膜视野,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6]。以往ESD术中多注入空气,但是由于氮气占空气体积的绝大部分,而氮气不能被人体所吸收,需从肛门排出体外。但其排除较慢,在胃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常会引起患者腹痛腹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发生[7]。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显示,在肠镜治疗过程中注入CO2可有效缓解充气过程中的腹痛腹胀现象。但其在早期胃癌患者治疗中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以及注入CO2是否会引起PaCO2分压升高仍未被证实。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注入CO2的患者PaCO2结果仍处于正常范围内,且SaO2均大于90%,提示CO2注入并不会使患者出现CO2潴留而引起酸中毒。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CO2具有极快的黏膜吸收速度,可被肺循环排除体外[8-9]。在腹痛程度比较方面,注入CO2的患者在术后较早期(1 h及3 h)疼痛程度明显较注入空气的患者低,这可能与空气不易排出有关;而自术后12 h开始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空气已大部分排出,故腹痛腹胀症状也有所缓解。
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并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本研究例数过少有一定关系。两组中个别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出血及穿孔现象,但经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或对症治疗均得到缓解,提示患者对CO2注入ESD术具有良好的耐受程度。最后,在生活质量恢复情况的比较方面,两组亦无显著差别,提示CO2注入ESD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CO2需经肺排出,故对于合并肺部疾病的患者不应采用CO2注入[10]。
综上所述,CO2注入在胃癌患者ESD术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有效减少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范现英,董胜利.早期胃癌微创治疗进展与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4):300-303.
[2]唐健,刘枫,李兆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器械和操作技术的新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3):194-197.
[3]倪阵,陈虹彬,刘炼炼,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153例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疗效对比[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2):122-124.
[4]Takeuchi Y,Iishi H,Tanaka S,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adverse events of colorectal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retrospectiv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J].Int J Colorectal Dis,2014,29 (10):1275-1284.
[5]徐佳昕,蔡明琰,周平红,等.内镜下切除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11):1174-1176.
[6]黄颖,顾红祥,郭智慧,等.二氧化碳注气在ERCP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12):664-667.
[7]严和中,唐郡,解传磊,等.超声内镜联合EMR及ESD诊治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1):38-40.
[8]苏利伟,任应娜,李真.不同通气量配合低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运用[J].西部医学,2016,28(2):251-253,256.
[9]晁延军,李英,马富平,等.免气腹与CO2气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8 (3):41-45.
[10]张英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后不同呼吸参数对气道压和PaCO2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930-931.
2016-06-01)
(本文编辑:郑浩轩)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6.026
1 727007铜川市妇幼保健院外科
2 710000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