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自我防护进展*

2016-02-21刘小花陈宇宁综述陈华根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8期
关键词:体液艾滋病医务人员

刘小花,陈宇宁综述,陈华根审校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610500)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自我防护进展*

刘小花,陈宇宁综述,陈华根△审校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610500)

HIV;职业暴露;防护装置;危险因素;自我防护;综述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的严重慢性传染病。因各类原因,艾滋病发展迅速,我国感染HIV病毒者数量已排名至全球第2位[1]。伴随着HIV病毒感染者的增多,在工作环境中,医务人员感染HIV病毒的风险越来越高。在接触和遭遇HIV病毒感染后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很高,携带HIV病毒感染率为0.2%~0.5%[2]。因为医务人员工作的职业特殊性,使其面临着感染艾滋病的巨大风险。文献报道的职业暴露方式与国外近似,HIV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是黏膜被血液污染和针刺伤,传染科和手术室的风险均较其他科室高,医院护理工作者感染风险高于医生[3-5]。并且各个科室都有可能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6]。医务人员做好针对HIV职业暴露因素的自我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的HIV职业暴露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7-9]。因此,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进展综述如下。

1 HIV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

1.1高危操作行为

1.1.1利器刺伤在医务工作环境中,医疗利器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意外伤害可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包括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10]。其中HIV、HCV、HBV的感染率分别为0.30%、1.80%和6.00%~30.00%[11]。国外资料显示,因为皮肤利器伤暴露,被HIV阳性患者血液感染比例约为0.30%[11]。静脉穿刺、抽血、注射等操作是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12]。研究调查发现,有11.97%人员在取下针头时发生针刺伤,有16.70%人员套上针帽时发生针刺伤[13]。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是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前提保障,所以应加强利器伤的预防工作,尽可能减少利器伤所带来的危害。

1.1.2血液、体液污染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其分泌物是HIV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包含HIV的实验室样品、器官、生物制品等[14]。HIV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子宫、阴道分泌物和精液中,在泪液、唾液、乳汁等体液中,也存在HIV[15]。医务人员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这些传染源可能性很大,所以HIV职业暴露风险也很高。

1.1.3皮肤和黏膜的暴露急诊科、外科医务人员或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其暴露的皮肤、眼睛、面部及口腔黏膜不小心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导致医务人员的皮肤或黏膜直接暴露。国外资料显示,医务人员黏膜暴露于HIV阳性患者的血液时感染HIV的平均危险性为0.09%[16]。

1.2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有研究对医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标准预防概念及职业暴露应急相关知识知晓率约为35%,其中包括比较了解“AIDS的病因”、“有无AIDS疫苗”等AIDS相关知识,但关于AIDS的“标准预防概念”的知晓率仅为55.7%[17-18]。相关研究报道,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针刺伤发生率高至83.6%[19]。这些都表明了若是操作不规范、自我保护措施不到位,则其感染HIV的风险越高。

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感染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对职业暴露的防护了解不够,操作不规范,一些医务人员常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戴手套、穿防护衣进行操作不是很方便,在接触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过的注射针头、手术器械等锐器物时,不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Martins等[20]研究发现,在医疗环境工作中,医务人员中有65.0%被锐器损伤,其中护士占74.8%,主要是针刺伤。孟长秀等[21]研究发现,医院检验工作人员也是职业暴露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发生职业暴露危险率约为12.5%。

1.3人员资源配备不足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任务紧、人员不足、精神压力大等问题。发生利器伤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量超负荷[22],医务人员在工作任务重、身体疲劳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HIV职业暴露。

1.4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问题医务人员常害怕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有研究报道,部分人认为医务人员经常以“自我保护”为理由,对AIDS患者存在歧视[19]。该研究调查还发现,因感染HIV的患者常受到歧视和不被尊重,其中有40.11%的HIV感染者对医务人员有报复的想法,11.13%的感染者表示已有一定的计划[19]。这种恶性循环很容易导致医务人员感染HIV。

2 自我防护措施

2.1避免高危操作

2.1.1预防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国外研究报道,医务人员在血源性职业暴露中,很容易被污染的锐器刺伤而发生职业暴露,且达到80%以上[23]。其中锐器伤是主要原因之一,预防血源性传染疾病的重要环节就是预防锐器伤和其他血源暴露。所以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执行抽血、注射等相关操作时应戴好手套;手持无菌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防止刺伤别人或自己;全部操作后由操作者自己收拾整理,可有效预防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2.1.2针刺伤后的处理医务人员被针刺伤时应立刻脱去污染手套,由近心端向远心端陆续挤出血液,后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最后用75%乙醇、0.5%聚维酮碘消毒液等浸泡涂抹,等待手干后再贴上无菌敷料。

2.1.3处理体液、血液等高危操作处理患者体液、血液等高危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要放在随手可得且固定的地方;为患者做心肺复苏时,要用设有过滤器的面罩。同时应该使用人工呼吸器。

2.2采取预防措施

2.2.1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医务人员知识宣教,熟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途径的顾虑,提高工作中的警惕性,加强监测,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调查发现,部分医务人员要求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24]。只有学习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才能有效预防和处理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2.2.2医务人员遵守职业“普遍性防护原则”把所有人的血液和体液都作为HIV阳性来看待是“普遍性防护原则”的宗旨[25]。医务人员主动避免HIV感染、自觉遵守职业“普遍性防护原则”才能将医务防控工作做好,如操作要规范,要正确选用掰安瓿瓶的方法。保护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主动避免或减少HIV感染的危险。

2.2.3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医务人员工作大意,对针刺伤认识太浅,操作不是很熟练。针对这些问题应增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力度,认识到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危险性;一旦发生针刺伤,应该积极应对,同时进行各种检查,并且做好传染性相关疾病的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2.2.4做好预防保护改进医疗器械,完善防护设施是减少医务工作人员职业损伤的有效途径[26]。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使用更加安全的医疗设备可降低62%~88%的锐器伤发生率[27]。所以医院领导者应该充分了解到职业性损伤的危害性,争取努力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完善监测系统、医疗设备及防护设施,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定期分析总结经验,并且作为质量管理的依据。

2.2.5做好基本消毒隔离措施医院必须制订具体详细措施,严格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无菌技术、诊疗环境和职业卫生防护符合医院规定要求[28]。(1)洗手: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预防HIV传播的方法就是洗手,是所有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离开病房时要做的最后一件事;(2)手消毒:医务人员的手在进行相关操作后,应尽快进行严格的手消毒;(3)戴手套:在估计医务人员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体时,应佩戴手套,这样可以使被污染率降低50%以上;(4)戴防护眼罩、口罩和穿隔离衣:医务人员在处理血液、体液及执行特殊手术操作时,估计自己有可能被患者体液、血液或其他排泄物污染时,应戴防护眼罩、口罩同时穿隔离衣。

2.3争取患者的配合与支持医务人员同情、尊重、理解、支持患者,用鼓励的话语,真诚的态度和熟练的操作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当患者相信医务人员后,医务人员才能知道患者心理需要,并且尽全力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取得患者对医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2.4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根据临床医务工作的需要,医院管理者合理设置工作岗位,统筹人力资源,以确保临床医务工作岗位的人员配备。并且应该合理安排人员值班,防止人手紧张、工作繁重而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29]。

2.5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与报告

2.5.1处理原则发生职业暴露后:(1)医务人员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患者污染的局部。(2)污染眼部等黏膜时,应反复对黏膜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3)有伤口时,应该轻柔挤压伤处,尽全力挤出受伤处的血液。(4)用0.5%聚维酮碘或75%的乙醇消毒液对伤口进行局部消毒、包扎。经过清洗和冲洗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除污染部位的体液和血液,尽可能地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通过轻揉和挤压伤处可以很好地将伤口的血液、体液排出,减少病毒感染机会。(5)到艾滋病专业防治机构进行进一步咨询和处理[30]。

2.5.2职业暴露后的随访、咨询和追踪相关医疗机构必须24 h内提供咨询、检查和治疗。HIV暴露的随访一定是标准的,反复的血清学调查需要持续6个月或1年以上。在HIV职业暴露后的第4、8、12周及6个月时对HIV抗体进行检测。

2.5.3职业暴露后的登记和报告登记内容应包括HIV暴露后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具体部位,暴露方式及损伤的程度,职业暴露源种类和HIV情况,紧急处理的方法及处理的过程,是否使用药物、第一次用药时间、预防性药物的毒性反应及用药后依从性,定期监测及随访情况等。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每隔半年将单位发生HIV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登记,上报至省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省级CDC汇总后上报国家CDC[19]。

综上所述,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非常严峻,在广大偏远地区对艾滋病认识不足的现象更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医务人员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患者的体液和血液接触,特别是在特殊科室如手术室、急诊科工作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机会很多,要保护好自己,尽最大可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HIV感染的危害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和职业性感染的发生。

[1]陈萍虞.HIV感染孕产妇79例产时产后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335-2336.

[2]王慧群,鲁桂兰,范春红,等.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与管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5,8(3):99.

[3]王亚霞,刘亚新,沈佩琼.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53.

[4]刘君,朱林,韩丽凤,等.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与防护现况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25-27.

[5]徐惠兰.高危地区内科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410.

[6]Traynor K.Revised guidelines for occupational HIV exposure include simplerregimens[J].AmJHealthSystPharm,2013,70(19):1642.

[7]Markovic-Denic L,Brankovic M,Maksimovic N,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blood and body fluid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at university hospitals[J].Srp Arh Celok Lek,2014,141(11/12):789-793.

[8]Malka E,Streinu-Cercel A,Pi igoi D,et al.Management of accidental exposure to HCV,HBV and HIV in healthcare workers in Romania[J]. Germs,2012,2(4):137-141.

[9]Serdar T,Derek L,Uni A,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s in healthcare workers in University Hospital Dubrava——10 year follow-up study[J]. Cent Eur J Public Health,2013,21(3):150-154.

[10]Ippolito G,Puro V,Heptonstall J,et al.Occupation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in health care workers:worldwide cases through September 1997[J].Clin Infect Dis,1999,28(2):365-383.

[11]Panlilio AL,Cardo DM,Grohskopf LA,et al.Updated U.S.Public Health Serv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HIV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J].MMWR Recomm Rep,2005,54(9):1-17.

[12]范杨丽.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健康必读,2013,8(8):166.

[13]贾继红.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131.

[14]邵立平.产科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20-121.

[15]李春福.艾滋病口腔表征及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J].中外医疗,2008,27(1):61.

[16]Zenner D,Tomkins S,Charlett A,et al.HIV prone occupational exposures:epidemiology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itiation of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9,63(5):373-378.

[17]刘继红.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自我防护[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30(3):126-128.

[18]贾彩凤,王艳梅,窦东梅,等.医务人员HIV/AIDS防护知识与职业暴露的相关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08,17(2):183-186.

[19]樊克玉.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1(1):31-32.

[20]Martins A,Coelho AC,Vieira M,et al.Age and years in practice a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Portuguese hospital[J].Accid Anal Prev,2012,47(47):11-15.

[21]孟长秀,张晓兰,薛均,等.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与防护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7):1004-1006.

[22]李素英,韩秀芬,张秀珍.医院工作人员利器损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07-1008.

[23]Zafar A,Habib F,Hadwani R,et al.Impact of infection control activities on the rat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of Pakistan over a period of six years:an observational study[J].BMC Infect Dis,2009,9(1):1-8.

[24]朱一,张钰,张珍,等.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职业防护行为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8):1093-1096.

[25]Ippolito G,Puro V,De Carli G.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in health care workers.Italian Multicenter Study.The Italian Study Group on Occupational Risk of HIV infection[J]. Arch Intern Med,1993,153(12):1451-1458.

[26]Aiken LH,Sloane DM,Klocinski JL.Hospital nurses′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prospective,retrospective,and institutional reports[J].Am J Public Health,1997,87(1):103-107.

[27]王丽娟.医务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医学信息,2013,26(2):573-574.

[28]庄英杰,李可萍,杨静,等.依法规范护理操作预防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80-383.

[29]周蓉.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与防护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6(3):269-270.

[30]吴安华.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处置与预防[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23-2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8.016

A

1009-5519(2016)18-2830-04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资助项目(130534)。

△,E-mail:cchhgg1115@sina.com。

(2016-02-29

2016-04-17)

猜你喜欢

体液艾滋病医务人员
《 世界艾滋病日》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外生物体液中稳定性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维药艾菲提蒙汤治疗异常体液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体液免疫9项指标总误差与不确定度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