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回顾和展望
2016-02-22黄小军吴昊
黄小军 吴昊
2015年对于美国银行业可谓是处乱不惊的一年。美国经济呈现出两大趋势:实体经济状况总体平稳,反应在年末资本市场股指及银行股指与年初相比变化不大;货币政策预期与其他宏观变量遥相呼应,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影响美国银行业的三大外部因素出现了以下特点:宏观经济增长由慢到快、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幻莫测和监管政策纵深发展。
美国银行业监管环境在2015年延续2008年以来美国历史上的第二大监管周期(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是第一大监管周期),在宏观审慎监管层面的改革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步迈入正常化的轨道,我们对2016年的美国银行业提出了新的展望。
美国银行业实体运营情况
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美国银行业共有6270家持牌银行,员工总数达约2百万,营业网点达93920家;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及资本规模继续扩张,盈利和营收水平双双提高;全行业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但逾期资产在第三季度出现回升的迹象。
美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总体稳定,资本规模继续扩张。得益于美国宏观经济的温和扩张,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总计达15.8万亿美元,环比增长0.30%,同比提高2.94%;负债规模达14万亿美元,环比增长0.18%,同比提高2.80%。同期,美国银行业资本规模总计达到17971亿美元,环比增长1.20%,同比提高4.07%。(图1和图2)
美国银行业信贷资产(FDIC口径:总贷款及融资租赁应收款减去未实现收入)继续增长。截至三季度末,美国银行业信贷资产86423亿美元,环比增长5.9%,同比增长1.1%。
美国银行业证券持有量和证券资产占比,保持了自2013年三季度以来的稳定增长态势。图4上半部分为美国银行业证券持有量,2015年三季度末达到3.3万亿美元;图4下半部分为证券资产对总资产占比,2015年3季度末增至20.91%。
美国银行业盈利水平提高,营业收入小幅上扬。2015年前三季度,美国银行业实现净利润1232亿美元,与2014年同期的1157亿美元相比,升幅为6.47%;前三季度的运营收入(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和)为51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7%。(表1)
净利差(NIM)方面。2015年一季度,净利差跌至30年低位的3.03%,在第二、第三季度略有缓解,分别为3.07%和3.10%。受惠于美联储加息,3月期Libor利率在四季度上涨了30bp,我们预计4季度银行业净利差将继续保持缓慢的增长态势。
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为1392亿美元,比2014年同期的1719亿美元下降了19.0%;坏账核销总额为1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3亿美元下降了7.5%。30~90天的逾期贷款第3季度(613亿美元)比第2季度(592亿美元)同比反弹3.55%。
业绩效益指标。2015年第3季度,美国银行业的整体资产报酬率(ROA)为1.03%, 高于2014年同季度的1.01%;股本报酬率(ROE)为9.13%,高于2014年同季度的8.98%。
银行股的表现。纵观2015全年,标准普尔500银行业指数在1月份和8月份的两次大幅下跌,几乎抹去了其全年收益。截至12月31日收盘,标普500银行业指数为234.24,较2015年初237.02下降2.78,本年度最低值210.55,出现于1月15日。图6中,黑色曲线为标普500指数,红色曲线为标普500银行业指数。标普500收于2043.94,较2015年初2058.20下降了0.69%。两者的走势非常接近。
综上,2015年美国银行股的最大特点是其与该年度标普500的相关性较高、三季度波动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利率预期、石油能源价格、中国股市等等。
并购活动增温。根据SNL的数据,2015年,美国银行业的并购案例在数量方面有所放缓,但由于参与合并的多为大型案例,所以整体成交额较往年大幅增加。2015年宣布的美国银行业并购交易为280件,同比下降8%;而2014年并购交易数量同比为22%正增长。相比之下,2015年并购总交易额同比增长达30%,为260亿美元。
银行业科技化趋势明显加快。2015年,华尔街与硅谷的“战争”更加激烈,金融科技成为年度最热领域。根据CB Insights数据,2015年三季度风投支持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录得48.5亿美元的全球融资。
人才方面,越来越多华尔街银行家奔向硅谷, 加入金融科技行业(Fin Tech)。越来越多的银行家跟上了桑德斯和莫里斯的步伐;Visa前首席执行官桑德斯2013年成立了专注于创业早期金融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公司Green Visor Capital;前花旗集团银行家、Visa前总裁莫里斯在2014年创立了科技风险资本公司Nyca Partners。2015年,摩根士丹利首席财务官 (CFO) 露丝波拉特宣布加入谷歌;安东尼诺托离开高盛赴Twitter担任CFO;华尔街CDS女皇、摩根大通的CFO开始担任Digital Asset Holdings公司的CEO,还有许多银行家从高盛和瑞信转投Facebook等科技企业……。这些在线金融服务企业的新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在支付、贷款、电子货币和跨境汇款等方面。
区块链、大数据和机器人等新一代技术受到越来越多银行的重视,华尔街和硅谷之间的合作也呈上升趋势。在对新科技的应用上,摩根大通、花旗和高盛表现尤其突出。其中摩根大通表示,在2016年将有90亿美元的科技投资规划,并与网贷平台OnDeck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努力,缩短400万中小企业客户放贷流程;花旗与Lending Club宣布战略合作,领域为个人贷款业务;而高盛宣布将自建消费信贷平台。
许多银行意识到科技的应用将为银行业带来颠覆性革命。举例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两个交易者不需要通过“授权中间人”即能完成交易,银行可以通过直接交易大幅降低成本。此外,区块链技术使用公开的分类账技术,因此交易数据不会被锁在私人数据中心,而是可被任何人浏览,这在理论上大大提高了交易系统的透明度。
美国银行业监管变革
美国银行业监管环境在2015年延续2008年以来美国历史上的第二大监管周期(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是第一大监管周期),监管改革的主旋律是继续细化和落实“多德-弗兰克法”中关于重建美国金融稳定秩序、保护消费者的规则,美国金融业在宏观审慎监管改革上已进入纵深阶段。
宏观审慎监管主要包括:(1)从纵向(时间轴)来说,增加对包含银行业在内的金融系统的顺周期、逆周期资本和流动性监管;(2)从横向来讲,要求金融监管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对影子银行、金融衍生品场内场外交易加强监管。此外,宏观审慎呈现差异化管理的趋势,在进一步加强对大银行监管的同时,适度减轻中小银行特别是社区银行的监管负担。2015年,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下述几个方面:
纵向方面:流动性监管的最终规则出炉
2014年9月3号,美国货币监管署(OCC)、美联储(FED)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联合发布了关于对大型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监管的最终规则。该规则首次为美国大型、国际业务活跃的银行机构提出统一的最低流动性要求,即流动性覆盖比率(简称“LCR”)要求,这一比例在公式上表示为:银行高质量流动性(又称HQLA)资产除以银行预测的未来30天净现金流出额。
HQLA包括央行储备金、易迅速转化为现金的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其在30天的压力期间必须不小于现金流出的预测值与流入的预测值之差。HQLA分为1级,2A级和2B级三类:1级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美国国债和由美国政府无条件担保的证券,在出售时没有折扣;2A级流动性资产包括由美国政府资助企业发行的证券,有15%的折扣;2B级流动资产包括某些企业债券和股票,有50%的折扣。根据规定,2A和2B级流动资产之和不能超过HQLA总额的40%,而2B级流动资产不能超过HQLA总额的15%。
2015年5月底,美联储宣布,具有投资级别的一般责任的州和市政债券也可作为HQLA,其前提条件是它们须满足适用于公司债流动性的标准。
流动性覆盖比率最终规则适用于并表资产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境外银行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金融机构或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银行子公司。对于资产规模在500亿美元到250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美联储专门设立了较为宽松的LCR监管要求。在合规时间进度上,大银行的LCR必须在2015年1月1日前达到80%,2016年1月1日达到90%,并于2017年1月1日全面合规(LCR达到100%)。
从目前行业的反应看,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大银行在实现LCR合规方面的策略主要包括:减少非经营性存款、调整现有存款产品、创建新产品和服务以增加优质流动性资产规模等。LCR合规对小银行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小银行的息差收入上。
美联储首次颁发有关启动时变性 (Time-varying) 资本要求的监管规定
2015年12月21日,美联储提出有关启动时变性资本要求的规定。该要求被称为“逆周期资本缓冲”(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是美联储为应对最近一轮金融危机而开发出来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中尚未动用的一个。
这一要求将促使大型银行限制高风险类放贷,保持更多的利润或筹集新资金。这将是在现有资本要求基础上的额外要求。这一规定将适用于那些资产规模在2500亿美元以上或海外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
时变性资本要求将在系统脆弱程度超过正常水平时启动。目前,美联储认为金融体系不存在这样的异常风险。美联储理事会通过投票同意将逆周期资本缓冲暂设为零,并就政策草案征询公众意见。
横向方面:更全面的宏观审慎监管
在衍生品交易监管方面,美国监管机构颁布了非集中清算掉期保证金要求的最终规则。
2015年10月22日,美联储、美国货币监理署、美国农业信贷管理局(FCA),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联合颁布了非集中清算掉期最低保证金要求的最终规则。在美国证监会(SEC)或者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注册的相关实体需要每日对非集中清算掉期的风险加权保证金(包括初始保证金和变动保证金)进行信息披露。此最终规则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在2013年9月发布的有关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保证金要求的国际框架是一致的,这将增加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降低系统性风险。
2010年颁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增加了对衍生品清算机构资金保障、产品和参与者资格、风险管理、违约程序、系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法案对掉期合约进行了新的分类。按标的分为两类:证券掉期是指基于单一证券、贷款或者较窄范围的证券指数,并受美国证监会监管的掉期产品;普通掉期(Swaps)是指其他的掉期产品,主要包括利率掉期、商品合约掉期、较宽范围的证券指数掉期和外汇期权掉期,普通掉期受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监管。掉期按结算地点又可分为:集中清算掉期和非集中清算掉期。
2015年新颁布的非集中清算掉期最低保证金要求的最终规则是对于衍生品集中清算的补充。合规进度方面,变动保证金要求将在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逐步完成,初始保证金要求将在2016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间逐步完成。
监管的差异化趋势——为中小银行减负
2015年3月,美联储、货币监理署以及美国联邦存款公司共同发文,要求对受存款保险保护的存款型金融机构面临的监管负担进行重审,并提出议案和收集意见要求。根据美国1996年“经济增长和监管文件减负法案”要求,银行监管机构至少每隔10年对监管条例进行审核。2015年,美国监管机构针对上述提案已召开了6次会议。会议主要覆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在简化监管报告方面,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提出简化社区银行监管报告,如去除或修订Call Report的几项数据,对推出社区银行季度Call Report精简版本进行可行性评估;美联储对银行控股公司FR监管报告也进行了重检,以确定哪些负担是不必要的。
在调整监管门槛方面,美联储把减负范围从资产总额5亿美元提高到并表资产总额10亿美元。美国将有700多家控股公司(不从事复杂的金融活动)将因此免除综合监管资本要求。
在银行保密法和反洗钱方面,美联储正在检视一项法规,该法规可使低风险银行减少被检查频率并使小银行机构共享专家资源;同时,也有可能把内线交易的可疑活动报告与其它可疑活动报告进行整合。
在加快和改进申请程序方面,2014年,美联储理事会开始公布半年报,改进申请过程的透明度;同时,披露申请批准、拒绝和撤销以及审核时间长度等信息。美联储正在检视有关规则,讨论是否有可把一些事项委托给各地方联储银行,以便加快审核。
在小型银行的资本简约化方面,基于金融危机的教训,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具风险敏感性,也使资本的质量和数量得以提高。小型金融机构反映,复杂的风险分类以及随之而来的记录保存和系统改变都将显著增加合规成本,与小型机构的特点并不兼容。对于规模较小、复杂性较低的社区银行来说,其风险敏感度的提高带来的利益可能会被复杂性增加带来的负担抵消。
在对区域性小银行的压力测试方面,美联储已根据小银行机构的低风险状况确定其压力测试框架。目前,这类机构的压力测试不会模仿大型复杂金融机构的做法,特别是不会采用综合资本分析审视(CCAR)的压力测试框架。
在检查周期方面,美联储正在考虑是否要延长低风险社区银行检查周期。例如,最近修订了消费者合规检查频率政策,对综合资产总额少于10亿美元的低风险社区银行,拉长网点消费者合规检查和CRA检查的时间跨度。另一评估项目是,对运营稳健、管理良好的社区银行检查周期可以扩大至18个月,并且对这些银行的认定标准从目前5亿美元的门槛向上提高。该项政策除了减少社区银行的监管负担外,也将使联邦银行监管机构将更多资源分配给大型银行。
除了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以外,美联储也通过紧急贷款限制规定,防范道德风险,取消对“大而不能倒”的保护。
2015年11月30日,美联储通过了紧急贷款限制的规定。这意味了金融危机期间“AIG”式的救助模式的终结。根据紧急贷款限制规定,未来美联储提供的紧急贷款只能面向全局,并且要求在同一时间要向至少5家机构提供紧急贷款,而不是针对个别企业;同时禁止向无偿付能力的机构提供紧急援助。规定还要求只有在“惩罚利率”要高于市场利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紧急贷款;并且要求美联储每隔6个月要对贷款计划进行审核,决定是否结束救助。
2016年美国银行业展望
正如市场广泛预期,美联储在2015年12月15~16日的FOMC上,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从0~0.25%提升到0.25%~0.50%。美联储FOMC声明此次加息之后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未来实际的利率路径将取决于经济前景和数据,并且强调加息步伐仍将是渐进的。12月16日美联储官员对未来利率路径预期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期2016年底,利率可能达到1.375%。这意味着以每次加息25个基点计算,美联储2016年可能加息四次。但根据目前我们对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2016年美联储的加息周期的步伐可能比联储的预期稍慢,仅两次左右。
进入加息周期从整体上利好美国银行业,特别是那些资产利率敏感性银行将明显受益。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引起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担忧:监管机构害怕许多银行由于过去发放太多长期低息贷款,当资金成本上升时,利差会受到挤压。
我们认为,总起而言,虽然监管机构的上述担心有一定合理性,但由于美国银行业自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低利率和激烈竞争的环境,利差收窄的压力使美国银行业更倾向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许多银行已把重点放在负债管理上。因此如果美联储对短期利率的提升速度保持温和态势,那么随着资产端收益率的上升,信贷资产进一步温和扩张,美国银行业净利差幅度将有所拓宽,营业收入、盈利水平和信贷质量将整体保持稳定,行业资产规模会以温和态势增长。
我们担忧的是,由于全球石油价格的继续疲软,美国大银行的相关信贷组合面临极大的风险。这可能从整体上给2016年美国银行业的盈利带来负面影响。好在由于近些年的监管改革的纵深化发展,美国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更加完善,行业内系统性风险得到了较大缓释和掌控。2016年银行业并购将持续增温,主要原因包括:宏观环境——利差持续承压,对优质资产要求持续增高;银行、存款机构数量仍然过多;监管环境更加透明—— ROE继续承压;估值过低——目前的P/TBV值仍然仅为1998~2006年平均值的一半左右;低融资成本——尽管加息,但利率仍然处与历史相对低位;在新的一年里,美国银行业与硅谷的竞争及合作将持续升温,高科技在美国银行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与金融高科技相关的投资也将持续增长。
最后,由于美国中小银行所受监管负担的进一步减轻,它们在财务业绩上将比大型银行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展望2016年美国银行股:宏观经济继续温和增长,货币政策更加明晰化,宏观审慎监管的完善极大地减小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都可能使得银行业从总体上收获比标普500股指更高的溢价;许多大银行的股价在上半年可能受累于石油价格,在全年可能随着美国股市大盘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但一旦石油价格见底企稳,影响美国银行业的最重要因素将变为积极的因素。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战略及研究部,黄小军系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