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心理体验的访谈研究
2016-02-20刘娟菊王爱民
刘娟菊 王爱民
·心理卫生·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心理体验的访谈研究
刘娟菊 王爱民
目的:深入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后的心理体验,为临床工作中应对低血糖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有过低血糖体验的糖尿病患者10例,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经过分析访谈对象的心理体验获得3个主题,一是负性心理应激;二是求知求助性心理;三是独立应对型心理。结论:了解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内心体验,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具针对性的进行低血糖护理,促进患者正确应对低血糖事件。
糖尿病;低血糖;心理负担;访谈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低血糖发生时,易引起患者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肢体震颤等症状,后果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低血糖发作是潜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通过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和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1]。Cryer等[2]甚至认为,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可抵消糖尿病患者多年甚至终身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糖尿病患者无论使用何种治疗手段,均有可能发生低血糖,亚太地区一项研究显示,有超过 1/3 的2型糖尿病患者曾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低血糖[3]。低血糖不仅会对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危害,同时也会引起心理上的影响,低血糖的无法预知性促使患者过度在意自己的疾病而让患者变得敏感急躁[4]。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旨在进一步了解低血糖患者心理体验及需求,帮助医务人员有针对性进行护理,促进患者正确应对低血糖事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4~6月福建某医院内分泌科有过低血糖体验的糖尿病患者10例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于访谈前经历过低血糖事件,符合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诊断标准。(3)无认知障碍,可以用语言清楚表达自我感受。(4)同意受访。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呈现新主题为标准。患者基线资料见表1。
表1 1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每名被访者在研究中都被称为个案。研究者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为指导进行访谈。 例如:“您最近一次发生低血糖是什么时候,还记得吗?可以和我谈一下当时的情况吗?”“您在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您发生低血糖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您在发生低血糖前后对低血糖的认识有什么不同吗?”“你对低血糖的防治措施有什么期望?”等问题。研究者与访谈对象联系,介绍自己及研究目的,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选择患者方便的时间开始访谈,地点选在糖尿病教育学习室,氛围安静,不受打扰。 每例个案访谈30~45 min,全程录音。认真倾听并如实记录访谈内容,同时仔细观察访谈对象的表情及情感变化。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资料转录为文字,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5]。
2 结 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反复分析、比较,最终提炼出以下3个主题和具体编码条目。见表2。
表2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心理体验的主题分析
2.1 负性心理应激型 访谈对象中有患者表现出害怕不安,恐惧的情绪,对自身疾病状态有一定的担心。个案P5:“上次大汗淋漓,自己感觉快要死掉了,哎.....太恐怖了(摇头)。”个案P7:“上次在家里(发生低血糖),一点力气都没有,差点人就不行了,还好家人发现的及时,真的是很吓人,那感觉一辈子忘不了。另外访谈对象中,有患者对待疾病治疗产生消极态度,甚至产生厌世情绪。个案P8:"我血糖一会儿低一会儿高,特别不稳定,胰岛素很难调,加量就出现低血糖,减量又高起来,医师都快对我没办法了,我是不是快要死了?”个案P1:“哎!吃多了高血糖,吃少了又低血糖,哎!你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个案P9:“低血糖太难受了,胸闷、头痛的受不了,反正我宁愿血糖高就高吧,经常这样(低血糖)谁受得了。”
2.2 求助求知型 低血糖发生后,不少患者会主动去学习相关防治知识。个案P10:“慢慢也开始关注低血糖的防治知识了,我现在血糖测的很频繁的,打胰岛素也更慎重了。”个案P5:“我的责任护士和我讲了很多预防知识,还给了我宣传册,之后我出门运动一定会带糖或巧克力在身上的。”个案P8:“上次是乱打胰岛素造成的(笑),从那之后,我从来不乱打胰岛素了,要先测个血糖。”个案P7:“我最怕听到护士对我说,‘现在赶紧吃点东西’每次听完,我都不知道到底吃饼干好还是吃面包好,不知道吃多少。”个案P9:“那天晚饭后我运动了一会儿,回来测血糖4.8 mmol/L,当时医师让我吃点东西,我说等会儿回去吃,他说不要等了,现在去吃。但是我自己觉得这个血糖还好,我前两天血糖也是这个水平,第2天早上血糖也挺好的,所以我就不知道到底应不应该吃点东西。”
2.3 独立应对型 访谈对象中,有患者把低血糖事件当做血糖管理中非常正常的情况来对待。个案P2:“我不害怕低血糖,可能和我发生(低血糖)次数多有关系,已经有经验了(笑!),家里储备了很多糖分高的果汁还有可乐。国外不是有研究说低血糖的时候最快的方法是进食流质含糖食物么。”个案P4:“其实,一般低血糖的时候,我还是很平静的。”个案P3:“如果出现低血糖了,我首先嚼两颗硬糖,糖我一定随身携带的。”个案P6:“过会儿再复测血糖。事后还要反思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低血糖)。”
3 讨 论
3.1 给予情感支持,关注低血糖患者的心理健康 本研究发现,低血糖事件对糖尿病患者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较为严重,大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甚至厌世等不良情绪。低血糖的无法预知也促使患者过度在意自己的疾病而让患者变得敏感、急躁。它不仅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负担,还加重了患者对疾病控制的恐慌,对疾病控制失去了信心。有研究认为低血糖事件也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6],低血糖恐惧的主要根源是担心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发生低血糖的次数是患者产生低血糖焦虑的重要原因[7]。患者的焦虑状态进一步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患者的行为方式,如拒绝打胰岛素、自行减少药物用量、强化血糖监测等,这些行为对糖尿病控制或预防低血糖再次发生产生了正面或负面影响。消极情绪不利于患者疾病控制,故医护人员要重视低血糖患者的心理疏导。有研究认为,加强医患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举例成功治疗案例等形式,可以促使低血糖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和良好心态,通过向患者讲解低血糖的注意事项,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对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有积极作用[8],针对患者心理健康问题,本科室采取责任制护理,联合患者家属,实施强化、连续的健康教育,同时关注患者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和行为改变较差的环节,强调行为改变的重要性,如: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合理用药,血糖监测等。对于有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患者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沟通,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关系,保持乐观情绪,促进患者向正常心理状态转变,向患者讲解情绪自控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进行行为改变,让他们的行为对疾病治疗产生正面影响。
3.2 知识缺乏是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次访谈发现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缺乏一定的认识,访谈中就有大部分患者发生低血糖是因为对低血糖的认识不足。国内也有学者[9]对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患者对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低血糖症状以及低血糖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知晓率均不足50%。说明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缺乏。主要原因:一方面糖尿病患者接受到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健康教育中更多的关注如何降低血糖,访谈中就有不少患者表示,以前从来不担心会低血糖,主要想怎么样把血糖降下来;另一方面,有部分患者因为在此之前从未发生过低血糖,所以对低血糖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访谈结果也表明,发生过低血糖的患者对低血糖防治更加的重视,会更多去了解低血糖的知识,有研究[10]对糖尿病患者了解低血糖的途径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患者对低血糖的认知中,通过医师告知和护士宣教低血糖知识的占9.49%和12.7%,通过患者亲身体验的占45.6%。糖尿病的特征是高血糖,故医务人员及糖尿病患者容易忽视低血糖的发生和危害。有研究[11]报道,在处理低血糖问题时,进行PDCA循环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步骤的反复循环,每次赋予新的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低血糖的处理能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和高血糖一样伴随着他们终身,当发生低血糖时,若是处理不够及时则有可能发生昏迷出现生命危险,然而低血糖只要处理及时,治愈率是100%,故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显得非常必要,魏梅等[12]对1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后的低血糖相关知识的延续性健康教育,经过半年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后,患者对低血糖的知晓程度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增加。另外,患者对疾病越重视、参加健康教育越多,越会降低低血糖的发生[12],本科室为了提高低血糖患者的疾病知识,成立了专门的低血糖防治健康教育小组,教育形式多样,包括有情境演练、小组讨论、趣味答题等,从而教育患者对低血糖事件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识别,自觉规避可能引起低血糖的各种错误用药方法和不良生活方式,从而避免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发生。
3.3 医患缺乏沟通的问题较为严重 本研究还发现,医患之间缺乏比较有效的沟通,一方面由于疾病自身的复杂性导致会出现一些难以解释的血糖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患者由于对自己疾病的了解有时甚至质疑医师的某些决策,从而造成医患之间的沟通无效。医护人员应该有耐心的倾听患者的意见,针对患者关心和疑惑的问题给予解答。另外临床上低血糖事件的处理原则应遵循个体化,不可一概而论,低血糖严重程度不同,进食种类也应不同。而患者在低血糖处理的时候,最大疑问在于加餐量的问题。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加餐应细致,盲目加餐很容易引起高血糖,造成患者血糖波动过大,引起不适,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低血糖诊治流程[13],对于低血糖意识清楚的患者,给予15 g葡萄糖口服,每15 min再次检测血糖,如果血糖≤3.9 mmol/L,再给予15 g葡萄糖口服,直到血糖>3.9 mmol/L,血糖纠正后,距离下次就餐时间在1 h以上,给予含淀粉或蛋白质食物维持血糖波动。蔺红丽[10]在制定低血糖处理流程时,将制作常见含有15~20 g糖类的食物重量图表,建立低血糖急救箱作为重要一环。指导加餐不正确也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重要原因,医护人员在指导加餐的过程中,应对患者加餐食物成分有所了解,多和患者交流,以便了解患者低血糖的原因,指导患者科学加餐。对于血糖偏低但未发生低血糖或者已经纠正但离下次就餐时间较长时,要选择升糖缓慢而且持久的低升糖指数食物(含15 g碳水化合物),切勿选择口服葡萄糖、含糖饮料等升糖快、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高升糖指数食物。低血糖指数食物包括燕麦、大麦、谷麦、豆类、裸麦粗(粗黑麦)面包、苹果、柑橘、牛奶、酸奶等。对于夜间低血糖患者除知道合理正确加餐外,还应密切巡视患者。
4 小 结
糖尿病患者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措施,均有可能发生低血糖,但却又存在不可预知性,故医护人员更应正确对待低血糖事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医患沟通,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另外,本研究只从患者角度了解了低血糖的影响,今后还可从其家庭成员甚至经济学角度对低血糖情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 Markolf Hanefeld.Cardiac implications of hypoglycaem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J].Cardiovasc ular Diabetology,2013,12(1):135.
[2] Cryer PE,Davis SN,Shamoon H.Hypoglycemia in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13,36(6):1902-1912.
[3] Chan SP, Ji LN, Nitiyanant W,et al. Hypoglycemic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Asia-Pacific-Real-life effectiveness and care patterns of diabetes management: the RECAP-DM study [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 89(2):30-32.
[4] 杨 莉, 高林竹, 陶立波. 中国城市糖尿病低血糖症社会影响的定性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 2012,15(5): 411-413.
[5] 刘 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60.
[6] Brod M, Christensen T, Bushnell DM. Impact of nocturnal hypoglycemic events on diabetes management, sleep quality, and next-day function: Results from a four-country survey[J].J Med Econ. 2012,15:(1)77-86.
[7] 陶 花,黄晓萍.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低血糖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7):70-72.
[8] 赵金娥.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355.
[9] 赖美铮,冉建民,彭穗娟.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患者低血糖知识调查及系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2.
[10]蔺红丽.糖尿患者对低血搪知识的认知途径调查与分析[J].现代养生,2016,3:48.
[11]杨 青.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士处理低血糖的能力[J].护理研究,2014,28(1):234-235.
[12]魏 梅,陈焕娣,谭 静,等.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知识的效果分析[J]. 广州医药,2013,44(2):69-70.
[1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38-40.
(本文编辑 崔兰英)
Interview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hypoglycemia of the people with diabetes
LIU Juan-ju,WANG Ai-min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Fuzhou 350000)
Objective:To deeply discuss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the people with diabetes after occurrence of hypoglycemi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coping with the hypoglycemia events in clinical work. Methods: Half-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 was adopted.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ho suffered the experience of hypoglycemia were interviewed, and Colaizzi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was taken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interview objects, 3 subject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tress,psychology of seeking knowledge and assistance and psychology of facing independently. Conclusion: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hypoglycemia of the people with diabetes, it could help the medical care personnel to nurse the hypoglycemia more pertinently, to promote the patients to correctly copy with the hypoglycemia.
Diabetes;Hypoglycemia;Psychological burden;Interview
350000 福州市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内分泌科
刘娟菊:女,大专,护师
王爱民
2016-09-10)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