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婴儿肺炎住院管理中的应用
2016-02-20罗春绸郑素珠李玉珍陈雅玲张小双田幼霞
罗春绸 郑素珠 林 英 严 琳 李玉珍 陈雅玲 张小双 田幼霞
品管圈活动在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婴儿肺炎住院管理中的应用
罗春绸 郑素珠 林 英 严 琳 李玉珍 陈雅玲 张小双 田幼霞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脉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婴儿肺炎住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调查未能早期发现婴儿肺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的因素,以脉氧仪监测SpO2作为切入点,提高患儿住院关注度,对高危患儿加强管理,做好疾病健康宣教,指导正确扣背排痰,对比改进前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的人数及转PICU治疗的比例。 结果:改进前后婴儿肺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的患儿转PICU治疗的情况低于改进前(P<0.05)。圈员们的团队精神、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医护沟通、护患沟通、品管能力、责任与幸福感均得到提升。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联合脉氧仪监测SpO2可以提高婴儿肺炎住院关注度,早期发现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及时干预,减少病情进展后转PICU比例,有利患儿疾病康复。
品管圈活动;脉氧仪;血氧饱和度;婴儿肺炎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升工作效率,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圈),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的手法工作,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1]。其于1962年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我国台湾地区卫生机构引入,2008年以后国内医疗机构通过广泛开展品管圈活动,促进医疗质量提升,降低医疗管理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肺炎是儿童最常见的住院原因,部分患儿住院期间并发心肺功能衰竭需转PICU进一步抢救治疗,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可能危及患儿生命。为规范婴儿肺炎住院管理,提高患儿住院关注度及护理质量,早期发现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及时干预、促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我科从2015年1月起运用品管圈方法,将脉氧仪监测SpO2应用到婴儿肺炎的住院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近1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11月收治的婴儿肺炎847例(改进前),男439例,女408例;平均月龄(3.03±1.87)月。改进及成果总结阶段收集2015年1~11月收治的婴儿肺炎968例(改进后),通过脉氧仪监测SpO2早期发现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其中男487例,女481例;平均月龄(3.05±1.83)月。改进前后患儿性别、月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品管圈活动开展方法
2.1 成立品管圈小组及主题选定 在科室质控会上主动自发组成10人团队,护士长任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各圈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圈员逐一列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最终通过投票确定活动主题为“关注婴儿肺炎住院安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降低因并发心肺功能衰竭转PICU治疗比例”。主题选定的理由为婴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肌发育差,咳嗽反射不健全,难以自行清除气道分泌物。婴儿肺炎易出现肺部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常合并低氧血症,甚至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故须加强婴儿肺炎住院期间的规范管理。通过头脑风暴法,经现场投票决定本次活动圈名为“护草圈”,并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晨交班、下班后集中讨论或科室例会上进行集中培训、学习QCC相关知识、婴儿肺炎诊疗规范及品管圈活动内容,同时建立微信群进行会后沟通交流等。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同时聘请科护士长任辅导员,在活动中扮演辅导、支持等角色。
2.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针对改善重点,通过对人、物、法、环境四方面内容进行原因分析、讨论,得出46例未能早期发现婴儿肺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的原因如下:(1) 患儿入院时接诊医护人员预警心理不足,对病情判断不够准确。(2)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灵活性不够,班内护士按照Ⅱ级护理要求病房巡视次数较少。(3)健康宣教形式单一,传统的口头宣教方式因每个护士业务水平以及责任心强弱存在差异,导致宣教质量下降,家属缺乏协助判断病情加重能力。(4)患儿无法正常表达自身不适,且婴儿肺炎病情进展快,容易出现心肺功能衰竭。
由于婴儿肺炎病因错综复杂,重症肺炎病情变化快,各原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无法早期发现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本项目以改进前原因绘制柏拉图,见图1。
图1 未能早期发现婴儿肺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原因分析柏拉图
2.3 对策拟定与活动计划
2.3.1 对策拟定 根据80/20法则详细拟定对策,依据可行性、效益性等各种因素做出综合评价,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内容,全体圈员共同探讨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与科主任、科室医师沟通,将脉氧仪监测SpO2列入婴儿肺炎住院诊疗临床路径,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同意作为2015年医院新项目开展。具体对策如下:(1)对新入院婴儿肺炎常规使用脉氧仪监测SpO2,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患儿的临床表现,选择定时监测或持续监测。(2)定时监测患儿病情变化,SpO2达到持续监测标准,转为持续监测。(3)将持续监测患儿列为护理重点关注对象,每小时巡视,进行翻身拍背,并做好相应记录。医师根据病情变化及SpO2水平了解患儿肺部氧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护士对重点关注对象家属加强健康宣教,指导翻身、扣背促进排痰,形成护患互动模式。
2.3.2 目标设定 明确改善重点内容,确定改善目标为“降低因并发心肺功能衰竭转PICU治疗比例”。根据柏拉图得出改善重点比例为86.96%,依据圈员的工作经验,通过评估得到圈能力为85%。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00%-(100%×86.96%×85%)=26.08%。其中改善重点是现状把握中需要改善的特性的累计百分率,数值可根据柏拉图得到,圈员能力由全体圈员共同制定。
2.3.3 制定衡量标准 婴儿肺炎易并发心力衰竭,病情变化快,容易导致患儿死亡,提高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住院获得性肺炎患儿常存在低氧血症,因此所有住院肺炎和疑似低氧血症的患儿都应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3],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定提供了非侵入性检测动脉氧合的手段,动脉血气分析为侵入性检查,是判断呼吸衰竭类型、程度及血液酸碱失衡的关键指标,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同时参考国外指南:WHO推荐以及其他文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转ICU治疗指征[4-5]。
2.3.4 制定活动计划 根据本次活动步骤,确定活动时间、圈员的工作分配等,拟定小组活动计划表,活动周期自2015年1~11月,绘制成甘特图。本活动计划得到护理部及辅导员的核准。
2.4 对策实施与效果确认
2.4.1 方案监测内容 在平原地区,正常成人的血氧饱和度为94%以上,婴幼儿为95%以上。婴幼儿在95%以下为供氧不足,因此对符合入组标准的肺炎婴儿在安静状态下常规脉氧仪监测SpO2,每天2~3次,根据首次监测结果分为以下两组,如果监测过程中因病情变化而出现SpO2水平交叉时,实施如下方法:(1)SpO2≥95%为定时监测患儿,间断监测3 d,如SpO2持续维持在95%以上,病情无加重,予停止监测。(2)SpO2<95%,或心率≥140次/min、呼吸频率≥40次/min,为持续监测患儿。将这组患儿列为重点观察对象,持续低流量给氧,必要时面罩给氧,加强管理,并重点做好疾病健康宣教、指导正确的拍背排痰,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其中,若病情无好转,转PICU进一步治疗。
2.4.2 效果确认 改进方案实施后,对比改进前后患儿转PICU治疗比例,评价方案实施效果。同时将实施后结果与目标值进行比较,确认此次活动直接的有形成果、间接的无形成果,具体评价标准如下:目标达成率 = (改进前数据 - 改进后数据)/(改进前数据-目标值) ×100% 。进步率 = (改进前数据-改进后数据) / 改进前数据 ×100%。
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 果
3.1 有形成果 改进前后婴儿肺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改进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转PICU治疗比例明显低于改进前(P<0.05),见表2。
表1 改进前后婴儿肺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情况比较(例)
表2 改进前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患儿转PICU治疗的情况比较 例(%)
3.2 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 目标达成率=(100%-25.58%)/(100% - 26.08%)×100%=100.68%。进步率=(100%-25.58%)/100% ×100%=74.42%。
3.3 无形成果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无形成果,圈员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扬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圈活动中;通过集中学习结合个人体会、实践,提升运用QCC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学习沟通技巧,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并且全体圈员在活动获得成功后增加了职业幸福感与满足感,见图2。
图2 圈员综合能力改善雷达图
4 讨 论
4.1 以患者为中心,规范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肺炎是呼吸系统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病因,做好婴儿肺炎的规范管理是重中之重。针对婴儿肺炎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品管圈小组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最根本原因,制定实施对策,通过效果确认、评价,得出改善成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脉氧仪监测SpO2,早期发现、早期护理干预,婴儿肺炎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转PICU治疗比例明显下降,此次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4.2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科室凝聚力 医护人员在本次QCC活动中转变服务理念,既充分激发医护参与管理的意识,也充分调动圈员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实现医护患互动模式,让家属积极参与患儿住院病情监测及康复治疗。同时赋予圈员真实的参与感,通过本次QCC活动实行过程,全体圈员在工作中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同时,全体护理工作人员在品管圈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能够更加自觉学习护理基础理论、诊疗指南及护理操作规范,对存在问题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改进,形成了正性强化作用[6]。
4.3 规范婴儿肺炎住院管理,提高工作效益,为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 此次活动效果显著,同时得到间接的或衍生的无形成果。为继续保持改善后成效,品管圈小组进一步将改善的操作流程标准化,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加强培训,使管理更加规范,为形成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作准备。
[1] 张辛国,王临润,刘 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
[2] 崔云芝,任 敏.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4):102-104.
[3] Bradley JS,swanson JT.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3 months of ag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 Clin Infect Dis,2011,53(7):617-630.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下)[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1):856-862.
[6] 莫红平,李颖雅,肖秀红,等.医护院感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4):6-8.
(本文编辑 白晶晶)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inpatient management of infant pneumonia of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 monitoring with pulse oxymetry
LUO Chun-chou,ZHENG Su-zhu,LIN Ying,et al
(Zha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value of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inpatient management of infant pneumonia of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 (SpO2) monitoring with pulse oxymetry. Methods: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eam wa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causing failure to discover the concurrent cardiorespiratory failure of infant pneumonia in early stage according to the step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steps; with SpO2monitoring with pulse oxymetry as entry point, improve the attention of child patients in hospital,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ver high-risk child patients, guarantee disease health education, guide correct sputum excretion through back patting, and compar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of concurrent cardiorespiratory failure as well as the proportion of those transferred to PICU for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Results: The comparison on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concurrent cardiorespiratory failure of infant pneumonia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ment was not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proportion of child patients with concurrent cardiorespiratory failure transferred to PICU for treatment after improve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mprovement (P>0.05).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eam members’ team spirit, working enthusiasm,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doctor-nurse communication,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quality control capability,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happiness were all improved. Conclusion: Through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combined with SpO2monitoring with pulse oxymetry, it was able to improve the attention of child patients in hospital,discover the concurrent cardiorespiratory failure as early as possible, timely conduct intervention, and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transfer to PICU, therefore, helping the recovery of child patient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Pulse oxymetry;Oxyhemoglobin saturation;Infant pneumonia
363000 漳州市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儿科
罗春绸: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郑素珠,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016-09-12)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