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颂平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经验介绍

2016-02-22郑泳霞指导罗颂平

新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水血海菟丝子

郑泳霞指导:罗颂平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名医研究◆

罗颂平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经验介绍

郑泳霞1,2指导:罗颂平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月经过少;名医经验;罗颂平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少于平时正常经量的1/2,或不足30 mL,或行经持续时间仅1~2天,甚或点滴即净,连续2个周期或以上[1]。又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早在晋代王叔和《脉经·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中有“经水少”的记载,认为其病机为“亡其津液”。月经过少是妇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与月经后期同时并见,如不及时调治,可发展为闭经、不孕,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故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调治。

罗颂平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罗教授从事中医妇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长期致力于疑难妇科疾病的中医药研究,学术上颇有建树,临床经验疗效突出,对月经过少的认识及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3年,观师诊疗,获益良多。现将罗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月经过少是妇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造成闭经、不孕、流产等,从而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引起月经过少的病因较多,包括现代医学常见的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等疾病,以及计划生育手术损伤、情志失调、不适当的节食减肥等。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有虚有实,临床以肾虚、血虚、血瘀及痰湿多见。虚者多为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所致。

罗教授认为,本病与肝脾肾、冲任的关系较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亦是月经产生的根本,肾气的盛衰与月经的潮竭息息相关。《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医学正传》曰:“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年少肾气为充、或房劳伤肾,均致肾气不足、精血不充、冲任血海亏虚,精血化源不足而致月经过少。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气素虚,或饮食失宜、劳倦过度伤脾,或木郁侮土,脾虚气弱,健运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而脾虚血少,冲任亏虚,血海不盈而致月经过少。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临证指南医案》曰:“女子以肝为先天。”《理瀹骈文》:“肝为血海,藏血故也。”《血证论》曰:“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暗耗肝阴肝血,致冲任亏虚,血海不盈,经行量少。《普济方·妇人诸疾门》曰:“妇人室女以肝气为用,盖肝为血之府库,肝即受病……肝血亏虚,血海不按时满溢,出现月经量少。”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为子母之脏。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同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一开一合共同配合调节子宫,使藏泻有序,经量如常。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冲为血海”,能调节十二经的气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对人身的阴经有调节作用。“任脉通,太冲脉盛”是月经产生的重要环节,冲任二脉相资,经血由满而溢于子宫,月事以时下;若冲任二脉受损,则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致月经过少。故罗教授非常重视肝脾肾三脏虚损、冲任失调在月经过少方面的影响,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2 辨证论治

《证治准绳·女科·调经门》曰:“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罗教授认为,本病病机虽有虚实之分,但临床以虚证或虚中杂实者为多。治疗以补肾疏肝,健脾益气养血,兼以行气活血化瘀,调理冲任为大法。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主生殖。月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傅青主女科》曰:“经本于肾。”肾气的盛衰调节着月经量的多少,肾气旺,天癸健,任通冲盛,经水正常。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类》曰:“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滋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失。”脾气健旺,水谷充盛,血旺经调。肝藏血主疏泄,肝气调达,肝体得养,气血调和,则经水增多。故肾气旺盛,脾气健旺,肝气得舒,可致血海充盈,经水充足。罗教授喜用定经汤、寿胎丸合四君子汤为基本方治疗本病。

定经汤源自《傅青主女科》,是后世医家治疗妇科疾病很有实用价值的名方,此方之妙在于疏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肝肾之郁既开,则经水自调。其疏肝肾之气,非通经之药也;补肝肾之精,非利水之品,肝肾之气疏而精通,肝肾之气旺而水利。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血调经;菟丝子、熟地黄补肾气,益精血,养冲任;柴胡、荆芥味清香以疏肝解郁。全方疏肝肾之郁气,补肝肾之精血,肝气疏而肾精旺,气血调和,冲任相资,血海充盈,经水多矣。

寿胎丸源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是补益肾气的名方。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桑寄生、续断养血、补益肝肾;阿胶养血补血。从肾阴阳两方面调补,阳生阴长,肾气自旺。四君子汤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健脾益气,补益气血之方,有以后天养先天之妙。两方合用,先后天同补,补肾兼顾补脾,益精养血,血海充盈经自调。

罗教授强调治疗本病,还需顺应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分期论治。经后期血海空虚,子宫藏而不泻,此期宜补益肝脾肾三脏之阴阳,调理冲任气血,故可辨证用定经汤、寿胎丸、四君子汤、四物汤、二至丸等以补益肝肾,健脾养血。经前期子宫泻而不藏,重在活血通经,宜稍佐香附、丹参、鸡血藤、郁金、泽兰、牛膝等行气活血化瘀药,以养血通经,血脉通畅,经水下行。

3 病案举例

例1,刘某,34岁,因“月经过少1年余”于2014年2月15日就诊。既往月经规则,12岁月经初潮,量中,色红,持续7天干净,近1年余经量明显减少,持续4天干净。末次月经2014年2月12日,未净,量少,色暗红,血块(+),痛经(±),乳胀(-),腰酸(±);前次月经2014年1月11日,3天净,量少。孕2产0流产2(均为自然流产),于2012年5月因孕1月余胎停行清宫术;2013年5月因孕2月余胎停行清宫术。现有生育要求,口干,无口苦,手足冰凉,纳可,眠一般,多梦,小便调,大便偏溏,量少,每天1行,舌略红苔白,脉细。2014年1月28日盆腔B超:子宫内膜7 mm,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上周期基础体温双相,月经第19天开始升温,高温相持续12天。中医诊断:月经过少病,属脾肾不固证;西医诊断:月经过少;治则治法:健脾补肾疏肝。处方:盐菟丝子、桑寄生各20 g,续断、女贞子、白芍、山药、覆盆子、丹参、麸炒白术、苍术各15 g,柴胡、石菖蒲各10 g。每天1剂,水煎煮为250~300 mL,饭后一次温服。2014年4月16日二诊。末次月经3月17日,3天净,量中,色暗,血块(+),痛经(±),腰酸(±),乳胀(-),现易上火,纳可,夜寐多梦,大便黏滞,小便调,舌红苔白腻,脉细。诊断同前,属脾肾不足证,治以健脾补肾,活血通经。处方:熟党参、续断、山药、覆盆子、麸炒白术、丹参各15 g,鸡血藤30 g,桑寄生、盐菟丝子各20 g,广藿香、制远志、醋香附各10 g。2014年5月21日三诊。末次月经4月20日,3天净,停经30天,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现乳胀,晨起微恶心,口淡,无阴道出血,无肛门坠胀感,偶有小腹不适,腰酸,纳差,眠可,大便黏,每天1行,小便调,舌淡红苔白厚,脉滑细。基础体温持续高温14天。5月21本院查妊娠二项 +泌乳素(PRL)检查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697.5 IU/L,孕酮(P)140.1nmol/L,泌乳素(PRL) 594.5 mIU/L。诊断早孕,属脾虚湿蕴证,治以补肾健脾祛湿。处方:熟党参、续断、山药、覆盆子、麸炒白术、炒白扁豆、黄芪各15 g,盐菟丝子、桑寄生各20 g,广藿香10 g,陈皮5 g。2014年7月16日四诊。孕87天。现口干,眠差梦多,纳可,二便调,舌尖红苔薄白,脉滑细。胎儿颈部半透明膜厚度(NT)检查示宫内妊娠12周余,活胎,胎儿颈部半透明膜厚度1.8 mm。诊断中期妊娠,具有流产史的妊娠,嘱转到产科门诊产检。

按:罗教授认为,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主生长、发育、生殖。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月经的生理活动。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同为月经产生的物质基础。同时,精能化气,肾气盛衰主宰天癸的生理活动,天癸是月经产生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肾是月经产生的根本,故调经之本在于肾。患者先天肾精不足,加上多次清宫术致冲任、胞宫、胞络受损,气血生化无源,致胞脉空虚,血海不盈,发为本病。《景岳全书·妇人规》曰:“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疗之要着……脾肾大伤,泉源日涸,由色淡而短少,有短少而断绝。”故罗教授治疗该病从补肾入手,兼以疏肝健脾养血。方用寿胎丸为主方,适当伍以四君子汤、二至丸,全方补肾兼顾肝脾,重在益精养血,使精血充足,冲任得养,经水充足,胎孕乃成。

例2,曾某,38岁,因“月经量减少2年”于2013年5月15日就诊。患者13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规则,量中,色红,持续7天干净,自2010年12月行剖腹产1男婴后月经量明显减少,月经周期规则,末次月经2013年5月9日,5月12日净,量少,每天1片卫生巾即可,色红,血块(±),痛经(-);前次月经4月9日,3天净,量少。孕3产1人工流产1自然流产1,现有生育要求。2005年行人工流产术1次,2009年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1次,于孕5周自然流产。现口干,少许口苦,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月经过少病,属肝郁肾虚证;西医诊断:月经过少;治则治法:疏肝补肾,养血调经。处方:柴胡、当归、石菖蒲、淫羊藿、制远志各10 g,白芍、盐菟丝子、盐巴戟天、白术、茯苓、熟党参、丹参各15 g。每天1剂,水煎煮为250~300 mL,饭后一次温服。2013年8月16日二诊。末次月经8月3日,3天净,量较前增多,色鲜红,血块(-),痛经(-),腰酸(+),乳胀(±);前次月经7月5日,2天净,经量偏少。诉易上火,口干,纳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脉弦。诊断同前,属肾阴不足证,治以滋阴补肾养血。处方:盐菟丝子、桑寄生、酒黄精各20 g,续断、枸杞子、女贞子、白芍、山药、覆盆子、丹参各15 g,鸡血藤30 g,陈皮5 g。2013年12月9日三诊。末次月经12月2日,4天净,量中,色红,血块(-),现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边有齿印苔白,脉弦细。诊断同前,属肝郁兼脾肾两虚证,治以疏肝补肾健脾,养血调经。处方:柴胡、当归、醋香附各10 g,鸡血藤30 g,白芍、盐菟丝子、熟地黄、盐巴戟天、白术、茯苓、丹参、女贞子各15 g。2014年3月10日四诊。停经41天,末次月经1月28日,3天净,量中。现恶心欲呕,纳差,眠差,舌暗红苔白,脉细滑。B超检查示宫内妊娠6周,可见胚芽。诊断早期妊娠,属脾虚证。

按:罗教授认为,患者因素体禀赋虚弱,加上人工流产术损伤冲任、胞宫、胞脉,以致肾气不足,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精血不充,冲任血海亏虚,经血化源不足以致经行量少。方用定经汤、寿胎丸加减以补益肾气、滋肾养肝,健脾和中,养血调经。“求子之道,莫如调经”,经调则子嗣也。

[1]罗颂平,谈勇.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1.

(责任编辑:骆欢欢)

R711.51

A

0256-7415(2016)01-0165-03

10.13457/j.cnki.jncm.2016.01.074

2015-05-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

郑泳霞(1974-),女,在读博士研究生,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复发性流产、月经病。

罗颂平,E-mail:songpingluo@hotmail.com。

猜你喜欢

经水血海菟丝子
《灵枢》十二经水理论探微
《傅青主女科》经水早断诊治经验探微*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识字歌
男人的护腰好物——菟丝子茶
补阳养阴良药菟丝子
血海穴 养血活血去疹风温通血脉祛寒毒
美颜多按血海穴
白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