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教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机的认识*
2016-02-20康开彪李淑玲陈毓庆磊指导
康开彪,李淑玲,陈毓庆,王 磊指导:潘 文
1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2 甘肃省中医院
潘文教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机的认识*
康开彪1,李淑玲2,陈毓庆2,王 磊2指导:潘 文
1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50;2 甘肃省中医院
潘文教授认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由肾虚、脾虚所致,实者多由瘀血、痰湿、肝郁所致,临床单纯表现为实证或虚证者较少,往往二者兼夹致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机;潘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及多囊卵巢为特征的病变。临证多见月经失调、不孕、肥胖、多毛等。该病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诊疗较为复杂[1]。多囊卵巢综合征属祖国医学“闭经”“月经后期”“经量过少”“癓瘕”“不孕”“崩漏”等范畴。由于本病病因多样,病机交错复杂,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导致本病具有多脏腑功能紊乱,虚实夹杂,缠绵难愈的特点,临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逐渐显现其优势。
潘文教授是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才,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联合药传统知识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潘文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深厚造诣,尤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笔者有幸侍诊于旁,研究、整理导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从该病中医病机的虚、实两端进行了阐释,现论述如下:
1 因虚致病
《校注妇人良方·求嗣篇》云:“有肾虚精弱,不能孕育成胎者”指出肾虚精弱是导致不孕的原因。潘文教授认为妇女一生多虚、多瘀、多郁,故“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的根本病机,具体表现在肾虚、脾虚两方面,以肾虚为本。
1.1 肾虚
1.1.1 肾气不足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故有子”,是言有子之原由,在乎肾气之盛衰,此虽生理变化,而病理亦未尝不关乎肾气之盛衰,阴阳之调和与否。明代张介宾所撰《景岳全书·妇人规》言:“经候不调,病皆在肾经”。肾为先天之本、天癸之源、冲任之本,主生殖。《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男女生育,皆赖肾气作强。”亦阐明肾在女性生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故不孕之本在肾。
祖国医学认为月经是由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同作用于子宫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基于肾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本原因病机的共识,补肾成为众医家辨治PCOS最主要的思路。潘文教授认为,血是月经产生的物质基础,而脏腑是气血生化的本源。肾中所藏的精气,通过肾的气化功能可转化为月经的基本物质——血。若肾气不足,则肾的气化功能不全,血化生不足,而致闭经、月经过少[2]。天癸是产生月经必不可少的物质,而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肾气盛,天癸至,冲任通畅,气血和调,月事以时下;若肾气虚,则天癸不至,冲任不充,气血失调,月事不以时下。肾虚不足,蕴育乏力,因而卵泡发育迟滞;气虚推动不足,因肾气不足卵泡发育迟滞;气虚推动无为,卵泡发育不成熟,肾气不足则卵泡难以突破卵巢而被闭锁,导致不孕。故补肾是调经种子的第一要法。潘文教授认为治疗上应暖宫助孕、温肾助阳以改善机体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环境[3]。
1.1.2 肾阴不足 《格致余论》云:“阳精之施也,阴血能摄之,精成其子,血成其胞,胎孕乃成”或有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血海太热,不能摄精成孕。《女科经纶·嗣育门》引朱丹溪云:“妇人久无子,冲任脉中伏热也……其原必起于真阴不足,真阴不足则阳盛内热,内热则荣血枯”。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脏腑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肾阴是月经的物质基础。肾阴亏虚,精血不足,冲任、胞宫、胞脉失于濡养,可见不孕;或冲任血虚,血海无法按时充溢,而见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或阴虚而生内热,热扰冲任,血不归经则发为崩漏。
潘文教授认为,肾阴充盛是卵子发育成熟的物质基础,肾精亏虚,卵子难以发育成熟是无排卵的根本原因。肾阴亏虚,冲任失于充养,血海不能按时满盈;或肾阴亏虚,无以化生经血,而致月经过少,甚至闭经。病程日久,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可导致肾阴阳两虚,或素体性躁多火,暗耗阴血导致肾阴不足,冲任失滋,子宫干涩不能摄精成孕[4]。
1.1.3 肾阳不足 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脏腑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肾阳即命门之火,在阴阳关系之中,又以阳气为主导,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关键。
潘文教授认为,肾为藏精之脏,卵子是生殖之精,卵子的发育成熟与肾精充盛密切相关,其正常排出完全依赖于肾阳的鼓动作用。若肾阳亏虚,既不能鼓舞肾阴的生化和滋长,又使气血运行无力而瘀滞冲任胞脉,还因肾阳鼓动无力使卵子不能正常排出,导致不孕。此外,肾阳虚弱,即命门火衰,胞宫失于温煦,宫寒不孕。或水液代谢失常,瘀湿阻滞胞宫,而见月经量少、错后,久而无血可下,孕育受阻。阳虚气微,封藏失职,以致冲任不固,出现崩漏、月经失调等[5]。肾阳虚,命门火衰,阴寒内生,冲任、胞宫失于温煦,可导致宫寒不孕。
1.2 脾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冲主经水,经水源于血,而血又为脾胃所化生,脾主运化水湿和生化气血,胃为水谷之海,若脾胃不能正常运化,导致气血亏虚,不能受孕。《兰室秘藏·经闭不行三论》曰:“妇人脾胃久虚……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脾为后天之本,在一身之气机中主后天运养之职。
潘文教授认为,脾虚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经血化生乏源,后天不能供养先天,精血枯竭,胞络失荣则月经闭止,受孕无能。此外,脾虚则统摄无力,致脾不统血,则发为崩漏。脾阳虚衰,脾为生痰之源,湿痰为患,蕴于下焦胞宫,且湿为阴邪,则导致胞宫温养失职,出现月经过少、闭经、带下诸疾,甚至影响胞宫孕育之机。
2 因实致病
潘文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发病时因虚致病,但标多有“实”的表现,具体表现为血瘀、痰湿、肝郁等。
2.1 血瘀
2.1.1 寒凝血瘀 中医理论认为,血得温而行,得寒则凝,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血液导致血瘀的重要原因。潘文教授认为,一方面,妇女多素体阳虚,如过食寒凉生冷,致寒从内生,阳气不运,影响生化功能;另一方面,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或阴寒内盛,使经脉收缩痉挛,血液流动缓慢而形成瘀血,血不养经,不通则痛,导致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6]。
2.1.2 气滞血瘀 早在《景岳全书·妇人规·子嗣类》就有情志导致不孕的相关论述:“情怀不畅,则冲任不充,胎孕不受”。《灵枢·五音五味》篇明确了“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瘀血内停……恶血内漏”能使妇人无子。明清医家对瘀血致不孕给予了高度重视,如《张氏医通》说:“瘀积胞门,子宫不净”能导致不孕。都说明了气血之间的重要关系。潘文教授认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若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郁结,导致血海冲任失调,郁滞化火,出现血热之证。气机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血脉不通,甚至血不归经、阴血下注胞宫无时、瘀阻冲任,从而引发月经失调、不孕或痤疮、多毛、闭经、崩漏、不孕。
2.2 痰湿痰湿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为有形之邪。在《丹溪心法》中就有关于其致病的相关论述:“若是肥盛妇人,享受甚度,恣于酒食,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傅青主女科·种子》中说:“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乃脾土之内病……不知湿盛者多肥胖……且肥胖之妇,内肉必满,遮隔子宫,不能受精,此必然之势也。”
潘文教授认为,痰湿流注下焦,壅塞胞宫血脉,遂致月经后期,甚至闭经、不孕;痰湿流注下焦,致使冲任失司,躯脂满溢,闭塞胞宫,而致不孕;或者由于痰湿脂膜在体内积聚、蕴结,从而导致体胖、多毛。此外,痰湿积聚,脂膜壅塞,还可致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导致不孕[7]。
2.3 痰瘀互结潘文教授认为,痰湿属于实邪,易阻滞气机,致使气机升降失常,气滞血易滞,遂致瘀,痰瘀交结,壅塞胞宫,则致闭经、不孕、月经不调。痰湿阻滞冲任,血海不能满溢则发闭经、不孕[8]。
2.4 肝郁《济阴纲目·卷之六》云:“凡妇人无子,多因七情所伤,致使血衰气盛,经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色淡如水,或紫如血块,或崩漏带下,或肚腹疼痛,或子宫虚冷,不能受令孕。”提出情志因素导致不孕。”女性多气多郁,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不孕的致病因素。在《傅青主女科》就有肝郁导致不孕的记载:“女人善怀多郁,肝经一病……艰于生育。”潘文教授认为,肝气郁结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肝藏血,肾藏精,藏血与藏精的关系,是精和血之间存在的相互滋生和转化的关系。月经是精血藏与泄协调平衡的结果。若肝郁致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之间的关系失调,会导致女性月经失常[9]。此外,肝郁横逆乘脾,脾失健运,致湿内生,壅塞胞脉胞宫,则不能摄精成孕,壅于肌肤则肥胖、多毛。若七情不遂,肝气郁结,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横克脾主,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常,疲湿内生,而见闭经、形体肥胖[10]。
3 虚实夹杂
潘文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临床单纯表现为实证或虚证者较少,往往二者兼夹发病,具体可表现为肝郁脾虚、脾虚湿滞、肾虚血瘀、肾虚痰凝等方面。
3.1 肝郁脾虚情志不遂,郁郁不乐,或恚怒伤肝,肝失疏泄,日久则肝郁克伐脾土,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壅塞胞脉、胞宫,则不能摄精成孕,故不孕。
3.2 脾虚痰湿潘文教授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若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因劳倦思虑过度,伤及脾脏,脾失健运,水精不能四布,反化为饮,聚湿生痰,致气机不畅,冲任不通,生化功能不足,痰湿脂膜下注,蕴滞胞宫,最终发为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或痰湿脂膜积聚,蕴结体内,浸渍四肢、肌肉,则形体肥胖,多毛[11]。
3.3 肾虚血瘀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潘文教授认为,若肾气不足,推动无力,则脉道涩滞而成血瘀;若肾阳不足,阴寒内生,寒凝经脉,则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血;若肾阴不足,则血行不畅而瘀阻经脉。表现为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12]。肾内阴阳平衡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而且精血同源,所以补肾活血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本法则。
3.4 肾虚痰凝潘文教授认为,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上暖脾土,脾气亦虚,不能散精,水湿停聚,渐生痰涎,阻滞胞宫,而发闭经、不孕;湿痰溢于肌肤,症见肥胖多毛[13]。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肾虚不能化气行水,聚湿成痰,夹湿下注,阻滞胞宫胞脉,而不能主行月经或摄精成孕。攘湿积聚,塞于体表,可见肥胖,或痰湿凝聚而致卵巢增大,包膜增厚。
4 小结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的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元阳为人身之原动力,胎儿的摄养,需赖阳气的温养,故本病以肾虚为本,以瘀血、痰湿为标。病机为脏腑经络气血无余可下,导致冲任失于荣养,或脏腑经络气血失调所致病理产物(痰湿、瘀血)直接阻滞冲任,冲任失其通畅。冲任不通、冲任不盛而发为本病。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6-257.
[2] 康开彪,牛崇信,潘文.潘文教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的认识[J].西部中医药,2014,27(8):22-23.
[3] 潘文,王晓萍,王贵霞.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2):1508-1510.
[4] 王贵霞,潘文,王晓萍.补肾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研究现状[J].新中医,2013,45(2):123-125.
[5] 潘文,王晓萍,王贵霞.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内分泌环境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4):295-297.
[6] 潘文,王贵霞,王晓萍.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中药干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2,25(12):121-123.
[7] 潘文,李明明,王晓萍.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大鼠激素水平及血糖的影响[J].新中医,2015,47(12):222-224.
[8] 潘文,张翌蕾,许彩凤.补肾化瘀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中心性肥胖型PCOS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2):146-148.
[9] 张翌蕾,潘文,汪永娟.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7):1004-1006.
[10]刘迎萍,潘文,刘国安.补肾化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月经稀发4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87-89.
[11]张瑞瑞,刘双萍,雍志强,等.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6,48(8):282-283.
[12]王贵霞,潘文,王晓萍.补肾化瘀方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42例[J].西部中医药,2016,29(6):71-72.
[13]冯丽萍,潘文.近5年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1(7):955-958.
Understanding on TCM Pathogenesis of PCOS by Profesor PAN Wen
KANG Kaibiao1,LI Shuling2,CHEN Yuqing2,WANG Lei2Director:PAN Wen
1 Gan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50,China;
2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1004-6852(2016)11-0044-03
2016-05-08
2016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编号GZK-2016-54)。
康开彪(1979—),男,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疾病的中医药防治。