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职医务人员人文精神提升体系的构建*
2016-02-21谭正巧大理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党委办公室云南大理67000大理州人民医院干疗科云南大理67000
胡 林,谭正巧(.大理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党委办公室,云南大理 67000;.大理州人民医院干疗科,云南大理67000)
医院在职医务人员人文精神提升体系的构建*
胡林1,谭正巧2(1.大理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党委办公室,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州人民医院干疗科,云南大理671000)
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精神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校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得到了较多的重视和研究,但这项工作在在职医务人员中却成为一项“知易行难”、收效不大的工作,因此在在职医务人员中构建一个系统长效的人文精神提升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在医院中,“像抓医疗技术一样抓人文精神”,强化人文意识,构建“人文理论”和“人文实践”两个模块,突出人文实践技能的提升,完善系列刚性制度设计并加以落实,是构建在职医务人员人文精神提升体系的可行之路。
医务人员;人文科学;医德医风;医生病人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各种恶意“医闹”、伤医杀医事件频繁发生有其复杂成因,但医学人文精神的衰退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精神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课题,是社会共同的呼声,也是医务工作者普遍认同的期盼。目前,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医学人文教育虽已成为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但传统教育与实践脱节、教育多局限于学校系统培养、毕业后持续培训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医务工作者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提升[1]。医学人文教育工作在医学院校“好做”,在医院“难做”,在在职医务人员中成为一项“知易行难”、收效不大的工作。由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具有持续性、终身性的特点,因此探讨在职医务人员人文精神提升“具体如何做”,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在职医务人员人文精神提升难的原因
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精神提升收效不大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医院外部和内部多种因素,就医院内部因素而言,“不好抓”、“抓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医院管理层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看重医疗技术的发展,忽视人本需求的变化;重视医务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医院发展中,硬件和技术固然重要,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医德修养也同等重要,它们是医院发展腾飞的“两只翅膀”,只有在医院管理中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理念,才能有效提升医疗实力,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可否认,目前由于政府和社会对医院的补偿不足,药品收入、检查收入等成为医院收入的主渠道,客观上导致了医院的趋利倾向[2],促使医院领导更加注重于病床规模扩大、诊疗技术提升、硬件仪器设备更新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并不完全归咎于客观原因,医院管理者的主观认识不到位更是造成技术硬件“一手硬”、人文精神“一手软”现象的主要原因。面对医院存在的一些人文精神缺失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诸如一些医务人员见病不见人,语言机械生硬,态度冷漠,缺乏耐心和热情,重治病技术、轻交流艺术,专注于疾病治疗、忽略心理抚慰,关注技术化、程序化处理,漠视情感需求和人文关怀。加之现代化医院诊断治疗的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使医生远离患者的非技术接触,导致了医疗程序的非人格化、装配线性化和超市化[3];医生书写病历等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甚至繁琐化,医生基于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的考虑,与患者交流的空间被挤压甚至取消,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冲突。其实,现代医学技术和医学人文精神从本质上是一种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4],而要处理好这种关系,首先需要医院领导有足够的认识,其次是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应对。对以上这样的一些问题,医院领导认识不到位甚至有偏误,抑或因为此类工作难做,所以常常工作不得力、不到位。这是医院人文精神提升难的首要原因。
1.2医务工作者过多归咎于客观原因医务人员主观重视程度不够,将人文素质持续提升不足过多归咎于客观原因:一是认为业务工作繁重,终日忙碌于查房、做手术、写病历、搞科研、临床带教、晋职称,业务工作“白加黑、五加一”,没有时间精力提升;二是认为职业环境不好,仅靠医务工作者单方努力难以改变,不愿提升。社会舆论环境对医疗工作误解或不理解,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患者数量及其标准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大医院看病贵、看病难,医疗服务补偿机制不合理,药品购销体制不完善,医务工作风险大且待遇偏低等,尽管这些现状不尽如人意,但也不应成为一些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淡化、过度医疗及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理由。一些医务人员过多强调客观原因,主观上缺乏提升人文素养的意识,不同程度存在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仁爱之心缺失,情感沟通技术缺乏,往往因为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或不恰当的沟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1.3医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设计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应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近年来,在医院医学继续教育中也渐渐渗入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等,尚存在明显不足,医学人文的终身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医院对在职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提升工作,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机制,往往是零敲碎打、不成体系,加之抓而不紧、时紧时松,甚至停留在一般宣传教育的形式上,效果不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务工作者医学人文精神的淡薄甚至缺失。
2 构建提升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素质体系的对策
弘扬医学人文精神,让患者满意是医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医院内部管理而言,可以通过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以系统的刚性制度顶层设计及执行,不断提升在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修养。
2.1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共同树立“像抓医疗技术一样抓人文精神”的思想意识要使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共同树立“像抓医疗技术一样抓人文精神”的思想意识。医院要实现人文回归,首先,医院管理层要从办院宗旨、办院方向的高度去思考医学与人文的关系。作为决策者和管理层,应该将人文精神融入医院经营管理政策、医院的运转机制、规章制度、舆论导向、人才培养及评价考核体系中[5]。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医院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临床诊疗服务,还要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服务,包括患者的心理疏导、康复督导、健康指导,以及围绕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和情感需求,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医疗和健康照顾等人文关怀性服务。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类生命的科学,比其他科学更需要人文关怀,医学人文已经发展为与医学诊断、治疗、护理具有同等地位的医学学科,因此,医务工作者只有拥有高尚的人文情怀、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能力,才能真正拥有守护生命的能力[6]。
2.2构建“人文理论”和“人文实践”2个模块,重点突出“人文实践”模块,提升在职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因为医学生一般都已学习过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史、临床医患沟通学等课程,正式进入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一般都已经具备一定的人文理论基础知识,所以提升在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关键在于理论强化和实践应用。医院要在强调自学、自修和常规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聘请专家、学者开设高水平、富含医学人文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讲座。与此同时,要针对医疗工作者对传统的说教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以及崇尚技术与实用的心理特点,在培训学习内容上还要注意突出与其日常工作联系紧密的实践性、技能性内容,如医患沟通模式及技巧、医学心理及应对压力的技能,医疗实践法律处理、人文性采集病史的服务能力、团队合作技能等。在培训方法上多采用体验性、实践性的方法,如情景模拟、医患角色互换、案例分析、实地观摩等[7],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2.3建立起院科两级负责制,提升在职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在医院中,人文精神的提升工作涉及行政业务部门的有医务、护理、人力资源、科教等部门;党群系统涉及党办、纪检、宣传、共青团等部门,本来应该党政工团多系统、多部门齐抓共管,但往往名为“齐抓共管”,常常是“谁也不管”。因此,必须明确分管领导和牵头职能部门,相关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人文精神提升的宏观工作计划制订、业务指导等可以挂靠医院伦理委员会,而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考核等应建立相应办事机构,这个做具体事的办公室根据医院管理部门职责的关联度,可以挂靠科教科(处),也可以是医务科(部),还可以是纪检监察部门。无论挂靠哪个部门,一定要保证其有权、有人、有明确职责和考评激励措施。对于科室这一级,各科室的负责人就是具体责任人。
2.4以系统、刚性的顶层制度设计,保障在职医务人员医学人文修养的持续提升
2.4.1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升在职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从2015年起,我国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要求医学生本科毕业后要接受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通过规范化培训促进医学生临床技能提高,使其真正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生。这是一个医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包括医疗技能的培训,医学人文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培训内容,其包括人文素养、医学伦理、医事法律等相关知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入职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合格医师的最佳时机,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将会有效提高医生对医学知识和医学人文知识的融会贯通。
2.4.2通过上岗前培训制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
从事医疗服务的新员工从入职开始,就要独立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再是书本、模型,必须牢固树立并践行“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本”思想和人文情怀。作为临床战线的新鲜血液,新入职阶段是对新环境不断适应的阶段,也是医学毕业生向临床医生转化的阶段,更是医学人文职业精神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职业精神培养应围绕着职业人格、职业准则展开,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爱岗敬业、廉洁行医等教育[8],通过岗前培训促使新员工在新的起点上再次反思学医、行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上岗前培训,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护理、药剂、医技、管理、后勤服务等不同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基础理论和人文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
2.4.3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是医学生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制度。人文教育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继续医学教育中要避免技术主义的滥觞。应该将相关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相结合,也可针对医疗服务中的医学伦理相关问题,开展专题继续教育;应注重结合临床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讨论,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服务中人文精神的理解与运用。可规定所有医务工作者,每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医学人文教育学分,医学人文教育学分应作为医务工作者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
2.4.4建立常态化的医务志愿服务制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医务志愿服务是医务社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和资源,围绕着医疗服务过程提供无偿的、非职业化帮助[9]。在职医务人员与医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已经掌握一定的医疗服务技能并具有相应的资质,可以直接为患者及群众提供服务。目前医院的服务都是“有偿的”,并且“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还比较突出,通过医务志愿服务制度可促使医务人员经常到缺医少药的贫困地区去看一看、听一听,通过实践体验培育自己的爱心。还可通过就诊引导服务、患者陪伴服务、各类义诊活动、各种“健康日”、各种专病健康宣教、各种医疗慈善活动、医疗下乡等,使医务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人文的教育和熏陶,感受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心理愉悦,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2.4.5建立医学伦理查房制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由医院党群部门或医院伦理委员会牵头,相关党委领导带队定期深入病房,从病区文化、医患沟通、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爱岗敬业、服务态度、廉洁守纪等方面对科室进行明察暗访,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最真实感受、建议并及时反馈给科室和相关当事人,把医院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政工作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虚事实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医学伦理查房成为人文关怀落实的有力鞭策手段和监督机制[10]。
2.4.6通过“背靠背”的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医德医风投诉及奖惩制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医院在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建立人文素质考核奖惩制度,对于违背医学人文素质要求,或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做出有损医务工作者形象的行为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对违规人员可视其情节的轻重予以处理或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当年不得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延长任职年限,缓聘、解职待聘、解聘等;具备执业资格的医、药、护、技各类从业人员,还应依据相关执业法规,予以暂停执业活动等处理。而对关爱患者、廉洁行医、优质服务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褒扬和奖励。
2.4.7建立反面典型讨论反思制度和正面典型引导激励制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通过具体案例起到警示作用,也是医务工作者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要求临床科室定期召开病例研讨会对医疗实践中的技术、伦理负面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对行业的反思。对于投诉、纠纷的典型案例,应当由当事科室组织科内人员分析、讨论、学习,同时医务处也应定期组织院内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学习讨论,引以为戒。对于典型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要广泛宣传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传递正能量。以高尚的医德医风塑造人,以优秀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激励制度引导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德技双馨的诊疗活动中,奖励医务人员的善行并给予其适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2.4.8建立医患角色互换体验制度,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人文精神提升一般通过“直觉”、“内省”和“体验”几种方式。在医院中,医患角色互换体验是一种促使医务人员人文精神提升和改进的有效方式。医院可以让医务和管理人员,经常性的以普通患者身份轮流在自家医院就诊,开展“医生体验就诊”活动。让医生“换位”体验,“用患者的视角发现问题”,找寻自己服务中的不足。可以让全院从领导到员工都参与到就诊流程体验中,以普通患者的身份,挂号、等待、问诊、检查等,体验患者的“不容易”、“焦躁”乃至“愤怒”,切身体会患者看病就医的感受,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换位体验和思考,让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而更加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和医院管理的全过程。如果管理者和医务人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始终是医学的内核,人文修养是一个行医到老、修炼到老、参悟到老的课题,并且通过制度加以固化和延续,使提升人文素质成为医务工作者的自觉追求,未来的医疗服务将会处处充满人性的光辉。
[1]方铁红.对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62-65.
[2]袁艳.对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德教育的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9):37-39.
[3]张大庆.论医学的人文精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4):20-24.
[4]李有刚,陈士福,仇善章.论现代医学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J].医学与哲学,2015,36(7):8-10.
[5]卢建敏.关于医学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26(4):38.
[6]肖正权.制度化建设推动医学人文走进临床[J].医学与哲学,2014,35(3):70-72.
[7]张会萍.以医学人文教育为载体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33(1):56-58.
[8]姚远洋,王艳槟,陈梦捷,等.关于临床教学医院中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3,34(23):78-80.
[9]关婷,郝徐杰,陈红.医院志愿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3):378-380.
[10]隆文斌.探讨医院人文教育现状及强化措施与创新经验[J].右江医学,2013,41(5):775-77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5.066
C
1009-5519(2016)15-2433-03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2012Y141)。
(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