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16-02-21王海波综述明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
王海波综述,李 明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
小儿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王海波综述,李明△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一科,重庆400014)
骨折;流行病学方法;安全管理;健康教育;儿童;综述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完全或部分性中断,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国外有研究发现,小儿骨折的发病率为2.01%,且有逐年增加趋势[1]。骨折不仅给儿童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容易产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等严重并发症。此外,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骨折极易损伤骺板,如果误诊、漏诊或治疗不当,会形成畸形愈合,甚至肢体残疾,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小儿骨折多由创伤引起,而大部分创伤是可以预防的,因而通过对小儿骨折流行病学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为预防小儿骨折提供科学依据。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便开始研究小儿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近年来,关于骨折的影响因素也有诸多报道,这些因素可概括为遗传因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本文对小儿骨折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1 小儿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
1.1小儿骨折的特点小儿处于成长发育期,其骨折与成人在组织解剖、生理、生物力学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解剖学上,成人皮质骨呈板层排列,致密坚硬,小儿则不同,无明显板层结构,有较好的韧性。生理上,小儿骨骼具有生长能力,一旦骨折,其生长和塑性能力均较成人强。生物力学上,小儿骨折后对位、对线欠佳,形成短缩成角畸形随着生长发育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矫正,且年龄越小,矫正能力越强。另外,骨折类型上,小儿除了会发生同成人一样的完全性骨折外,还会发生骨骺损伤、青枝骨折、竹节状骨折、创伤性骨弯曲等特殊类型骨折。
1.2小儿骨折发病率有研究发现,欧洲小儿骨折的发病率为1.33%~3.61%[1-4]。Rennie等[4]研究发现,0~12岁小儿骨折年发病率为1.89%,0~14岁为1.98%,不同地区小儿骨折的发病率有所不同。由于欧洲各地区儿童人口基数小,治疗比较集中,数据容易统计,故能获得较准确的发病率。而我国儿童人口基数庞大,治疗分散,病例搜集困难,故鲜有我国小儿骨折发病率的相关报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多中心医疗数据共享理念的提出,希望能逐渐加强我国这方面的研究。
1.3小儿骨折的年龄、性别分布小儿骨折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Hedström等[1]研究发现,女孩发生骨折的高峰年龄是11~12岁,男孩是13~14岁。Cooper等[2]在研究中也发现女孩发病高峰在11岁,男孩在14岁。陈博昌等[5]研究发现,3岁前后为骨折高发期。张涛等[6]对北京地区10 977例骨折患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儿童骨折最高峰在3岁。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在年龄上,国内儿童骨折高峰期在3岁左右,与国外儿童骨折发生高峰年龄在11岁以上不同;在性别上,所有年龄段男孩骨折发病率均高于女孩[2],男孩的发病率约是女孩的1.5倍[1]。张涛等[6]统计发现,男女发生骨折的比例为1.9∶1,骨折发生率在0~1岁阶段差别最小,随着年龄增大差别也在增大,在13岁时达到最大(5.3∶1)。Landin[7]研究显示,从出生到16岁这段时间,男孩的骨折发生率为42%,女孩则为27%。据估计,每年男孩的骨折发病率为1.7%~4.5%,女孩为1.0%~2.7%。作者认为这主要与男孩生性好动,更容易参加一些高风险的运动有关[8]。
1.4小儿骨折的时间、地点分布小儿骨折的发生与月份及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月份上,5月和10月是小儿骨折发生的2个高峰[5],也有报道指出小儿骨折病例数从4月开始上升,7~8月达到峰值[9]。季节上,夏秋季是小儿骨折的高发季节[10]。这种规律性可能与该时间段气候适宜、日照时间长、节假日儿童户外活动量增多及衣着防护少等有关。至于骨折的发生场所,家里、学校、交通道路及游乐场所是小儿骨折常发生的地点,有文献报道,骨折的发生场所为儿童家里的占37%,学校占20%[11]。在国内,学龄前儿童的骨折发生率最高,原因可能是其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家里。小儿骨折的发生地点与年龄有关,学龄前儿童以家里为主,学龄期儿童及青春期儿童以学校及娱乐场所为主。Randsborg等[12]研究发现,年幼的儿童容易在学校操场上发生骨折,年长的儿童更容易在游乐场所发生骨折。
1.5小儿骨折的原因小儿骨折多由创伤所致,小儿骨折的常见损伤原因包括摔倒、高处坠落及交通事故,Kanaan等[13]研究称小儿骨折发生的原因中,同一平面摔倒占44.2%,交通事故占26.7%,另一平面坠落占21.5%。大部分小儿骨折是在玩耍和体育活动中发生的。据报道,体育和娱乐活动导致的骨折占小儿骨折的39%[1]。容易发生骨折的常见娱乐活动有滑冰、滑雪、骑单车、踢足球、打篮球等,不同的体育活动发生骨折的风险不同,滑雪发生骨折的风险率最高,其次是手球和足球[1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儿童的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多样,滑滑板、骑单车的儿童越来越低龄化,而这些活动的技巧性较高,低龄儿童不容易掌握,因而极其容易发生摔倒致骨折。张涛等[6]研究发现,滑滑板、骑单车等运动损伤比例占4.05%。随着城市化不断进展,交通状况越来越复杂,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增加了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所致骨折的比例。而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常导致骨盆骨折、颅骨骨折、股骨骨折甚至开放性及多发性骨折等严重损伤,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
1.6小儿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小儿骨折的部位以上肢最为多见,其次为下肢,以骨盆及脊柱骨折较为少见。许世刚等[9]研究表明,小儿上肢骨折占83.8%,下肢骨折占16.2%。国内多项研究均表明,上肢骨折中又以肱骨骨折最为多见[5-6,9,15],欧洲地区则以前臂骨折最为多见[1-4]。小儿骨折的主要类型与小儿年龄段相关,1岁以下儿童以锁骨骨折为主要类型,1~3岁幼儿以肱骨远端骨折为主,4~14岁则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主,14岁以后主要为掌骨骨折[4]。肱骨髁上骨折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骨折类型,而欧洲等国家则以前臂远端骨折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
2 小儿骨折的影响因素
成人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骨密度,小儿骨折则不然,其与个体因素、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2.1个体因素
2.1.1体质量及饮食习惯超体质量的儿童更容易骨折。超体质量是骨折的一个危险因素[16]。Kessler等[17]研究发现,体质量指数(BMI)较高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膝部、腿、踝部及足部骨折。这可能与超体质量儿童摔倒时冲击力更大及体内矿物质含量较少有关。Händel等[18]研究认为,非母乳喂养、较少的牛奶摄入、高能量摄入、高糖饮料摄入会导致儿童骨折风险增高。可能因为这些喂养及饮食习惯会减少和妨碍钙的吸收,致使机体的钙相对不足,从而导致骨密度降低,增加了骨折风险。
2.1.2心理行为因素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影响小儿骨折的重要因素,自控能力弱、冲动冒险、攻击性强的儿童更容易发生骨折。蒋昭伦等[19]发现,骨折儿童存在显著的心理异常,表现为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心理障碍的儿童更容易发生反复多次手部骨折[20]。行为因素方面,具有多动、攻击行为的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21],其发生骨折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体育活动对于小儿骨折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适度、安全前提下的体育活动可锻炼肌肉,增强体质,增加骨矿物质含量,减少骨折的发生。但是剧烈、过度体育运动是小儿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20]。过量的体育运动虽然可以增加骨的矿物质量,但是同时带来的创伤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2.1.3既往骨折史既往骨折是增加小儿骨折风险的独立因素[22]。曾经发生骨折的儿童比未曾骨折的儿童发生骨折的风险大。Goulding等[23]研究发现,发生骨折的儿童发育成熟时的骨密度低于没有发生骨折的儿童。
2.1.4骨量降低相关性疾病骨骼的骨量是衡量骨坚强与否的重要指标,引起儿童骨骼骨量降低或骨质破坏的疾病均能引起骨折的风险增加。这些疾病包括成骨不全症、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囊性纤维化(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肾脏疾病、糖尿病和生长激素缺乏等。Goulding等[23]研究表明,骨矿物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会增加,并且骨密度每降低基准线一个标准差,骨折风险增加1倍。骨矿物质密度是影响小儿骨折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24]。很多其他影响因素都是通过改变骨密度进而影响小儿骨折发生的。一旦骨密度降低,即便轻微的创伤,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2.2基因及遗传因素近年来,对骨折儿童的相关基因分析及家族遗传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包括部分基因及家族遗传因素与骨折的相关性。国外一项研究发现,发生多发性骨折的患者中51.6%有家族骨折史,单一骨折的患者中38.9%有家族骨折史,而没有骨折的人仅29.2%有家族骨折史[25]。成骨不全症是典型的先天性遗传病,会造成第一型胶原纤维缺陷,使骨质脆弱而增加骨折风险,通常是由于COL1A1或COL1A2基因突变造成的[26]。少年佩吉特病(詹妮弗)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病,LRP5 和WNT1基因参与一些罕见低骨量疾病,詹妮弗患者因为骨代谢改变,而表现为矮小、骨畸形及骨折,TNFRSN11B基因缺失或错义突变在该病中很常见[27]。此外,其他遗传性影响骨质的骨病还有骨囊性纤维化病、低血磷性佝偻病、低磷酸酯酶症、马凡氏综合征等。有报道称维生素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骨钙素基因等的多态性也会影响骨密度从而影响骨折的发生风险[28]。
2.3环境因素
2.3.1家庭环境儿童骨折大部分发生在家中,因而居家环境及监护人与儿童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陈忠等[29]研究发现,家里地面为木地板、婴儿床有防护栏、监护人不参加娱乐活动的家庭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比地面为水泥地面、床无防护栏、监护人参加娱乐活动的儿童小。国外有报道指出,儿童骨折的发生与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工作性质及监护人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认识有关[30]。儿童骨折,特别是学龄前儿童骨折,与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相关。监护人的密切照顾及安全的家庭居住环境是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保障。
2.3.2社会环境影响小儿骨折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经济状况,健康教育宣传及普及,公共设施安全及管理,相关保障儿童安全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完善等[31]。除了在家里,儿童骨折的常见场所还有学校及游乐场,而这些场地的规范性、游乐设备的安全性、高危运动项目的警示性都会影响到儿童骨折的发生率。美国为了减少这些常见场所小儿骨折的发生,制定了预防意外发生的行动指南[32]。
3 小 结
小儿骨折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严重地威胁了儿童的健康。虽然大部分小儿骨折的预后较佳,但是受伤及治疗的过程仍给儿童心理和身体带来了伤害,同时也给其家庭及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小儿骨折多与创伤有关,是一个可预防、能预防的疾病。本文通过对小儿骨折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的探究,揭示了小儿骨折的发病规律及特点,为减少小儿骨折发生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Hedström EM,Svensson O,Bergström U,et al.Epidemiology of fractures in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cta Orthopaedica,2010,81(1):148-153.
[2]Cooper C,Dennison EM,Leufkens HG,et al.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fractures in Britain:a study using the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base[J]. J Bone Miner Res,2004,19(12):1976-1981.
[3]Lyons RA,Sellstrom E,Delahunty AM,et al.Incidence and cause of fractures in European districts[J].Arch Dis Child,2000,82(6):452-455.
[4]Rennie L,Court-Brown CM,Mok JY,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fractures in children[J].Injury,2007,38(8):913-922.
[5]陈博昌,蔡奇勋.3 271例儿童骨折的统计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7,18(4):241-242.
[6]张涛,刘晓光,郭源,等.北京地区10977例儿童骨折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4):2233-2237.
[7]Landin LA.Epidemiology of children′s fractures[J].J Pediatr Orthop B,1997,6(2):79-83.
[8]Jones G.Growth,children,and fractures[J].Curr Osteoporos Rep,2004,2(3):75-78.
[9]许世刚,马文校,王超,等.北京地区小儿骨折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1):1027-1028.
[10]夏琍群,沈蓉.911例儿童骨折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3):38-39.
[11]Macinnes K,Stone DH.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injury: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young children presenting to an emergency department[J].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2008,34(5):696-702.
[12]Randsborg PH.Fractures in children:aspects on health service,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J].Acta Orthop,2013,350(84):1-24.
[13]Kanaan M,Shahnawaz S.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fractures in the city of Karachi[J].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2015,27(3):608-612.
[14]Randborg PH,Gulbrandsen PA,Saltyte Benth J,et al.Fractures in children:epidemiology and activity-specific fracture rates[J].J Bone Joint Surg Am,2013,95(7):e42.
[15]王正祥,洪建斌,杨子斌,等.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44-45.
[16]Lee RJ,Hsu NN,Lenz CM,et al.Does obesity affect fracture healing in children?[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3,471(4):1208-1213.
[17]Kessler J,Koebnick C,Smith N,et al.Childhood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most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3,471(4):1199-1207.
[18]Händel MN,Heitmann BL,Abrahamsen B.Nutrient and food intakes in early life and risk of childhood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J Clin Nutr,2015,102(5):1182-1195.
[19]蒋昭伦,杨琼,邵景明.意外伤害儿童心理学特点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35-38.
[20]Ozer K,Gillani S,Williams A,et al.Psychiatric risk factors in pediatric hand fractures[J].J Pediatr Orthop,2010,30(4):324-327.
[21]邱学兰,刘思美,蒋昭伦.意外伤害儿童心理学特点及干预对策[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9):854-858.
[22]Clark EM,Ness AR,Tobias JH.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increases fracture risk in children irrespective of bone mass: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fractures in healthy children[J].J Bone Miner Res,2008,23(7):1012-1022.
[23]Goulding A,Jones IE,Taylor RW,et al.More broken bones:a 4-yeardouble cohort study of young girls with and without distal forearm fractures[J]. J Bone Miner Res,2000,15(10):2011-2018.
[24]Ferrari SL,Chevalley T,Bonjour JP,et al.Childhood fract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bone mass gain during puberty:an early markerof persistent bone fragility?[J].J Bone Miner Res,2006,21(4):501-507.
[25]Konstantynowicz J,Bialokoz-Kalinowska I,Motkowski R,et al.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s in Polish adolescents aged 16-20 years[J].Osteoporos Int,2005,16(11):1397-1403.
[26]Fahiminiya S,Majewski J,Mort J,et al.Mutations in WNT1 are a cause of osteogenesis imperfecta[J].J Med Genet,2013,50(5):345-348.
[27]Brunetti G,Marzano F,Colucci SA,et al.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in Juvenile Paget disease:role of molecular alterations of the TNFRSF11B gene[J].Endocrine,2012,42(2):266-271.
[28]Tinkle BT,Wenstrup RJ.A genetic approach to fracture epidemiologyin childhood[J].Am J Med Genet C Semin Med Genet,2005,139C(1):38-54.
[29]陈忠,张斌,覃凌智,等.儿童意外伤害家居环境与游戏场所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831-2834.
[30]Hang HM,Bach TT,Byass P.Unintentional injuries over a 1-year period in a rural Vietnamese community:describing an iceberg[J].Public Health,2005,119(6):466-473.
[31]Goulding A.Risk factors for fractures in normally active children andadolescents[J].Med Sport Sci,2007,51:102-120.
[32]Vitale M.Epidemiology of fractures in children[M]//Beaty JH,Kasser JR. Rockwood and Wilkins′fractures in children.7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 and Wilkins,2010:3-1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5.021
A
1009-5519(2016)15-2333-04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3544)。
△,E-mail:LM3180@163.com。
(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