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绿色金融 助力绿色产业

2016-02-22王欣

银行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信贷西安

王欣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陕西省具有不少优势,不但拥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始发地、而且拥有建设西咸新区板块创新机遇,以及突出的历史文化、科教优势,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地方法人银行,西安银行一直努力加强绿色信贷实践和探索,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西安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作为国内最早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城商行之一,西安银行多年前就开始对绿色金融进行充分的思考。绿色金融对银行、对地方、对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个银行,只走市场化、商业化道路,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忽视可持续发展,必将无法实现持续发展,正如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君先生曾说过,“无视生态的银行,是没有前途的银行。”特别是当前党的十八大已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西安银行将绿色信贷理念纳入企业核心价值观,在经营发展中认真处理股东、员工、客户、环境与资源、社区等多元化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谋求多赢共进;并确定了“做优秀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和尊敬的银行”的责任愿景。

思路如何发展绿色金融

建立完善的绿色信贷管理机制,是确保业务发展的基本保证。第一要制定本机构的绿色信贷管理战略和管理制度,为全行做好绿色信贷业务提供制度保障。第二要建立以绿色信贷理念主导的信贷业务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突出“绿色优先,一票否决”。第三要将绿色信贷植入银行授信制度体系和操作流程。制定绿色信贷风险评估标准,进行动态评估与分类,相关结果应当作为其评级、信贷准入、贷款“三查”、贷款定价、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第四要建立绿色信贷统计、报告制度,考核机制,将绿色信贷落到实处。

开展绿色信贷实践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西安银行的绿色信贷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得到了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近五年来,累计支持绿色信贷业务金额68亿元,有力支持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支持污水处理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6月末,西安银行共计向6户污水处理企业累计提供信贷支持超过4亿元,优化了生态环境,发展环境、人居环境。另外,西安银行还以投资入股形式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2015年3月,西安银行与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头羊企业——比亚迪汽车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经中国银监会等部门批准,正式开业;西安银行成为全国上百家法人城商行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首家银行,有效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支持绿色信贷

一是理念清晰,定位准确。西安银行在信贷经营中,秉承“绿色信贷”理念,切实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监管要求,严格控制信贷资金流向,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尤其是能效项目,禁止信贷资金流向“两高一剩”和淘汰产能落后项目及企业。

二是政策明确,指引精准。长期以来,西安银行董事会、经营管理层秉承“与您相伴,成您所想”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将绿色信贷作为发展的抓手之一,坚持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升自身社会表现。为进一步推进环境和社会风险防控,西安银行在《授信政策指导意见》中对生产、加工、制造行业、环保敏感行业和领域,制定了单独的绿色信贷准入标准。

三是务实高效,绿色优先。在信贷业务操作中,对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以及环保产业客户和项目实施绿色通道。在贷款审查、审批、规模安排,利率定价上向绿色环保项目和企业倾斜。

四是责任落实和专项考核。对绿色信贷管理,评估、分类直到贷后监管,均明确了责任人;建立了绿色信贷考评机制,有效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发展,严格防控环境和社会风险。

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特点

上下高度重视。发展战略和信贷业务经营中,均提倡绿色信贷,授信业务对环保风险零容忍,设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突出“绿色优先,一票否决”。

管理机制健全。制定了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对公司类授信业务全面纳入绿色信贷风险评估范围。

落实执行到位。业务操作中,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评估程序、标准进行评估,未出现违规情况。

考核导向明确。在经营考核指标里,专设了“新增非绿色信贷”扣分项。

绿色信贷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瓶颈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绿色信贷尚处发展初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发展瓶颈。

绿色信贷意识普遍较弱。绿色信贷理念在各行的渗透程度不一。真正按照《绿色信贷指引》要求,将绿色信贷提到战略高度,视其为促进社会经济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商业银行相对较少。多数商业银行对发展绿色信贷的认识尚停留在认为绿色信贷是一种公益性活动或政策响应活动,从而被动执行绿色信贷政策,而未从更广的范围主动去开展业务。

绿色信贷缺乏统一标准和具体内容。当前我国多数商业银行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严格的施行标准,概念宽泛、标准不一,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标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导致绿色信贷的具体实施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只能按照各自的理解制定绿色信贷的方针、政策、战略、制度、流程和产品。

信息披露、沟通机制有待健全。商业银行与各级环保部门、司法部门、监管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其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重要保障。环境部门未能够建立统一的环保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或平台,无法满足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对企业环保信息的日常动态需求,从而影响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商业银行获得的环保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导致其信贷审批部门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不能够及时采取信贷惩罚措施。

产品和服务创新有待深度挖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主要是针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压降以及环保行业的信贷支持,主要集中于企业或项目的贷款融资,品种较为单一,主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产品提供方面,多数商业银行现有绿色信贷产品线涵盖的产品品种少,且存在较强同质化倾向,无法满足市场和企业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

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绿色信贷所涉及的行业一般多为新型产业,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显著,有的在短期内可能还处于亏损状态。商业银行的信贷流程和机制,并没有因为绿色信贷业务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延续的依然是传统的信贷审批机制和流程,银行内部也并未有信贷机制的改革,包括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各商业银行尚没有从组织、知识储备、运行措施等方面对环境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构建,预防和控制绿色信贷业务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的能力普遍不足。

发展绿色信贷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绿色信贷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将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焦点。践行绿色金融理念,是各商业银行实现差异化、专业化和特色化转型发展的可行选择。

将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商业银行应当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支撑体系,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出台详细的操作指导目录、绩效评价标准,对金融机构实行绿色信贷实行全流程监管,将绿色信贷理念融入银行的信贷文化建设、管理流程和产品创新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信贷长期发展规划。

制定绿色信贷的评估标准。政策层面应从金融机构的制度建设、主要措施、信息披露、支持绿色项目的贷款、压降退出非绿色贷款、专责机构设置等方面制定绿色信贷的评估标准,尤其要进一步明确界定“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和环保行业贷款的范围标准和统计口径并公布,接受社会公众查询、监督。

银行应根据项目和企业融资,设计不同的准入标准,应将企业的环保记录、经营行为、环境投资等信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完善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有关层面应建立企业环保信息系统,公开、透明、及时地向银行提供企业的全部环保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参照节能、环保最新政策和标准,对不断变化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测,及时更新信息。商业银行要及时主动向地方环保部门查询企业的环保政策落实情况,及时提出对环保信息的有关需求。

强化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当前,我国绿色信贷发展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单一,难以满足企业多方面的需求。商业银行在响应和贯彻绿色信贷政策的同时,应积极创新绿色产品和服务,在产品和服务创新设计中充分融入环境及社会责任理念。

提高绿色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应在建立严格的准入标准的同时,强化风险管控机制,改革信贷审批流程,通过准确识别、评估环境及社会风险,严格筛选融资项目,将环境风险管理与信贷审批流程紧密结合,建立多层次、部门职责明确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与审批流程。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绿色信贷的实施仅靠现有机制仍然不够,有必要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政策,从经济和文化上推动银行更加自觉的开展绿色信贷。相关部门有必要制定相应扶持激励政策, 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调动银行业机构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加大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力度。

(作者系西安银行副行长)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信贷西安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破解小额信贷发展难题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增长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