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0~3岁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2016-02-20朱红霞欧阳晓飞
朱红霞 刘 媛 齐 艳 欧阳晓飞
品管圈在提高0~3岁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朱红霞 刘 媛 齐 艳 欧阳晓飞
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提高0~3岁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分析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拟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由实施活动前的79.9%上升到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升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品管圈;静脉穿刺;成功率
品管圈(QCC)是由在相同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圈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服务窗口科室,其优良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护理操作是患者所期望的。在患儿家属眼里,护士穿刺时能否做到一针见血,是衡量护士操作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是反映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深入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门诊输液室于2013年9月~2014年2月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0~3岁小儿静脉穿刺实践中,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门诊输液室通过自愿报名,最终由10人组成品管圈小组,设圈长1名,负责圈活动的策划、实施;辅导员1名,负责整个圈的活动运行及协助、指导工作。经过脑力震荡法,讨论圈名、圈徽8个,经投票选定“天使圈”为圈名,寓意为天使纯洁,富有爱心,救死扶伤,为每一位患者减少痛苦和烦恼,带来健康和幸福。
1.2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用头脑风暴法,从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罗列排序8个主题,从4个维度,即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每个维度赋值1~5分)进行评价,最终选出“提高0~3岁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1.3 计划拟定 运用5W1H分析制定活动计划,每个阶段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确保活动进展顺利,并上报护理部及时对活动能力、计划进行核准,对圈活动进行管控。
1.4 现状把握 全体圈员回顾调查分析了2013年7月13日~10月13日间的相关数据,绘制了活动前穿刺不成功相关因素的柏拉图(图1)。根据80/20原理,分析出“家属护理不当、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患儿血管因素”三大要因占全部因素的86.44%,因此,决定将此三大问题作为本期活动改善的重点。
图1 改善前影响穿刺成功率的柏拉图
1.5 目标设定 明确重点内容后,经过QCC小组讨论,依据目标设定原则,将目标设定活动前的穿刺成功率由79%上升至90%。
1.6 原因分析 根据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圈员再次用头脑风暴法,从人、技术、环境等方面对穿刺失败进行原因分析,列出大要因、中要因、小要因,并绘制鱼骨图(图2)。确定了4个需改善的真因,即: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穿刺技术水平不高,穿刺后胶布固定方法不正确和胶布黏性不强;穿刺时患儿家属配合不当,未计划性选择血管;造成血管损伤(图3)。
1.7 对策拟定 在此阶段,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矩阵表,依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3个维度进行评价,根据打分结果拟定对策:实行岗位管理,减少新进护士的轮转,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胶布及规范胶布的固定方法;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指导家属穿刺时正确有效固定的方法与技巧;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地选择血管。
1.8 对策实施
1.8.1 实行岗位管理,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技术水平 门诊输液室是新进护士的必经科室,为了让新进人员尽快适应岗位需求,要求新进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穿刺水平。因新进人员基本功不扎实,未能掌握穿刺技巧导致血管损伤较大,穿刺成功率低。门诊输液室提议尽量减少新进人员轮转,对输液岗位尽可能固定穿刺技术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对新进人员的管理:先见习2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然后练习成人静脉穿刺技术,经考核合格且有一定的经验后,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方可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直至操作熟练后才完全放手。加强穿刺技术水平,按照静脉输液规范化培训计划(理论与操作),实行分级培训、层层考核,逐步提高穿刺水平。
图2 要因鱼骨图
1.8.2 选择合适的材料,规范胶布的固定方法 因部分护理人员未掌握固定胶布的技巧,很多患儿穿刺成功后易漏针或针头发生移位而最终导致穿刺失败。通过组织培训以及现场模拟授课,使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固定方法,有效地固定针头,提高穿刺成功率。头皮静脉穿刺见回血后,用4条胶布固定。第一条胶布横贴于针柄部及针头与针柄连接处;第二条含有无菌敷贴的胶布固定于针眼处,方便拔针时按压;第三条胶布在针柄下方呈V字形后交叉后固定,使之不移位;第四条胶布将头皮针软管呈U形固定于第一条与第二条胶布的中间,将针柄与头皮针软管牢牢固定。如有弹力绷带可用绷带固定头部一圈,防止出汗松动致针头脱出。
1.8.3 加强健康教育与沟通,指导家属在输液过程中正确有效地配合 患儿家属因不能配合固定穿刺部位,害怕用力过大弄伤患儿,造成穿刺部位固定不牢,使穿刺成功率下降。小儿静脉输液因受速度的限制,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能否顺利完成与家长密切配合有关。向家属宣教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发放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相关因素的健康教育处方。在输液等候时间内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宣教内容包括:如何保持患儿良好的情绪,患儿哭闹走动时如何防止牵拉摩擦抓拽,如何保持输液速度等内容,以及使用正确的托抱姿势。护士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使小儿家属熟练掌握穿刺时的固定及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必要时辅助护士穿刺时固定穿刺部位,保障穿刺一次成功,避免漏针现象。
1.8.4 有计划地选择血管,注意保护血管 加大培训力度,转变护士的陈旧观念,通过学习现代静脉输液新知识、新理念,护士能够根据治疗的目的、药物疗程的长短、溶液和药物的性质以及患儿的静脉状况等因素来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输液通路和不同的穿刺工具[2]。穿刺时,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选择,要对血管条件进行评估。卓娜等[3]认为影响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皮肤弹性、皮下组织、血管条件、输液疗程、病情危重程度。护士在穿刺前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和自身能力,可显著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对静脉输液操作实行分层管理,根据年龄、血管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按难易程度分别对应N1~N4的护士操作,对难度大的可安排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护士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通过在临床实行静脉技术的分层管理,对不同层级的护士采取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同时严格执行静脉技术准入制度,明确各层级的职责与权限,不仅规范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提升静脉穿刺技巧,穿刺成功率也明显提升[4]。
2 结 果
2.1 有形结果 护理人员熟练的穿刺技术、家属及辅助护士的配合,正确有效地固定都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圈活动结束后,静脉穿刺成功率由改善前的79.9%提升至91.9%。
图3 改善后的柏拉图
2.2 无形成果 无形成果指通过品管圈活动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提升创造力和工作效能。图4雷达图显示,圈员的品管圈手法、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责任心、团队凝聚力等明显提高。尤其是在QCC手法、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为持续开展QCC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图4 无形成果雷达图
2.3 标准化与检讨改进 将本次活动实施对策进行标准化,规范小儿静脉穿刺操作流程、规范胶布固定方法,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和静脉输液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分析本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品管圈活动必须与标准化紧密结合,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标准化是维持效果的不二法门[5]。通过本圈活动,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细化各种标准,将操作常规编入制度,形成主题改善的长效机制。
3 讨 论
3.1 提高穿刺成功率,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小儿静脉穿刺是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穿刺成功率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环节。本圈活动的开展,深入探讨了影响0~3岁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相关因素,提出重点改善内容及实施对策。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学习、制作多种形式宣传资料,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改进输液材料,规范小儿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为患儿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信任,也提升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这是一个典型的护理服务主题,服务无终点,因此该服务主题将持续改善[6],不断地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3.2 提升护理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增强了员工自主发现工作中大大小小问题的能力,配合各种改善手法、专业知识训练提升品管圈成员能力,而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以增强。在本圈活动中,全体圈员是自愿参加,自主地发现问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因此次是第一次组圈,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但圈员们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在发现问题、对策实施过程中不断成长提高,使圈活动如期完成。品管圈每个过程都充分强调团队作用和圈员共同参与,每次活动都由圈员轮流担任会议主持和记录[7],活动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人负责,这种模式为护理人员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展现个人价值的平台,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实现了由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转变,护士的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圈员进行质量管理的积极性[8]。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法分析提高小儿静脉特别是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及实施对策,从基本了解品管圈手法,不懂制作圈徽、绘制图表和应用各种表格、工具,到活动结束后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圈员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圈员在圈活动中,通过各阶段的运作,让全体圈员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建立了组织整体观念,发挥团队精神,从而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为持续开展品管圈活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 刘庭芳,刘 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2] 姚 晖,朱建英.静脉输液安全通路选择的管理方法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91.
[3] 卓 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4] 杨巧芬,张彩丽,蒋秋焕,等.静脉输液技术分层管理的临床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7)2:64-66.
[5] 叶思水,王德雄.服务业的品管圈活动[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37-138.
[6] 徐建鸣,蔡贤黎,姚礼庆,等.应用品管圈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5.
[7] 朱 珠, 周晖,张翔娣,等.品管圈活动在产妇产后乳腺疏通中的作用,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5-8.
[8] 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本文编辑 冯晓倩)
432000 孝感市 湖北省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朱红霞,刘媛,齐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欧阳晓飞)
朱红霞: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016-08-29)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