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经济政策趋势及商业银行应对之道
2016-02-22王桤伦潘啸松
王桤伦 潘啸松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提出了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目标,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需要认真研究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本次会议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如果说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并深刻阐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的话,那么2016年的会议则聚焦于回答经济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
总体而言,本次会议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调,为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会议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定”,即“定战略、定战术、定保障”。
定战略:稳中求进,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内容来看,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目前,一方面全球经济处于艰难复苏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远未消除,全球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据预测,未来5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将下降至3%左右。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2015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5.6%;外贸仍在低位徘徊,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7.6%;消费保持相对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在综合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本次会议坚持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但是,本次会议“稳中求进”的内涵却与往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突出强调了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会议公告中“结构性改革”共计出现了15次,“供给”出现了11次。未来国家将着力推动供给侧的改革来释放新的红利,主要通过扩大有效供给和调整供给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破除对人口、制度、土地、资本和创新等要素的抑制,提高经济长期增长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
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2020年GDP较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预计未来五年,我国GDP平均增速仍将保持在6.5%以上。期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态势,短期内经济继续震荡探底,中长期随着结构调整和全面改革的推进,经济将逐步触底回升。
定战术:实施五大政策和五大任务
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宏观政策要稳,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三是微观政策要活,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四是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
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需要抓住关键点,2016年政府将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
宏观政策稳中有变。本次会议延续了实施五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但从细节表述来看,明显强调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2016年,在宏观调控政策组合中,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将更加稳健。
第一,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2016年积极的财政将加力增效,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用于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和激发企业活力。首先,财政支出将继续增加。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精准扶贫等领域;减税降费将主要用于小微企业减税、创新创业企业减税、营改增减税,以及清理不合理收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项目。预计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增速为6.5%左右,比2015年降低1.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率突破3%,中央财政赤字规模超过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规模可能达到万亿元,合计减税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其次,加大债务置换。考虑到2016年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即便增加财政赤字,对稳增长的作用也有限。预计2016年将在2015年批准的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基础上,增加至少2.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额度。此外,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长期专项建设债以促进投资,预计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1.5万亿元,并通过PPP等方式撬动2.5万亿元以上投资。
第二,货币政策将更加稳健。2016年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首先,2016年的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由于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以及扩大财政支出可能带来通胀回升,降息的空间极为有限。2016年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降准、定向实施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等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信贷结构,服务实体经济。预计年内降准频度会高于2015年,可能会有1~2次降息,净息差可能下降37bps,M2增速从12%上升到13%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约为11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量16万亿元左右。其次,进一步扩大汇率双向波动区间。美联储时隔10年首次加息,人民币兑美元面临一定贬值压力。2016年,企业负债将趋于本币化、资产将趋于外币化,汇率波动幅度将进一步扩大。多数机构预测,人民币兑美元将在波动中有序贬值5%以上,企业外汇避险产品需求将大大增加,要求银行具有更加专业的人才结构和产品研发能力。
供给改革将唱主角。第一,“去产能”是首要任务。本次会议将“去产能”作为下一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以强调,这在历届经济工作会议上尚属首次。据有关机构统计,2015年用于偿还利息的贷款、债券和影子金融规模可能达到创纪录的7.6万亿元。钢铁、水泥、玻璃、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80%。未来,政府将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思路,处置僵尸企业,扶持优质企业,使产能与需求大体均衡。具体政策包括降低退出壁垒、奖补引导、兼并重组、海外转移等加减乘除多种方式。化解过剩产能或将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降低全社会杠杆率,优质资产资源进一步稀缺,对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信贷管理和不良资产处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化库存”成为重头戏。化解房地产库存首次作为次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出现在公报中。“住房”一词在会议公报中出现了7次。2015年末我国商品住房总库存将达到39.96亿平方米。其中,现房约4.26亿平方米,去周期化约23个月;期房约35.7亿平方米,需要4.5年来消化。因此,如何便利2.5亿非户籍人口购房和租房成为关键。首先,政府将稳步推进人口城镇化、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和二孩政策,激发城市居民特别是新市民的住房和消费需求。其次,政府将鼓励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产商适当降价。政府可能收购房屋用于公租和棚改,通过退让土地出让金、贴息、退税等方式加速成交。住房交易量上行将为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等相关业务带来机遇。再次,政府将鼓励房地产开发行业兼并重组。支持部分房地产企业由开发、新建为核心向设计、租赁和维护为核心转型。商业银行房地产业务模式也要随之调整。
第三,“降成本”或将大规模实施。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累计取消、停征和减免了42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地方层面也取消和减免了一大批收费项目。但是,目前企业仍然普遍反映感受甚微。本次会议对降低企业成本的各项措施更加定向和具体。首先,2016年将进一步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精简审批申请和备案材料。这将便利各类微观主体参与市场活动,提高经济活跃度。其次,推行发行注册制改革。将便利直接融资,降低财务成本,对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产生冲击。再次,出台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政策。这将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造成负面影响。第四,政府将正税清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放开能源价格管制、利用财政资金补贴物流成本等。
第四,“补短板”以创新为核心。2016年,政府促进短缺领域的有效供给。其中,核心任务是促进“创新”。首先,补上“扶贫攻坚”、“三农”短板。今后五年,我国将扶贫搬迁1000万贫困人口。按照每户20万元的投资规模核算,大概能拉动6000亿元有效投资。同时,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产品等产业,农村地区有条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其次,补上技术设备、基础设施、人才等短板。未来五年,国家将投资约6万亿元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支持,投资上千亿元支持智能交通业发展。同时,企业技术改造和科研创新,需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将带动教育、培训、科研、文化传媒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第五,“防风险”强调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其核心是降杠杆。首先,加大信用违约依法处置。2014年年末,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比重已达149.1%。2015年以来,信用违约事件不断增多。在未来“去产能、调结构”的过程中,企业逃废债现象可能高发。其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防范系统性风险。资料显示,我国网贷平台已超过2000家,累计成交量上万亿元,一些非法集资、庞氏骗局趁机披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外衣。当前,跨领域、跨市场、跨机构的风险传染的可能性在逐步增加。再次,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据统计,2014年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率约为86%。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升至1.59%,较上年末提高0.34个百分点,山东、浙江和广东等地不良规模突破千亿元,个别地方存在发生局部风险的可能。
定保障:突出四大领域改革和双向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首先,打造功能完备的股票市场,便利企业融资。预计到2020年,我国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重将提高到100%左右;其次,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推进银行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再次,探索有利于金融业统一监管的监管体制,有利于商业银行推进综合化经营,加大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参与度等。
国企改革方面。2016年,将展开混合所有制、中央企业兼并重组、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等10项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是电力、油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2017年,各级政府80%的国有资本要实现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集中。
财税改革方面。2016年,将基本完成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和任务,包括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等。财税改革将以增强地方政府发展能力为目标,促进人口城镇化和企业创新升级等一系列重大事业的进展。
养老保险改革方面。主要是提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降低企业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率,推进养老保险异地支取和社保一卡通异地刷卡就医等。
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首先,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代表的国际产能合作。2016年,政府将进一步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和金砖银行的融资支撑作用,加快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根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2025年亚洲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接近8万亿美元,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投资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其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截至201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在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全球离岸人民币资金规模已经达1.2万亿元,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债券总市值约为4000亿元人民币。
城市工作受到格外重视。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后再次与经济工作会议套开。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占GDP近90%,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以2.8%的面积集聚了全国18%的人口和36%的GDP。预计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据测算,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每增加1名城市人口,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
首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提高户籍城镇化率。为了将土地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相平衡,未来将把建设用地指标和财政转移支付额度与落户人数挂钩,这将促使地方政府完善社保体系,加大城市人口的养老、环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变政府赶农民进城为请农民落户。其次,加大PPP融资模式创新和推广。未来城投平台将转向大力投资养老、环保、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以及地下管网、网络基础设施等短板基建领域。政府将改革投融资体制,扩大专项金融债的发行规模,调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本比例,加速折旧,加快推广PPP模式。
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2016年,内外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依然很大,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旧产能、旧库存、旧杠杆”被化解清理,而“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新融资”将孕育而出。因此,商业银行应深化战略转型,提高创新能力,调整业务结构,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契合供给侧改革,推进综合化经营。从西方国家演变经验来看,供给侧改革在金融领域的最终落脚点往往是综合化经营。银行应抓住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历史机遇,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加快资产管理、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信用卡等子公司的申请和筹建工作。加强子公司管理,提升子公司专业化程度。加快搭建综合金融平台,提升中后台集约化程度,进一步优化IT系统建设,构建“商行+投行”、“境内+境外”、“银行+非银”、“表内+表外”的综合化服务平台,建立有利于协同的考核激励机制。
强化风险防控,加快信贷结构调整。2016年,将是银行经营异常艰难的一年,也是银行风险防控充满挑战的一年。银行要增强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意识,优化行业授信指引,把握国家结构性改革要求,顺势而为。高度关注风险隐患,加强与重点“去产能”、“去杠杆”区域的地方政府和发改、财政、国资部门的联系沟通,了解当地“僵尸企业”破产重组的规划和政策,做好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信贷退出安排。加快调整信贷结构。继续扩大“大行业、大项目、大客户”业务占比,加大交通、水利、环保、市政、能源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加大对健康服务、现代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制造业产业升级。对区县级平台项目,要严格控制。继续提高个人贷款占比。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加大与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合作,探索借助互联网手段,积极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确保处置工作进度。
优化创新机制,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未来,一系列的金融体制改革将循序展开。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快创新,全面提升适应经济结构性变化的能力。优化创新机制,加强市场创新态势研究,健全创新工作机制,科学划分创新产品维度。创新一批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社会影响广的拳头产品。加大创新激励,建立创新产品管理和评价制度,定期评选创新分行、创新团队、创新能手和创新项目等。培育创新文化,积极营造鼓励创新、促进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培养学习型的工作团队。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为了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汇率、利率市场环境,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增强资源配置的宏观适应性。抢抓优质资产,大力拓展受益结构性改革的城市地下管网、互联网基础设施、环保等领域。做强信用卡贷款、按揭贷款、房产抵押类消费贷款业务。优化负债结构,综合运用支付结算工具、财富管理产品,加强客户交叉销售,发展自营存款。合理运用同业负债和主动负债。发展轻资本业务,抓住政府投资、国企改革、房地产重组、资产证券化试点等机遇。提升交易银行服务能力,积极营销财政专项基金托管和社保基金托管业务。同时,要注意应对银行收费下调政策的冲击。
紧跟新型城镇化步伐,服务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坚持区域定位,聚焦京津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北上广深等重点区域。关注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革,重点是面向民生的公共服务。优先支持省级平台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城市综合治理、棚户区改造、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项目。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加强家庭财富管理业务,开发适合妇女、老人、新市民的财富管理和消费金融产品。充实信用卡、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产品体系,加强与医疗、健康、亲子、教育、公共服务等渠道机构的合作。
抢抓资本市场机遇,打造“大投行、大交易、大同业”平台。加快股权投资产品创新,搭建脱媒化的市场融资主渠道,丰富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优化国企改革、产业基金、基础设施、创新创业、资本并购等领域股权投资创新方案。加快金融市场创新,搭建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离岸市场的服务平台。抓住市场套利、结构套利和期限套利等阶段性业务机会,构建灵活主动的金融资产组合管理。加快同业业务创新,加强与金融同业合作深度,构建跨行业、跨市场创新的路径和平台,提供立体化、多样性、一站式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加快全牌照体系建设,探索区域资金中心、创新研究中心建设。发挥好境外投融资平台作用,提供跨境综合金融服务。
加快推进国际化经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加快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海外分支机构建设。加快跨境交易系统建设,提升离岸在岸运营效率。争取加入海外人民币清算行,积极开展外币交易、结算、融资等业务。丰富跨境融资类产品,积极开展跨境直接投资服务。全力拓展境外机构境内债券投资业务。加快发展机构跨境托管业务。加快自贸区平台建设,积极探索跨境投融资业务创新。丰富避险类产品,提供汇率、利率风险管理方案,提前布局高端个人客户跨境资产配置业务。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