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八法对中国古典舞的积极影响

2016-02-22袁野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
关键词:神采八法身韵

袁野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太极八法对中国古典舞的积极影响

袁野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气、力、神、形”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四大基本要素。气指呼吸,力指强弱、动静等当面的艺术处理,神指的是神韵、内涵,形则指连接动作的流线及动作的姿态。太极八法的精髓在于内外兼修、形神皆备。而中国古典舞在吸收太极八法积极因素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改进自身,形成了独特的气韵,本文就太极八法对中国古典舞的积极影响做一些简单的调查探讨。

太极八法;中国古典舞;积极影响

50%的受访者认为“神”是两者最契合的相融要素;20%的受访者认为是“力”;17%认为是“形”;13%认为是“气”。太极的“神”不仅蕴含能量,而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都给予发展中国古典舞的神韵无限可能,提供了相融渠道,也可看出“神”之于舞蹈的重要作用。考虑到太极八法的弧线运动套路与中国古典舞的“拧、倾、圆、曲”典型技法的相通性,20%的受访者将两者“形”的融合放在最首要的位置。

因此,在太极思想的影响的下,古典舞的四大基本元素亦渐趋“神与意合,以气使力,力与形合”的交融状态。太极八法对古典舞的“气”“力”“形”“神”所形成的积极影响,赋予了两者在身韵技法等层面相互借鉴的可行性。

1 以“气”提升古典舞舞蹈气质

舞蹈中的“气”是气息、呼吸,太极八法中的“气”则被描述为气沉丹田、长期修炼所得来的一种不可言传的内功,两者都表现出一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例如:肘劲在太极八法中排在第七位,相较前六位的劲力,资深的太极研习者都很清楚,肘劲不必刻意修炼,也无法刻意修炼。相同的道理,长期修习中国古典舞所形成的高贵典雅的气质,亦是根深蒂固、只能意会的感觉。

太极中的垂肘是天长日久自然松肩的结果,对日常练习的坚持度要求较高。鉴于练拳时间不足的局限,太极大师吴图南提出“太要功夫在拳外”的方法,这句话说的是离开拳场并不意味着今天的练拳就结束了,虽然没法伸展肢体练习拳法套路,但是这不妨碍学习者继续琢磨太极之气。走路时自然松肩垂肘,上楼时躯干向上,但主动有意识地让肘部留着地面上,如此日久便可使功夫上身。

2 以“力”完善古典舞动作形态

太极八法中强调的“掤劲”“ 捋劲”“ 挤劲”都是“力”的具体体现,而中国古典舞在韵律与动作形态上的节奏感更是“力”这一元素的外在表现。

中国古典舞的外部动作处理,大多以2/4、3/4、4/4的节奏为规则,力求做到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在动作形态上富于节奏感。例如,《扇舞丹青》这一作品之所以与其他的古典舞作品略有迥异,正是因为它将太极八法“恰到好处的用力”融入了舞蹈中,从而构造出一系列刚柔、强弱的对比,产生了鲜活饱满、绵里藏针的艺术效应。假若没有吸收太极八法中刚柔并济的力道,恐怕《扇舞丹青》很难摆脱阴柔的陈规。恰恰是因为有了刚的铺垫,才使扇舞的“柔”更加充满质感,也因为如此,《扇舞丹青》成为了中国古典舞与太极相融的典雅之范。

3 以“神”点拨古典舞表现身韵

神即神采,太极八法中的“神”更多的是一种蕴含能量的流露,而中国古典舞的“神”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效,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与所有舞蹈艺术一样,中国古典舞是受意识控制的情感活动的肢体表达,依据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借助想象,通过“情动之于中”的方式赋予艺术人物以神采和个性,方能彰显出艺术人物的活力与生命力。太极八法的神采,较之舞蹈,更多了一种能量。太极界的老前辈说,太极博弈,即使双方旗鼓相当,也绝对不会出现大战几个回合,难分高下,偃旗息鼓,下次再战的状况。太极拳之所以能出手见输赢,正是因为八法行功是人未到,神先到,神采高的先胜六分,等到一出手时,双方高下立判,有一无二。古典舞作品《秦俑魂》便是借鉴了这一股饱含能量的“太极神采”加以编排,演员面庞如钢似铁,舞台音乐大气磅礴,处处透露出角色的生机与爆发力。太极的“神”不仅蕴含能量,而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柔中带刚的“大鹏展翅”造型、淡定如水的眼神、丰满翩跹的云手,还是柔顺丝滑的太极服,无一不体现出太极的神韵。

4 以“形”健全古典舞技法形式

不管是中国古典舞还是太极八法,“形”均是用来描述肢体、形体的表达方式,通过肢体动静结合,外化出“形”的表达。

中国古典舞具有“拧、倾、圆、曲”典型技法,这些“形”的要素与太极八法具有明显相通性。中国古典舞中的回转技巧,便是借鉴太极八法的云手而来,经过不断的演变,云手成为中国古典舞身韵学习中的经典,基本云手的动作要领是圆臂撑起、双手交叉在胸前,两手配合的感觉应如同在胸前揉按圆球一样,完成云手的过程中,眼神要随之顾盼,先随上面的手、后随下面的手。身体要含胸提气,配合提、仰、含、沉等“点”的处理,以保持缓慢悠长的节奏。在基本云手的基础上,中国古典舞技法还根据不同的舞蹈情境和需要,依次发展出了冲靠云手、大开大合云手和波浪云手。这四种云手的舞蹈技法相伴相生,可以与身法、步法和各种舞姿相结合,也可以利用正云手与反云手的灵活转换,使动作与动作之间自然衔接,产生圆游的流动感。

5 结论

中国古典舞和太极八法在哲学理念、动作意境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气、力、神、形”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相通性,在注重古典舞技巧功法与感情表达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在古典舞身韵表达上融入太极八法的相关元素与理念。古典舞的身韵技法可借鉴太极八法“圆流周转”的运动时空理念,汲取太极八法中气、力、神、形的精华,创新古典舞编排与身韵。借鉴与太极相关的道具、表情、音乐、服饰,更新中国古典舞的创作理念。

[1] 孙汉明.太极与中国古典舞身韵[J].舞蹈,1997,(05):39-41.

[2] 陈郎迪.“意象”在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作用[J].大舞台,2012,(04):102.

[3] 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M].2版.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06.

J722.4

A

1671-1602(2016)24-0294-01

猜你喜欢

神采八法身韵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惊艳世界的“青花”神采
离心率求解策略八法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书法欣赏的审美层次刍论
展示植物朋友的“神采”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八法解决物理选择题,高考分数十拿九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