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

2016-02-23艾亚中浙江理工大学

消费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自尊留守儿童

艾亚中 浙江理工大学



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

艾亚中 浙江理工大学

摘 要:本文对中国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通过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相关的经验,对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于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适应社会。

关键词:自尊 心理控制源 留守儿童 社会使用

一、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情况以及背景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也在逐渐进行着转型,而留守儿童就是社会转型阶段我们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负面的结果。农民到城市里打工挣钱把孩子留在农村没人照顾,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只是因为三农问题以及农民工问题等问题太过突出而被忽视了。现阶段,我们国家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不管是从心理学方面,还是从教育的角度考虑,都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系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留守儿童跟正常儿童相比,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出现了无法适应社会的情况出现。为了能够改变留守儿童无法适应社会的情况,本文通过积极心理学作为研究的基础,来关注留守儿童适应社会的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以及支持的系统能够使得这个人不去进行不良行为以及不得心理疾病,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我们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把留守儿童看待成一个能够自我成长的个体,通过挖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心理品质来抵御独自留守的具体情况,和普通孩子一样,能够健康的成长。

二、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影响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问卷调查以及正式测试,研究对象为山东、山西、浙江、重庆等地中学的学生。

(二)研究的方式和过程。本次研究的分别对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测试,整个测试非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测试是负责测量儿童的自尊以及心理控制源,第二个测量负责测量儿童的社会适应情况。

(三)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刘胜儿童社会适应影响的研究结果。根据测量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为,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于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自尊和心理控制源的指数越高,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就越好[1]。

三、如何界定留守儿童

想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必须先要界定留守儿童的标准,如果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准确的界定,那么就会对研究和分析的结果造成影响。从时间上来定义的化,我们可以把留守的时间分别定义为六个月和三个月,通过研究就可以发现,留守时间在三个月或者三个月以内的留守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品质都没有明显的区别,而留守的时间在6个月或者六个月以上的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品质各个方面都会出现问题,自尊心的测量结果显著下降,很多的留守儿童也出现了烦躁的情绪。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源于长时间处于留守环境而产生的。这些儿童往往对自己的命运看待的非常消极。在这些情况出现之后,儿童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社会的情况。具体的表现为无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心理支援的测试得分也很低。处于这个阶段的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离开感到非常的不适,所以我们把六个月的留守时间定义为界定留守儿童的标准[2]。

四、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区别

近些年来,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和相关人士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具体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的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大部分都在初中的时候选择了退学,并且在心理健康的方面,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也会比较极端,一部分留守儿童会非常自卑,另一部分留守儿童会严重的自我中心,不管是从道德的方面来看,还是从情感的方面来看,留守儿童的行为都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通过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区别在于,留守儿童的自尊以及心理控制源都要比正常儿童低。同时,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比正常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极度缺乏,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说,长时间处于留守环境当中的留守儿童通常都会对社会以及生活失去希望,从不适应社会开始逐渐对自己自暴自弃[4]。

五、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对于留守儿童的保护作用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对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就已经很成熟了,现阶段对于心理控制源的理论基础以及各方面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控制源还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通过研究证明自尊和心理控制源是可以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提升和保护的,笔者通过对自尊和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自尊和心理控制源这两种心理品质是可以为处于留守环境的留守儿童带来帮助的,可以有效的缓解他们独自生活的心理状态,并且能够使得留守儿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逐渐的适应环境,搭建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以及责任感等方面。总的来说,自尊和心理控制源是可以对留守儿童多面对的留守环境以及其他不利的影响进行一个有效的缓冲,对于留守儿童进行一个有效的保护[3]。

六、结束语

总的来说,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比正常儿童低的,因为两者的心理品质也不相同,但是从儿童的自尊心以及心理控制源的角度出发,这些心理因素对于留守儿童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帮助的。所以在我们国家社会转型阶段,整体的大环境还无法得到改变的情况下,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一个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他们在留守环境中健康的成长具有非常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等.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3-40.

[2]侯珂,刘艳,屈智勇等.留守对农村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倾向值匹配的比较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6):646-655.

[3]徐礼平.心理弹性理论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6):14-15,18.

[4]余小鸣.关注留守和流动儿童生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的脆弱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7):587-589,596.

猜你喜欢

自尊留守儿童
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