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行进的欧洲银行业
2016-02-22瞿亢
瞿亢
2015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剧烈。银行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流动性的提供者,其发展战略与经营水平的变化,对金融市场或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有直接的影响。欧洲银行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其发展战略与经营水平的变化,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有直接的影响。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的2015年全球3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中,共有18家欧洲银行入选。
从2015年年初开始,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不断升温,全球流动性呈现出整体收紧的态势,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也有所上升。相较而言,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的银行业,在一系列严厉有效的监管举措实施后,资本实力普遍增强,银业内的系统性风险也得到了得到缓解。然而在欧元区,通货紧缩、高失业率以及主权债务危机仍将影响经济增长。尤其是年中突发的一系列短期风险事件,例如瑞郎危机、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希腊债务危机、石油价格屡创新低等,既加剧了短期波动性,又深层激化了欧元区金融市场的长期风险。对于欧元区银行业来说,宏观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银行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及压力依旧不容乐观。
从发展趋势来看,欧洲银行业的未来格局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大型跨国银行战略的调整、整体资产质量的改善、通过创新支撑实体经济。本文分别回顾了欧元区银行业以及英国银行业在2015年的经营环境以及运行状况,并对2016年欧洲银行业的走势进行展望。
欧洲银行业在全球的地位有所下降
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的大型银行率先进行了业务调整,并一直致力于去杠杆化、修复资产负债表、增加资本以及强化融资安排。2015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2015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在本次排名中,全球千家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Tier 1 Capital-to-asset Ratio)首次超过了6%,千家大银行的一级资本总额增长4.3%至6.9万亿欧元。随着银行资本实力的普遍上升,全球格局亦趋于平衡化,这一趋势在2015年《银行家》杂志的排名有所体现。
从全球银行业的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来看,欧洲银行业在全球的地位正在发生着变化。在2014年的排名中,欧元区银行业的一级资本规模排名全球首位,而在2015年,中国和美国银行的一级资本规模已经超越了欧洲。同时,西欧银行业占全球银行业利润的份额从2014年排名中的11.2%增长至14.2%,但仍远低于期危机前的利润水平。亚太地区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但仍占全球税前利润总额的50%。而中东欧银行业受到乌克兰的政治不稳定、俄罗斯的制裁以及货币贬值等因素影响,其全球利润占比仅为1%,低于2014年的2.6%。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欧洲银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经济下滑与市场信心弱化的影响,因而谨慎操作与均衡资产配置成了欧洲大型银行近期策略调整的重要选择。2015年,欧洲大型跨国银行相继推出战略调整计划,包括裁减员工数量、收缩海外业务规模、加快电子化进程等。汇丰银行在2015年6月宣布将裁撤5万个职位来改善其股本回报率。自2011年以来,汇丰银行已经在全球大规模裁员了近2.2万人,占其庞大的总员工数比例的8%。
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还考虑到了海外分支机构的重要性。尽管全球性的经营网络能够使银行获取更多客户,产生更多收入,但是运营的复杂性会带来合规成本的上升。2015年,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盈利能力排名第一的是汇丰银行的香港子公司,利润总额约为143亿美元。根据汇丰银行所计算的汇丰控股税前利润,来自其海外分支机构的利润总额比集团总利润多30亿美元。这也是目前汇丰银行考虑将总部搬迁至香港的原因之一。当然,也有一些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利润都是来自于成熟市场,比如桑坦德银行的美国和英国子公司,以及法国巴黎银行的比利时子公司。
此外,由于跨国银行业务布局的市场众多,无法做到在每个当地市场都成为领先者。若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往往不高,从而成为银行集团层面的拖累。2015年,由于新兴市场在经济、政治以及货币等层面的不稳定性,一些欧洲的跨国银行不得不考虑改变其在新兴市场的布局。荷兰国际集团目前出售了其印度业务,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计划出售其乌克兰子公司,而汇丰银行打算退出巴西和土耳其的业务并进行大量裁员。一些在中欧和东欧地区拥有大量业务的跨国银行受到乌克兰和俄罗斯冲突的影响,也在考虑从该地区退出。
2015年欧元区银行业发展回顾 欧元区宏观经济环境
经济复苏有望持续。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经济经历了两次技术性衰退:第一次是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四季度;第二次是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三季度。受益于内生调整、全球复苏和货币宽松政策,欧元区在2015年逐步走出衰退泥沼。根据欧洲央行在2015年12月公布的数据,2015年、2016年、201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预估值为1.5%,1.7%和1.9%。2015年第三季度,欧元区实际GDP同比增长1.6%,与上季度增速保持一致。其中,核心国家经济增长表现较为强劲,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马耳他五个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增速超过其历史均速。相反,塞浦路斯、爱沙尼亚、芬兰、希腊、爱尔兰和立陶宛经济增速仍低于其历史平均水平。欧元区在三季度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来自于居民消费和政府支出的增长(增速分别为0.4%和0.6%);但出口受到全球贸易放缓的拖累,增速仅为0.2%。
部分国家债务危机仍未解除。目前,主权债务仍是欧元区的主要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前,欧元区政府债务占GDP的比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下,而在2014年,这一比率升至92.1%,已接近100%的技术破产线。从整个地区来看,债务居高不下仍然会给欧元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带来下行风险。实际上,欧元区的债务比率要略低于美国和英国,但这些债务往往都集中在借贷成本最高的国家(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目前,希腊问题也是影响欧洲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隐患。尽管希腊与国际债权人达成了新的协议,但希腊政局依旧动荡,债务危机并未完全解除。
通缩风险依旧存在。受经济增长乏力和结构性问题突出的复杂影响,金融危机后,欧元区一直未能从通缩的困境中走出来。2015年以来,欧元区多国通胀率持续保持低位甚至徘徊于临界线附近。欧洲央行的目标是将通胀率控制在小于并接近2%。然而,长期以来的实际数据都与这一目标相差甚远,这也体现了欧洲经济的持续低迷。出现通货紧缩的一个隐患是债务负担的隐含性上涨,这将给希腊等债台高垒的国家带来更大的压力。就汇率而言,可能出现的新一轮通货紧缩虽然不是影响欧洲汇率政策的决定性因素,但价格指数持续走低会增加欧元贬值的可能性。
量化宽松效果有待检验。2015年3月,欧洲央行(ECB)正式开始实施公共部门资产购买项目(Public Sector Purchase Programme, 简称PSPP)计划,亦被市场称为欧版量化宽松政策。此次欧洲央行的公债购买计划包括两类资产:(1)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国债;(2)欧元区各国政府和机构所发行的符合相关规定的证券。欧洲央行此次购债计划规模较大,达到每月600亿欧元。实施量化宽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欧元区的低通胀率,促进欧元区实体经济获得更多信贷,通过去杠杆化来刺激欧元区经济复苏。目前来看,欧洲央行实施PSPP计划的进程及影响主要特点如下:PSPP计划实施进程基本符合原定计划;计划对改善通胀作用尚不明确。2015年,欧元区通胀率预估值仅为0.19%,离温和通胀的目标依旧有一定差距。此外,欧元贬值压力仍存;欧元区常规货币政策作用仍受严重局限,欧洲央行或面临可购资产供给不足阻力。2015年12月,欧洲央行进一步调降基准利率,并延长量化宽松的持续期至2017年3月。此外,自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央行已屡次采取措施降低欧元利率至近零值甚至于负值水平。然而,如此低位的利率水平并未有效地激励欧元区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信贷,抑或是改善银行资产的市场流动性。目前,欧元区银行间市场内各类主要欧元短期利率水平均呈负值,表明信贷并未能够通过银行进而有效输送至欧元区实体经济。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否给欧元区带来增长效应和通胀效应,也是未来影响欧洲银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总体来看,但欧洲经济的复苏仍面临政治、经济、政策等多个维度的挑战。影响欧洲经济持续复苏关键的问题是欧洲经济结构调整慢,缺乏像美国那样推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
欧元区银行业经营状况
信贷规模低速增长。截至2015年3季度末,欧元区存款余额合计8.5万亿欧元,同比提高3.0%,从成员国表现看,马耳他、爱沙尼亚和斯洛文尼亚存款增速相对较快,分别达11.5%、9.6%和9.2%;希腊、卢森堡和西班牙降幅明显,分别为-26.1%、-11.4%和-1.1%。同期,欧元区贷款余额合计9.6万亿欧元,同比提高1.6%。从国别表现看,卢森堡、斯洛伐克、葡萄牙的贷款增速相对较快,分别达13.5%、8.2%和7.6%;斯洛文尼亚、爱尔兰、葡萄牙贷款降幅明显,分别为-11.6%、-10.6%和-5.9%。
盈利水平有所下降。由于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极低的基准利率,欧洲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在2015年出现回落。2015年第三季度,欧元区主要银行的ROA为0.4%,ROE为7.8%,较美国银行业有较大差距。同时欧元区银行业成本收入比为61.2%,较第二季度上升5.6个百分点。为了提升盈利水平、为银行股价提供支撑,以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一些欧洲银行涉足了一些更危险的资产。目前,德意志银行的衍生品敞口高达75万亿美元,为德国GDP的整整20倍。德意志银行第三季度出现了62亿欧元亏损,主要是由于风险资产占比过高,资产大幅减计所致。收入结构方面,欧洲主要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有所提高,由47.5%升至50.1%,这主要是由于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低息差对银行的利息收入产生了负作用。从这些银行的非息收入结构看,手续费以外的多元化收入占比上升较快。
资产质量尚未明显改善。与美国银行业稳定的经营状况不同的是,欧洲银行业还未从欧债危机的困境中完全摆脱出来。欧洲银行持有大量的各国主权债务,这些债务在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升级之前,都属于高等级资产,其所对应的风险权数很低,甚或为零。但随着市场的恶化,相当部分国家的主权信用被降级。按现行的风险计量方法,意味着这些资产所对应的风险会大幅提升,进而导致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在资本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这也意味着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迅速下降,银行的资本缺口由此陡然扩大。低息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压力,导致欧元区的各国银行在2015年相继放松各类贷款标准,但是对企业贷款的规模仍保持缩减的趋势。2015年第三季度,欧元区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3.8%,较第二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这也说明贷款规模的缩减并未真正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根据美国银行业的经验,能成功建立起金融缓冲、并有力的清理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是贷款能力最强的银行。2014年,欧洲央行对欧元区130家银行进行了资产质量审查,这一审查从侧面促进了欧元区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清理。
资本充足率水平下降。由于欧洲银行持有大量的各国主权债务,这些债务在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升级之前,都属于高等级资产,其所对应的风险权数很低。但随着市场的恶化,相当部分国家的主权信用被降级。按现行的风险计量方法,这些资产所对应的风险较金融危机前大幅提升,进而导致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当风险加权资产增加,而资本规模不变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会下降,银行的资本缺口由此陡然扩大。目前,一些欧洲银行正在计划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改善其资本状况。德意志银行已经公开宣布目标杠杆比率为5%, 而汇丰计划削减2900亿英镑 (4586亿美元) 的风险加权资产,当中包括将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所持的风险加权资产降至集团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下。
欧元区银行业监管环境
严格的监管标准加大了欧洲银行业面临的压力。2014年,欧洲议会批准启动欧元区银行“单一清算机制”。根据决议,欧盟将于2016年启动清算基金计划,并向银行课征一项额外的税赋。未来,欧元区问题银行的清算成本将由区域内银行业筹集的清算基金承担。建立这一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银行体系与主权债务危机之间潜在的恶性循环。例如,冰岛的经济危机正是由于银行业信贷扩张过快,导致货币市场融资停滞,金融体系崩溃,最终国家破产。反过来,一国的财政问题会拖累整个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正如2015年希腊银行业所面临的资本缺口。欧元区银行业的三大支柱还包括单一监管机制和共同存款保险机制,由欧洲央行对欧元区的大型银行(总资产达300亿欧元以上或占有本国GDP总额20%以上)进行直接监管,并将建立存款保险基金来保护欧元区储户的存款。实施“欧洲银行业联盟”计划的最重要因素在于,改变长久以来欧元区金融系统分散破碎的特征,落实成员国合作机制,稳固欧洲金融体系。
单一监管机制持续推进。银行单一监管机制将由欧洲央行和国家权威机构组成,其中欧洲中央银行为监管机制的核心,负责监管机制的运行。2014年11月,欧洲央行公布了为期一年的风险评估、资产质量检查和压力测试结果,评估结果提供了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银行业的健康状况,有利于欧洲央行及时发现问题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防范潜在风险。这也意味着欧元区已往银行业联盟方向迈出坚实一步。2015年11月,欧央行公布单一监管机制下的2015年欧洲银行的综合评估结果,评估共涉及9家银行(奥地利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欧洲分行、俄罗斯外贸银行奥地利分行、比利时Degroof银行、法国开发署、芬兰市政融资公司、卢森堡摩根大通银行卢森堡分行、马耳他地中海银行、葡萄牙的新银行、斯洛文尼亚裕信银行斯洛文尼亚分行)。检查结果显示,在压力情境下,有5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会低于5.5%,合计资本缺口达17.4亿欧元。同时,欧洲央行还于2015年对希腊的四家银行(Alpha、Eurobank、希腊国家银行、比雷埃夫斯银行)进行了资产质量评估及压力测试。欧洲央行经资产质量审查后发现,这四家银行共有70亿欧元资产应调整为不良,因此将四家银行的综合不良率由45.1%上调为48.6%。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在一般情景下,这几家银行的资金缺口为44亿欧元,但若希腊经济严重恶化,缺口将扩大至144亿欧元。据估计,欧洲央行将于2016年第一季度进行下一次银行业压力测试,将有53家银行参加压力测试。
美国监管机构持续施压。除了欧元区监管机构的改革,来自美国监管机构的巨额罚款也加大了欧洲大型银行业的负担。从2012年以来,美国监管机构对在美运营的欧洲大陆银行审查愈发严格,并不断增加对这些银行的罚款项目及额度。美国当局开出高额罚款的原因包括一些银行涉嫌操纵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协助逃税及违反美国对伊朗与苏丹等国的制裁规定。2015年,德意志银行与美国司法部门就涉嫌操控Libor(伦敦银行同业美元拆借利率)达成和解,接受了25亿美元罚单。而法国巴黎银行则在2014年因与伊朗等国进行交易、违反了美国制裁法而与美国司法部支付89亿美元达成和解。多笔高额罚款已开始明显影响德银等投行的表现,据估计,截至2016年年底,20余家欧洲大银行将交纳 520亿美元的罚款。
《巴塞尔协议III》的全球实施也曝露了欧洲银行业的资本缺口问题。巴塞尔协议确定了风险加权制,即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加权风险资产总额。而目前欧洲
表3银行业普遍使用内部模型计算风险加权资产,被认为是通过“优化风险加权资产”的手段减少其资本要求。在全球一级资本充足率排名前50名的银行中,风险加权资产最低的银行大多为欧洲银行。其中最低的是瑞士联合银行,不到21%。瑞士的银行业监管机构目前正在调查瑞银及瑞士信贷所采用的内部风险模型是否和标准化的模型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巴塞尔协议III》规定,全球银行业需将一级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从4%上调至6%,这也要求欧洲银行进一步通过改善资本质量提高资本金充足率。
2015年英国银行业发展回顾
宏观经济环境
经济稳定增加。2015年,英国经济仍保持温和增长的趋势,核心通胀率也维持在合理的水准,为英国银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其中,内需增长和商务投资是英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第三季度,英国GDP增速为2.4%,虽然略低于预期,但增速仍高于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就业方面,英国2015年第三季度失业率为6.2%,为七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就业人数升至纪录新高。在2015年5月的大选中,保守党在选举中获胜,对英国银行业经营发展较为有利。保守党承诺将维持房屋按揭贷款的低利率,这将有利于降低英国家庭负债,也有利于提高非金融企业的贷款需求。2015年8月,穆迪重将英国银行体系展望评级由负面上调至稳定,主要原因即为英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给英国银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加息议程推迟。与2013年和2014年相比,英国经济良好复苏的势头在2015年有所放缓,加之英镑在过去两年内持续升值,英格兰银行已经推迟了加息的进程。英国统计局2015年11月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受大宗商品、进口货物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英国通胀率同比上涨仅为0.1%,距离2%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目前,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最近一次的利率决策会议上(2015年12月)表示,以8∶1的票数维持基准利率在0.5%不变,同时以9∶0的票数维持资产购买规模在3750亿英镑不变。从英格兰银行发布的报告来看,其对英国经济增长和通胀前景的预期较近月来的评估更加审慎,表明目前的利率水平可能维持到至少2016年“脱欧”公投之前。
英国银行业经营状况
信贷规模保持稳定。与2014年相比,英国银行业2015年的信贷规模基本维持不变,但个人(家庭)信贷和企业信贷增速呈现分化的趋势(表3)。其中,截至到2015年9月末,英国银行业零售存款和现金为15561亿英镑,同比增长4.6%;而批发存款为5355亿英镑,同比下降12.7%。贷款方面,截至2015年9月末,个人信贷余额为14515亿英镑,同比增长2.9%;而非金融企业信贷余额为4300亿英镑,同比下降2.7%,其中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缩减幅度较大,同比下降4.2%。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后,英国银行业普遍缩减贷款资产规模,减少对企业贷款的力度,并将贷款主要投向了可以提供优质抵押品和投资经营风险小的企业。
银行业融资成本有所上升。金融危机后,英国银行对批发市场的依赖大大降低。据英格兰银行近期发布的《金融稳定性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5年,英国的主要银行从批发市场获得的融资减少了50%,目前这些银行的批发融资已下降至1.4万亿英镑,这一削减也受到了批发性融资成本提高的影响(英格兰银行将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定义为无风险利率、信用及流动性风险溢价以及其他成本)。银行的融资成本将会影响新增贷款利率,并决定了银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的加价。与2014年相比,2015年英国商业银行批发资金成本显著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交易成本,但是从目前来看,英国银行并未提高新增贷款的利率。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资产质量方面,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英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改善。例如,英国审慎监管局(PRA)2015年开始要求外国银行在英分支机构提交数据来进行压力测试,目的在于评估该银行是否拥有充足的资本来抵御假设中的市场风险。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英国主要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5%,同比上升2.4%;而不良贷款率为3.1%,同比下降0.9%。从违约损失率来看,逾期30天和90天以上的贷款占贷款余额比重分别为1.4%和0.7%,较前一季度末分别下降0.7%和0.6%。随着英国经济复苏形势日趋稳定,英国银行在2015年纷纷通过出手表内贷款来削减不良资产。例如,苏格兰银行与日本瑞穗银行达成协议,决定将价值56亿美元的北美贷款组合整体打包出售给瑞穗银行,并专注于本国贷款业务的发展。
英国银行业监管环境
在经营状况改善的同时,英国银行业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银行税率的上调以及金融监管政策趋严,均会给英国的大型银行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英国政府自2011年开始对银行的短期负债征收银行税 (BANK LEVY) ,征税范围包括英国银行业者在全球的资产以及外资银行在英国的资产。该税项旨在鼓励银行优化负债,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但对于在全球范围负债规模较大的大型跨国银行来说压力较大。2014年,汇丰银行曾表示,银行税将是其决定是否把总部继续留英国的因素之一。2015年7月,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宣布将逐年降低银行税的税率,且征税范围不再适用于银行的全球资产,同时,英国政府决定自2016年1月1日开征8%的银行利润附加税。这一改革对于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来说最为有益,其在英资产规模占其全球资产比重相对较小,银行税负担将有所降低。然而,计税基础的调整将给以往不需支付银行税的小型银行带来压力。因此,在未来几年内,本国经营成本的增加有可能会造成资本外流,这将促使英国银行加大对新兴市场业务的拓展力度。
除了银行税以外,英国银行业面临的另一挑战则是分业改革,即把“安全”的零售银行业务与“风险”的交易和投行业务剥离。当前,英国金融审慎监管局正在起草相关改革方案,并预计在2019年全面执行这一政策。成本因素将成为分业改革后英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各银行的业务结构不同,其面临的成本和风险及对应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劳埃德银行所面临的改革成本最低。据统计,劳埃德银行此次纳入“隔离区域”的业务比重高达97%。而皇家苏格兰银行此前已经在大幅收缩其投资银行部门,削减了投行部1.8万人中的1.4万人。此次改革若生效,对巴克莱银行影响将最为明显。一方面,巴克莱银行目前的业绩增长与投资银行业务利润的增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巴克莱银行现有的经营机制中缺乏零售银行牌照,改革后将极大地限制其在零售业务的市场份额。
2016年欧洲银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展望2016年,欧洲银行业发展态势将维持稳定,并将继续对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从发展趋势看,银行业经营战略的综合化与专业化为大势所趋。
从宏观经济走势来看,英国经济基本面较为健康,其银行业的经营情况也相对稳定。根据2015年11月英国央行公布的报告,其对2016年、2017年GDP增速预期分别为2.5%、2.7%。通胀方面,英国央行对2016年、2017年通胀率的预期分别为1.1%和2.0%。温和的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将为英国金融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对于欧元区,尽管信贷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由于经济增速不稳定、潜在的通缩风险以及地缘政治因素,欧元区银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根据IMF的预测,2016年欧元区有望实现1.64%的经济增长,与英国、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仍有一定差别。欧元区内19个国家的经济复苏继续呈现分化的趋势,其中爱尔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亚有可能出现增速下滑。欧元区的主权债务问题仍将继续影响银行风险资产的规模以及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行。
在监管方面,欧洲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资本的监管政策将继续强化,银行监管合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为防范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各国关于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的监管条例也已相继出台。对于欧洲的大型跨国银行来说,严格的监管要求极大的提高了其维持全球性网络的成本。在近期英国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性报告》中提到,考虑到英国银行已经走出了高度规避风险和防止风险的时期,英国央行要求银行在进入正常的信贷周期后持有1%反周期资本缓冲(CCB),并将从2016年3月起逐步施加这一要求。同时,到2019年英国银行业总体一级资本相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由目前的13%达到13.5%,部分一级资本将与CCB的资本要求重叠。对于欧元区的银行来说,新成立的欧洲银行监管局为提高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提高了银行的核心资本标准。为通过2016年的银行压力测试,欧元区银行还需采取措施弥补资本缺口,修复资产负债表,并考虑采取新的计算风险权重的方法。
从银行自身均衡资产配置的战略来看,欧洲的大型跨国银行在未来仍将继续缩减资产规模,调整其全球布局。英国银行业近期正在大规模处理其不良资产。英国的银行经营重组效率要高于其他的欧洲银行,一些银行正在削减商业地产等领域的贷款,转型专注于服务零售业和商业客户。此外,随着多层次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欧洲银行业将面临来自美国、中国银行业的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美国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美国银行业前期过度承担的市场风险将有所减缓。然而,欧元区的量化宽松政策仍将持续,银行所面临的利率下行风险较大。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伦敦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