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面粉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与科技的普及

2016-02-22李则选

现代面粉工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面粉厂制粉面粉

李则选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5

我国面粉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与科技的普及

李则选

江苏省苏州市215005

小麦在远古就被捣碎食用,《周易》中就有神农氏‘斲木为杵,掘地曰臼’的纪载,其后在春秋鲁国人公输般发明了‘磨’,据《正字经》:‘碎物之器,俗谓硙,曰磨,合两石,中琢縱横齿,能旋转,碎物成屑’,即以片式石磨加工成粉,成为一种食粮。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就有了用人力或畜力驱动的磨坊,在晋代就有王戎作‘水硙’的纪载,出现了利用水力驱动的石磨磨坊,其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有图片和叙述,在其‘攻麦’中就明确分为:‘飏,磨,筛’(清麦、研磨、筛粉)三道工序。

国外在18世纪匈牙利人首创辊式磨粉机,在1822年波兰才建起了机械化、连续化生产的面粉厂,使用蒸汽引擎为动力,使用石磨或辊磨,在国外逐步形成和发展了面粉工业。

1 我国面粉工业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长期有用石磨的磨坊存在。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上海就有了英商办的机器磨坊。在清朝门户开放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德人在上海创办了增裕面粉厂。由于技术保守和封建势力的存在,发展很慢。至1900年,全国只有四家面粉厂:天津贻来牟面粉厂,芜湖益新面粉厂,上海的阜丰和增裕面粉厂。这是我国面粉工业的“初创期”。

我国面粉工业初创后,是在与封建和迷信势力斗争中、坚持质量、重视销售、善用资金、改善设备、善于经营,从而逐步发展的,並随时代的进展而变迁。

例如:无锡荣巷我国二、三十年代‘面粉大王’荣德生先生,在1900年,用60匹引擎,法国石磨四部,麦筛三道,粉筛二道,在锡筹建保兴面粉厂。1901年12月中旬试车,到1902年初,正式开工产粉,以兵船为商标,上市销售,日产面粉300包。此后决定增资重组,先添洗麦机一台,计划在打开销路后,再添置英国钢磨,並改名为茂新面粉厂。1904年茂新定购英制钢磨六部,次年八月投产,日产面粉由300包增加到800包,质量也有所改善。

由于兵船牌面粉选用优质小麦,坚持不用受潮发热的小麦,提高了粉质,面粉色白味香,畅销于市。上海面粉交易所就以兵船牌面粉为交易的标准粉,代替原阜丰的老车牌面粉。

1909年,订购全套美式最新粉机,拆去石磨,翻建厂房,日产粉达3000包,面粉质优、色白。再置美机,使日产量达到5000包,成为我国面粉工业“渐进期”的全国最大粉厂。

其后在上海,使用茂新‘兵船牌’商标,成立了福新公司,办起福新面粉厂。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州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纷纷向我国大量订购面粉,使我国面粉工业进入“勃兴期”。

茂新系统在荣德生经营下,十八年从一个厂扩充为四个厂,日产量由3000包增加到21000包,加上在上海的福新系统,日产量巳达六万余包,占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0%,这个速度在当时是唯一的。

在此期间,新建粉厂如雨后春笋,仅上海一隅就有元昌、信昌、元丰、元大、和六等七、八家。1920年,我国向欧美及南洋诸国输出面粉达400万担,价值8 200余万两,荣氏企业占其中40%。

1921年,茂新一至四厂,福新一至八厂,十四个厂日产面粉八万余包,占全国面粉总产量的31%。至1932年日产面粉达到九万六千五百多包。

在1890年至1921年我国就有213家企业引进了辊式磨粉机,1921年面粉总日产量约为25.8万包,当然不包括众多的磨坊产粉在内。

由于面粉厂兴办众多,小麦有限,开工率不足。如1925年,无锡面粉厂计有钢磨119部,每年可出面粉700万包,可因原料关系,开车时间全年约仅二分之一。故粉厂均在新麦登场前,将设备进行大修理,或作技术上的更新改造。

1937年日寇侵华,我国面粉厂仅少数内迁外,沿海地区粉厂大都被破坏。如无锡茂新一厂四万袋面粉全部被日军抢走,机器厂房和一万多包小麦被烧光。茂新二厂的数万包小麦以及面粉,麸皮被日军抢劫一空,厂房被日军辟作马厩……。

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如重庆、万县、白沙、兰州等地为军需民食所需,就开始兴建一些小型面粉厂。1941年美国珍珠港被炸后参战,盟军东来,更增加了面粉的需求,同时《中央工业试验所》,《允利机器厂》等已能制造成套小型制粉设备,故在湖南、甘肃、云南等地又兴起了一批面粉厂。

抗战胜利后,沿海地区面粉厂又逐步恢复,至1947年全国共有面粉厂200家,日产面粉11697.6吨,当然还有磨坊的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面粉工业布局不合理,进行了调整。面粉厂向产麦地区转移,由大、中城市向新兴城市、矿区、中、小城市转移。至1978年改革开放后,面粉厂除国营外,还有合营、民营厂的发展。至1998年底,全国有日加工小麦50吨以上的面粉企业9883家,其中日加工小麦50~100吨的小型企业占总数的78.93%,日加工小麦超过200吨的大型企业占总数的5.39%。共拥有11000条生产线,此外还拥有日加工小麦50吨的小型企业4万个。仅就国营面粉厂来说,1997年的生产能力比1978年增长一倍。

在面粉工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中,设备和工艺、成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创新。

在“渐进期”和“勃兴期”,首先动力由蒸气引擎改用电动机;主机设备由石磨改为辊式磨粉机、由单式磨(双辊)改为复式磨(四辊),而其性能和外观也在不断改进;清麦设备也在不断完善,如用湿法的洗麦机,滚筒、碟片精选机等等。由于设备的增多,工艺的完善,大、中型厂整个车间由单层、框架改为多层建筑。其后麦间、粉间各设备的集体传动,改为单独传动,有利于整洁和安全。所生产的面粉分为一、二、三、四号粉、而以二号粉为主。四号粉为白袋、无商标。

解放后改生产八一统粉、后改为标准粉。在北京创造了‘前路出粉法’,国务院发令向全国推广。从而提高了出粉率、时产量,降低了电耗。此间制粉工艺也有了较大的变革,粉路改短,改变了磨辊的技术特性,出粉部位提前。在此期间,我国面粉工业进行了布局的调整,进行充实,从而制粉技术有了普及,设备制造能力有了增强,使制粉技术有了首次飞跃进展。如在清麦方面有了干式的比重去石机,自动着水设备,多抛道荞子车,以及组合式清理设备等。在磨粉方面,普及了复式钢磨,有了多层的筛理设备。不断完善了通风除尘系统。特别是在浙江金华面粉厂成功地使用了货料风力提升后,不用畚斗提升,简化了设备,有利于粉质,改善了采光等环境,从而在全国推广。在此期间、为求制粉工艺简洁化,曾有‘撞击磨粉’、‘剥皮制粉’、‘先压扁法’等研试。

改革开放后,要‘与国际接轨’,1980~1982年我国多批人员到英、美、瑞士、意大利等考察面粉工业情况。1983年又有人至日本考察。从而仅在1984~1987年间就从英国西蒙公司(后纳入日本佐竹公司)、瑞士布勒公司、意大利奥克里姆公司等引进238条制粉生产线,这不仅提高了装备水平,也包括加工工艺、操作技术和生产管理等经验,使我国制粉业接近国际水平,也使我国制粉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有了又一次飞跃进展。其后就开始有组织地对各种设备进行了消化吸收和选定型工作,计87个品种、105种设备。现今更有集研究、销售、安装、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成套制粉设备的制造商。更有粮机、面粉改良剂等生产的外商入驻我国。

引进新型设备后至现今在清麦方面有高效振动筛,使用CCD图象传感器等的色选机、全自动前馈式、反馈式着水设备、粮食水份在线控制系统,以及各种多功能的筛理、打、刷设备,循环吸风分离器,有了各种配麦噐,近期更有振动润麦、真空调质等研究。在制粉方面有了电(气)自动调节磨辊轧距、变频调速、使用同步带等传动的新型磨粉机、其后更有了适用于‘二磨一筛’的八辊磨粉机。有了多仓式,多筛路、使用无立轴自衡传动的高方筛,使用振动电机的双体清粉机,撞击松粉机,高速撞击杀虫机。有机械、电子自动秤。有四功位、六功位等高速打包机、可集中于一班打包。采用PLC的全自动包装机和新型的除尘设备、传动设备,使用预制溜管,从而改善了环境、减少了人力。为生产各种营养强化粉、专用粉,除可在平篩下的三条成粉绞龙调配外,增设了面粉后处理系统,设有面粉散存仓,有了卧式批量(间歇式)混合机、容器转动式混合机、螺旋式混合机、多筒型等微量组分添加器、容积式喂料器和振动仓底卸料器、面粉流态化卸料器等、使用正压气力输送。並有面粉散装发运设施。整个生产系统实现了自动控制:有中央集中控制(现动)和现场伺服控制(手动);各设备可顺序启动、停机;有一套计算机监控系统,故障声、光报警、依时停机;显示各存仓料位情况以及各联系询号;显示时产出粉率等等。现更发展为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控制,可节约电缆电线、並方便维修。

随着主食消费结构从温饱型转向营养型、面粉品种的增加、新技术的应用和下游用户的更高要求,成品的检测设备亦在不断完善中。有了降落值仪、粉质仪、拉伸仪、吹泡仪、白度仪、粘度仪、酶标仪、脂肪酸值测定仪和在线近红外分析仪等粉质检测设备。1956年成品由延用的44斤改为25公斤,现更有10公斤、5公斤等小包装,以适应人民改善生活所需。此外除1986年有了小麦和小麦粉的国家标准后、于1999年修订了小麦新标准(GB1351—1999)。更有优质小麦国家标准(GB/T 17892—1999)、小麦粉国家标准(GB 1355—1986)、强筯、弱筋小麦的国家标准(GB/T 1792―1999、GB 1793—1999)、高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的国家标准(GB 8607—1988、GB 8608—1988)和面包、面条、餃子等十种专用粉的行业标准(SB/T 10136~10145)以及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GB 14880—1994)等等。从而形成了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实行先进管理的现代面粉工业。当前更有小麦产业链区域合作模式、小麦物流配麦中心,又有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情况,如河南永城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面粉城”。邯郸大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优质面粉加工业示范基地,被誉为中国面粉之都。

2 我国制粉科技的普及

我国制粉技术如前所述,一开始是很保守的。开始掌握在洋人之手,但粉厂逐步发展后才渐为华人所掌握,但也仅为少数人所了解、掌握。面粉工业勃兴时,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无锡人薛明剑先生所著《衣食住行工艺概要》中,对‘面粉制造方法’、分机械(附图)、管理、原料等作了介绍,制粉技术才得广为流传。1937年日寇侵华,我国大量人员内迁,带来了更多米,面的需求,为了开始新建小型面粉厂。为此,薛先生又编就了《筹设面粉工场指南》一书,内分历史、厂基、装机、面动力、构造、配备等十三章,印刷五千册,分送后方工业界参考。其后《中央工业试验所》,《允利机器厂》等又能制造成套面粉制造设备,从而促进了面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我国向无面粉专科学校,而制造面粉人才需要更为迫切,薛先生于1943年3月,得教育部拨款相助,创办了《中国面粉工业技术管理人员训练所》。招收高中毕业生训练时间为一年。训练工作分服务训练、精神训练、生活训练、体格训练;课程有:电工学,热工学,机械学,机构制图,各种面粉机的构造及其功用,面粉工场设计及管理,面粉分析,漂粉工程,工厂会计学,劳工福利事业,面粉工业法规等等。并经实习后毕业。1945 年8月招收第三期学生,至抗战胜利后就停办了。在1942年7月薛先生又发起组织《面粉工程服务社》,业务为:①筹设新厂,编制计划预算,选订机器;②代表向制造工厂监制验收;③改良旧式粉厂,增加产量;④代购另件材料,添配机器;⑤介绍面粉工厂技术员工;⑥选派技师,代装各种粉机;⑦代售废弃无用之机器;⑧其他有关枝术上之咨询及粮食加工等之疑问解答。

1947年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在无锡创办了江南大学。1948年3月开设了面粉专修科,学制三年,开设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电工学;制粉初步、制粉学、制粉工程、粉厂设计;有机化学、发酵化学、营养化学、烘焙原理;会计学、成本会计等38个学科。从而系统地培养了面粉工程技术人员、共办三个班,共百余人,直至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各学科并入相关高校。在此期间、学生们创办了‘面粉通讯’期刊,发行全国,宣传、交流制粉技术。制粉工艺的核心技术——工艺流程图(粉路图)原是工厂机密,只有厂中的‘粉师’知道和掌握,学生们通过工厂的实习、了解和收集了全国三、四十家粉厂的粉路图,出版了《粉路图解》,公开发行,从而得到了普及,为技工和工程技术人员所掌握,为制粉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至1956年商务印书館出版了大学用书、孙时中先生所著的《小麦制粉学》,1988年朱天钦同学编写了《制粉工艺与设备》。其后更有《粮食工程设计手册》、《小麦加工技术》……等出版。其后更有《粮食与油脂》,《粮油食品科技》,《中国粮油学报》,《粮食科技与经济》等刊物发行,使制粉技术更为广泛地传播。面专师生们在全国解放后面粉工业调整、充实、巩固、提高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食品工业和科研工作、面粉工业现代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1953年开始各地建立了粮食中等技术学校。1960年成立了郑州粮食学院。其后又有武汉粮食工业学院等,设置了粮食加工专业,培养了更多的制粉和粮食加工的科技人员。于1956年有了粮食科学研究机构,1965年更有了专业分工、如无锡粮食科学研究设计所专门负责制粉研究和粉厂设计。在制粉工业解放后二次飞跃进展时的技术普及下,当前更有各界科技精英参与面粉工业、从事于新技术的应用。当前面粉工程技术研发设计理念更有变化,正由原粮适应型向工艺系统适应型转变。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为面粉加工设备、工艺技术、控制系统、检化验设备的研发上一个新的台阶,使现代面粉工业进一步发展。

[1]杨旭.荣氏兄弟[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4.3

[2]无锡市史志办公室.薛明剑文集[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8

[3]李则选,金增辉.粮食加工[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TS 211文献标识码:A

1674-5280(2016)01-0033-04

2015-10-21

李则选(1929—),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面粉厂制粉面粉
面粉大战
关于不同制粉工艺面粉生产碳排放的探讨
330MW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燃烧优化
面粉厂爆炸案
面粉多少吨
面粉厂智能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面粉为什么会爆炸
面粉厂的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初探
一把面粉揉出的“民俗图腾”
小麦制粉企业实用检测技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